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客家文化 | 客家民居第一村竟然在梅州!

 Tomxiao1961 2023-01-28 发布于广东

茶山村,名字让人遐想连篇...

是有漫山的茶树?才被称为茶山村?

然而并不是...

村内原有一颗古油茶树,故而得名“茶山村”。

关 于 茶 山 村

图片

图片

茶山村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西面

距梅州城区三十公里,

与唐代著名的“水车古窑址瓦坑口”相隔二公里

县道荷水畲公路贯通全村,交通便利。

图片

茶山村源于明代初期,

逐渐兴盛,清末达到鼎盛期,

村中现存34座传统民居,

其中绍德堂为明代建筑,有五百多年历史,

村中有三百多年历史建筑三座

——(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

二百年以上历史建筑五座

——(畅云楼、德崇楼、司马第、培元楼、承庆楼),

其余大部分历史建筑均在百年以上。

图片

茶山村群山绿水环绕,

村里古民居依次坐落,

农田井然有序,

自然生态环境尘封原始。

图片

民居群普遍采用三合土筑墙体,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每座建筑选址和座向都极为讲究,

充分体现了客家人讲究风水的特点。

图片

现在还有很多古民居没有被维修保护,

仍保持着最原始的模样,

仿佛离历史更近一些。

图片

茶山村还沉淀着很浓厚的书香文化,

人物出类拔萃。

不仅走出了嘉应州首富黄云辉、旅印度尼西亚富商黄康华等经商之才,

以及全国妇联原副主席黄甘英等重要历史人物。

图片


关 于 古 民 居

黄氏宗祠绍德堂

图片

茶山村建筑最悠久者当属黄氏宗祠绍德堂,始建于明朝中期,历经风雨500年,占地4900余平方米。

图片

绍德堂形似蝙蝠,正厅恰如蝙蝠的嘴巴,左右两侧的偏厅正如蝙蝠的翅膀。

图片

畅云楼

离绍德堂不远处还有一座古民居——畅云楼。

由清朝守御官黄毓秀建造,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该建筑形制为三堂四横,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是村中最大的建筑之一,有十厅九井,整栋楼石的用量极多,内堂装饰精美。

图片

畅云楼由外至内依次为池塘、围墙、内庭院门坪、厅堂、天井,为悬山式三堂四横合杠楼。

图片

畅云楼三进式堂屋,其中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中堂是该楼的华彩乐章。 

图片

室内部分雕刻、彩绘,技艺精湛。

图片

图片

萼辉楼

萼辉楼约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为茶山黄氏十四世祖黄伯能所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坐东向西,二层四杠屋。依山就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萼辉楼的形制体现了梅县地区清中期客家杠屋的特点。

图片

四杠式围屋,有院落围合,外有台阶。建筑二层,三合土夯筑。木檩挂椽条冷滩瓦屋面,悬山屋顶。

天井有多重回马廊,彼此相连,通透流畅,木栏杆。装修朴素,环境优雅,有人居住。

图片

门口楹联书写“萼浮梅阁,辉映春台”

图片

柏荣楼

原鲁迅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全国著名铸铜专家黄心维故居,约300余年历史。上下堂五横式围屋,规模较大,无院落围合。

建筑二层,三合土夯筑。木檩挂椽条冷滩瓦屋面,悬山屋顶。

图片

云汉楼

云汉楼约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是上世纪新加坡四大财团之一、嘉应州首富黄云辉的故居。云汉楼坐东南向西北,双堂二横屋。

占地面积约660平方米。大门门额署“云汉楼”,正门对联“云霞灿烂,汉族光明”。

黄云辉号称嘉应州首富,致富后不忘故土,除建筑云汉楼外,还兴建云汉女子学校,并为绍德学校兴建出资。

图片

图片

访云楼

访云楼1920年由旅居印尼富商黄康华兴建。访云楼坐东北向西南。

为硬山式二堂三横屋,其中右侧二横屋,左侧一横屋。建筑由池塘、门坪、堂屋、横屋、天井组成,占地面积约1780平方米。

图片

对于访云楼,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传说访云楼建楼主人黄康华出生时暴雨如注,婴儿生下来时人头鲩身,接生婆惊骇万分,即用木盆覆盖,即可转变人身。

黄康华儿时全身鳞斑隐约可见,村人称为“鲩精”,言其宜居水茂之地,后来黄康华经商于岛国印尼果然发迹。据说,主人在访云楼上堂所绘的鲩鱼戏水图,正是为了突现自己与鲩鱼的不解之缘。

