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第一篇,有娃家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mynotebook 2023-01-28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哈哈,初七,大家都开始上班了吧?

又到了该收下心的时间了,毕竟都是打工干饭人,还是得好好搬砖才能给家人们创造好的生活。

嘿嘿,之所以要这么说,因为我还不想干活,还想睡到自然醒,还想天天放空脑子,这算给自己打个气吧。

嗯,回归正轨,那科普也得写/看起来了,年后第一篇,写写有娃家庭最重要的事情吧。

啥最重要?这么多年从事儿科以及儿保工作后,越来越感觉妈妈的心理健康最重要,当然有时还会带上爸爸。哈哈,这个和之前说的妈妈高兴就好差不多。

图片

为啥这么说?

因为孩子们,绝绝绝大部分都是健康的,基础很好;家长们即使不看科普,就按照自己经验养(只要别做些反人类的治疗),也大部分能健康成长,当然看科普的家长,孩子们更健康,发展的也会更好(基于这些家长更关注孩子,以及家长条件相对高)

而如果妈妈心理有问题,比如有娃后抑郁(产后抑郁)等问题,那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哺乳、婴儿和儿童发育、夫妻关系、自身健康都有影响,最严重的,会直接伤害自己和孩子。

另外在孩子的培养上,基本也都是妈妈们是主力,目前我接触到的朋友们中,基本还是爸爸负责赚钱,妈妈既负责赚钱,也负责培养娃。

不是爸爸们不爱孩子,但是有句话说的好,男人到死是少年。少年就意味着不成熟,责任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他们可以和孩子玩,但也就玩一会就想干自己的事情去了;并且玩可以玩,对孩子们的远期规划不多,都是妈妈们操心,爸爸负责说好,就这么办。

哈哈,不是所有爸爸都这样啊,能培养娃的爸爸,虽说这是爸爸们应该干的,属于基操,但妈妈一定要格外珍惜。

而妈妈们,基于百万年来形成的母性,对自己的孩子天然就担负起照顾的责任,有孩子后,天性和激素的影响,就会让妈妈们投入照顾幼崽的各项事务中,小时候保证孩子安全和吃喝拉撒,长大后还想让孩子优秀,过上好的生活。

所以,妈妈们的心理健康太重要了,除了上面产后要心理健康外,妈妈作为主要的孩子看养人,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三观的形成。

图片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妈妈心理强大健康的家庭,孩子总不会差,而如果妈妈心理不健康,毁掉一个孩子太容易了。

另外,除了管孩子,妈妈还要照顾老人,还要培养丈夫(哈哈,成功的男人都是爱人培养出来的),其重要性不要说了吧?妈妈好,全家三代都幸福,反之亦然。

操心越多,责任感越强,啥都往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越容易抑郁(我自己的说法,没经过验证),所以,妈妈们产后抑郁的多(这个和遗传因素以及激素水平等有关),而爸爸们极少。

通过评估儿保妈妈们(来卓正看儿保的,家庭条件基本都是不错的)爱丁堡评分(抑郁筛查量表),个人感觉在孩子 1-3 月龄时,有接近 20% 会有产后重性抑郁问题,还有少部分是重度的产后重性抑郁问题(有自杀倾向)

这个数据和研究中的数据差不多,研究发现是 10-16% 的妈妈有产后抑郁的问题[1]。而对于孩子爸爸,我这两年开始关注产后抑郁问题后,一共发现了 3 个,其中一个还是填表时,填的是孩子妈妈的情况,也就是只有 2 个,远远达不到研究数据中的 3-5% 的比例[2]

大部分抑郁的妈妈们一来就能看出来,表现不想说话,特别疲乏,基本没啥笑容,一谈孩子就哭,说自己无力照顾孩子,照顾的不好,还有说想过抱着孩子一起跳下去不活的妈妈。

图片

这些妈妈急需支持,虽然我们说大部分能自己挺过来,但是这个过程太痛苦了,然后也不能保证都能挺过来,很多变成慢性的抑郁症,并且按照英美的数据,有 10 万分之一的自杀,有 10 万分之 2-7 的会杀死孩子。

大家看到这里,也别往自己身上一套就说自己也是抑郁症啊,因为产后的哺乳、照顾孩子等问题,会导致妈妈们疲劳,睡眠不足,失眠,对养育孩子的信心不足等会有忧虑等问题,这个属于产后的正常表现。

也有些妈妈会有明显的产后忧虑,注意这个是忧虑而不是抑郁。

对于产后忧郁,其和产后抑郁很多症状表现是一样的,但是症状轻微且为自限性;在分娩后 2-3 日内出现,几天内达到峰值,然后在起病后 2 周内缓解,而抑郁的诊断则要求至少存在 2 周,并且有诊断标准。

哪些妈妈们或者爸爸们需要筛查下是否有产后抑郁呢?建议对所有的产后妈妈们至少进行一次产后抑郁的筛查,当能准确的筛查,诊断,给与及时正确的后续处理时,筛查是有益的。

个人认为,只要进行筛查,让家庭注意到妈妈的心理需要保护,能帮着妈妈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让爸爸知道在哪些方面对妈妈进行关心,这就是有益的。

