【经穴含义】 臂臑,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国际编号LI14。 臑,上臂肌肉隆起处。本穴位于上臂肱骨内侧(桡侧),故名臂臑,又名头冲、颈冲、臂脑。 【经穴定位】 在臂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自然垂臂时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精准取穴】 在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 【简便取穴】 取穴时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紧张,则上臂可见的明显隆起为三角肌,在三角肌下端偏内侧处,即为本穴。 【局部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 浅层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臂后皮神经;深层分布有腋神经肌支,胸肩峰动脉。 【功效作用】 臂臑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清热明目、舒筋活络、理气消痰、通络止痛、软坚散结、明目退翳的作用。治疗瘰疬具有特性作用。 【主治病症】 臂臑穴临床常用于颈椎病或颈肩综合症、肩周炎、肩袖损伤、颈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核的治疗。 1、局部病症:如颈项僵硬疼痛、颈项拘急、肩臂疼痛、肩周炎、颈椎病、颈肩综合症、肩周炎、肩袖损伤等。 2、瘰疬痰核(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 3、眼部病症:如急性结膜炎、双目干涩、视物不清等。臂臑穴有明目的作用,也可以用于假性近视的治疗。 4、其它病症:如头痛、瘿瘤。 注:王乐亭老中医金针透穴治疗老鼠疮。另外单用此穴可以治疗麦粒肿。 【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卷八》:“寒热项疬适,肩臂不可举,臂臑主之。” 2、《针灸大成·卷六》:“寒热痹痛,瘰疬,颈项拘急,取臂臑。” 3、《图翼》:“臂痛无力,寒热凛病,颈项拘急。” 4、高武·明《针灸聚英·百症赋》:“五里、臂臑(nào),生疬疮而能治。” 5、《针灸资生经》:“宜灸不宜针。” 【常用配伍】 1、臂臑穴配强间穴,治颈项僵硬疼痛。 2、臂臑穴配曲池、手三里、人迎穴,治淋巴结结核。 3、臂臑穴配手五里穴,治瘰疬。 【操作方法】 1、按摩法: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揉或弹拨臂臑穴3~5分钟,可治肩周炎、上臂麻痛、头痛、瘰疬等病症。 2、艾灸法: ①用艾条距离皮肤3~5cm,温和灸臂臑穴15~20分钟,每日一次,可治颈项强痛、肩臂疼痛、瘰疬等病症。 ②艾柱灸或隔物灸该穴5~7壮,每日一次,7次一个疗程。 3、刮痧疗法 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臂臑穴,力度稍重,每次刮拭30~50下或以出痧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可治肩周炎、肘臂挛痛、瘰疬。 4、针刺疗法 ①用毫针直刺臂臑穴0.8~1.5寸,局部有酸胀感,留针20~30分钟或温针灸3~5壮。 ②揿针埋针治疗,每次按压50~100下,每日3~5次,可留针48小时。 5、拔罐疗法: 空气罐、药物罐、火罐均可在此穴行拔罐治疗,留罐10~15分钟,可舒筋活络,行气止痛。 【注意事项】 1、穴位按摩时,按压力度不宜太大,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止暴力操作。 2、针刺治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患者切勿自行操作。 3、艾灸时,及时清理艾灰,防止烫伤皮肤,以局部皮肤潮红、热力渗透为度。 4、刮痧切勿暴力操作,以患者耐受为度,不可强求出痧,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5、按压揿针力度不宜过大,以皮肤稍有下陷1mm为度。保持针刺周围皮肤干洁,避免潮湿,防止感染。 6、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参考文献 】 [1] 孙国杰.针灸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主治(GB/T30233-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 赵吉平,李瑛.针灸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M].黄龙祥,胡卫国,胡骁维,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5] 潘文,针灸甲乙经语译及腧穴临证实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8. [6]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第4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7] 刘乃刚.精准取穴不出错.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提示:本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不能替代专业诊疗。 |
|
来自: 成中行 > 《②经络穴.针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