培元楼

在茶山村众多古民居中,位置稍显偏远的培元楼并不抢眼,但却名声在外,它便是国民革命北伐战争时期有“铁军”之称的第四军军长的故居。

黄琪翔的另一个头衔,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后担任农工民主党副主席、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图片

该楼形制为二层三杠屋,坐东南向西北,轴线上设厅堂、天井、楼梯间,抬梁式结构。内部现在还存有黑色镶金木雕屏风,典雅庄重,寓意吉祥。

图片

同德楼(七杠走马楼)

由黄荣发、黄玉庭建造,1920年落成,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同德楼是典型的杠式客家方形围屋,由七幢杠楼组成,故俗称“七杠楼”。 

楼中间的大门上有“同德楼”三个苍劲的大字,门联为“同居盛世,德履仁门”。这足以可见这排气势恢弘的七杠楼,曾经是人丁兴旺、团结和睦的大家庭。

“同德楼”建筑风格上有两大特色:一是防御系统极为严密。

楼的墙体非常厚实,外围门、窗全为石材,木板大门还包裹着当年从英国进口的铝皮,不怕火烧和水浸,最外边的杠屋顶还专门建了一个炮楼,供瞭望御敌之用。

二是二楼敞厅。敞楼围栏全是瓶状木条栏杆,并且全楼畅通无阻,俗称“走马楼”。

图片

图片

同德楼内木栏杆

图片

翼诒楼

由黄杏麟、黄国麟兄弟建造,约建成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占地约1335多平方米,是二进二横方型围屋,两层结构。

图片

进士第

由黄庆捷建造,约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该建筑形制为双堂两横,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庆捷公子孙较发达,访云楼、大夫第、儒林第皆是其子孙所建。

图片

资政第

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黄南生(钧选)的父亲黄镜堂始建。

黄镜堂于80岁高龄受封资政大夫,在荣膺这一人生荣耀之际,兴建资政第,可见建屋于客家人之重要性。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中西合璧。

图片

图片

儒林第

建成于清宣统元年(1909),由黄菊华、黄绮华、黄彬华创建。

儒林第为硬山式二堂二横屋,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1070平方米,后有双层护坡和风围树,堂屋左侧正立面设外大门,坐西向东,花瓣形外门坪,七字形步级台阶,台阶栏杆线条曲线流畅,别具一格。

图片

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是客家地区历来的文化传统。茶山村历代名人辈出,人文底蕴雄厚。茶山村历代名人辈出,人文底蕴雄厚。

据资料记载,清代共有进士、贡生、监生以上学位者48人;外出港、澳、台投资经商的约200人;华人华侨约450人,主要侨居地为印尼、新加坡、泰国;在军政、文教等领域声名远扬者更比比皆是,其中:近现代将军4人、教授5人、部级干部4人、其他杰出人物10多人。

能走出如此多的能人文士,离不开茶山村浓厚的“崇文重教”观念。

在逾千亩之大的村落里,百年以上的学校便有5所,分别为1790年创建的鸣凤书室、1805年创建的抟云书屋、1885年创建的焕郎书屋、1910年创建的云汉女子学校(时为嘉应州乡村第一所)、1911年创建的绍德学校等。据资料显示,单单庆余楼一屋,仅民国初期就有30多名大学生,可见文风鼎盛之极。

绍德学校

晚清,清政府废科举兴新学,潮流之下,茶山村也发生了变化,外交家、归乡贤达黄钧选审时度势,倡建了这座绍德学校,于1911年建成。

学校占地2000多平方米,设施完备,可容纳三百学子。

图片

图片

云汉女子学校

云汉女子学校是少见的女子私塾。在茶山村,对女子的文化教育与男子是同等重视的。

“以前,男人远方鸿雁传书,所邮寄钱银如何使用、购买土地修建家宅的官府文书如何誊正等都离不开家中的妻子,女子是否有学识变得非常重要。

如今,虽然云汉女子学校已多处坍塌,里面荒草萋萋。但是村民仍在遗址旁立着指示牌,多少记忆着这位苦出身的“嘉应首富”昔日崇文重教的故事。

图片

茶山村里的每一座古民居都有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让人为之流连忘返。

在这座安谧原始的村落里,可以更好的了解客家人踽踽前行的历史痕迹,读懂传承至今的耕读文化,明白客家文化何以厚重。

图片

茶山村的历史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山脉、溪水)融为一体,形成特有的客家传统人文生态环境,整个村落仿佛一幅山水古民居长卷缓缓展开,古道沧桑,幽雅恬淡。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