这里确实得说下,爸爸们大部分都是好的,都是普通人,没这么多坏蛋,对自己的爱人和娃都是爱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办,而你对他们说了怎么做,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后,爸爸们做的都不差。

另外,宝妈或者宝爸们,只要自己经常觉得照顾不好孩子,总是担心孩子的健康,对孩子没啥兴趣,对孩子的态度比较消极,经常沮丧,就建议做个筛查。

可以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进行产后抑郁的筛查,但是该表不能用来诊断(有相关性,后面会讲)

该表一共有 10 道题,每题分值为 0、1、2、3 分,总分最高为 30 分。大于等于 11 分时[敏感性(0.81)和特异性(0.88),阳性预测值超过 60%,考虑重性抑郁。

上面的二维码是卓正做的爱丁堡评分的表格,大家可以去填写下,看看自己的评分是多少。

爱丁堡评分和重性抑郁是相关的,重性抑郁分为轻、中、重三度,如果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得分为 11 分考虑和轻度重性抑郁相关;15 分考虑为中度,20 分及以上考虑为重度重性抑郁。

然后虽说 11 分就建议进行评估,但是好多时候大于等于 13 分时,建议去精神科检查时,80% 都没有去就诊(国外资料),感觉国内会更低。

上面我们也说了,爱丁堡评分只是筛查,怎么确诊呢?按照 DSM-5 诊断,和一般的抑郁症诊断标准一样(标准复制至参考文献[3])

  • 一天中多数时候存在抑郁心境,几乎每日如此;

  • 对所有或多数活动缺乏兴趣或愉悦感,几乎每日如此;

  • 几乎每日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 体重显著减轻或增加(例如一个月内变化 5%),或者几乎每日都有食欲增加或减退;

  • 有他人可观察到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几乎每日如此;

  • 几乎每日感到疲劳或精力不足;

  • 注意力集中、思考或决策的能力下降,几乎每日如此;

  • 几乎每日都感到无价值,或者过分或不恰当地感到内疚;

  • 反复出现死亡想法或自杀观念,或有自杀企图;

以上症状导致显著的痛苦或社会心理方面的损害,并且这些症状不是某种物质或一般躯体疾病直接导致的。丧亲之痛不能排除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

以上满足 2-4 项的,至少有 1 项症状是情绪不良或快感缺失,持续 2 周以上,称为轻性抑郁;

满足 5 项或以上(必须具备的症状是抑郁心境或丧失兴趣/愉悦感),症状至少持续 2 周称为重性抑郁。

另外,重性抑郁轻至中度的特征通常是有 5-6 项抑郁症状;重度重性抑郁的特征是出现 7-9 项抑郁症状(几乎每天都存在),并且重病患者往往报告有自杀意念和行为,通常出现功能明显受损,且常表现为判断力差,以至于让自己和他人(包括儿童)随时可能受到伤害。

发现抑郁问题后,建议寻求帮助,不要自己撑过去,第一自己撑过去太痛苦了,撑过去的过程中,会对自己,爱人,孩子,家庭造成不良影响;第二不一定能撑过去。

图片

现在问题是,很多妈妈们觉得换抑郁症是不对的,是自己的问题,说出去是丢人可耻的,为啥别人也是妈妈养孩子这么好,到我这里就抑郁了,太弱了吧。

千万别有这个想法,这属于疾病,不是自身的问题,和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更可能说明你是个太负责任的妈妈了。

目前咱们的抑郁症支撑力还不强,妈妈们也不知道去哪里治疗,也担心治疗的效果或者花费。这里建议:

如果自己感觉状态是越来越好,自测爱丁堡评分是越来越低,同时家庭的支撑非常好,有人帮着看娃,有自己休息的时间,夫妻间和睦,那可以在家自行调整,多找朋友们聊聊,多有些自己的时间,多学学怎么育儿让自己更加自信,会更快的恢复,可以去看看这一篇👇。

图片

怎么养孩子,大人轻松,孩子又健康快乐还成才呢?

但如果真的评分比较高,已经 20 分了,有伤害自己和或孩子的想法;或者越来越糟糕/没有一点好转迹象;一定去正规的精神科就诊。

该心理治疗就心理治疗,还不行的话,就吃药治疗,不要怕药物对孩子有啥影响,自己身体永远是第一位的。

一定勇敢的说出来,去治疗啊!!哦,这里加一句,爸爸出现产后抑郁也是要重视和诊治啊,不要不要意思!!

最后,交待一些妈妈一下,一定要放手放权啊,对于家里 4 位老人,还有阿姨,还有宝爸一起照顾孩子时,就不要什么都要自己过问了,这些家人照顾孩子时,你就好好休息休息,不然,会累坏的。

最最后,希望宝妈们,看完这篇一点都用不上,希望各位小仙女们,都没心没肺的爱着孩子。

最最最后,读者们把这篇文章发给需要的新妈妈们吧,或者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需要的妈妈们看到。

OVER。

- 参考文献 -

  1. Adele Viguera.产后单相重性抑郁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评估与诊断.uptodate.2022.

  2. Adele Viguera.产后父亲抑郁.uptodate.2022.

  3. Jeffrey M Lyness.成人单相抑郁的评估和诊断.uptodate.20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