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故】袁世凯、张之洞等: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顺其自然h 2023-01-2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按语  

“春节”之称始自袁世凯。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末尾时间签署“大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此为正式文告中首次使用公历,自此“元旦”不再含“过新年”之意。

1913年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当年7月,时任民国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向袁世凯呈上“四时节假报告”提出“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此为“春节”之称首次提出。

而后袁世凯批复将“春节”列为全国性节日,1914年起开始实行。此后“过年”被正式定调为“春节”。然而,“春节”亦曾遭遇多次抵制与废除:袁世凯复辟后遭孙中山等“反袁”人士反对,后蒋介石政府亦出于废除旧历的考虑而“取消春节”“禁过旧年”。不过,民间“过新年”旧俗兴盛,反而对公历元旦颇冷淡,故“春节”始终废而不止、热闹非常。

事实上,春节或称农历新年,在韩国、越南等受中华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也是“过新年”之日。2022年9月,美国加州亦通过法案,将农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自2023年起的农历春节大年初一,加州政府辖下的公务体系、公立学校均放假一日,并授权加州雇员获得8小时假日积分,可享有8小时的假期、年假或补偿性休假来庆祝春节。

图片
2023年1月14日,美国加州旧金山
唐人街春节花市

农历春节,素蕴新年伊始、万象开端之意。清末停科举、开学校之举,更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新开端。

1905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联合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等官员,向清廷递上由袁主笔的《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提出“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推广西式学校、培养西式人才。该奏请得到批准。1906年,清政府停止所有乡试、会试和各省岁试。自此,中国延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得以废除,新式学校亦由之得以全面推广、迅速发展。美国社会学家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曾评价科举之废,言:“科举制度的废除,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其意义大致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除农奴制和1868年明治维新后的废藩。”事实上,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即曾联合上奏《请递减科举中额专注学校折》并被采纳。清廷颁布《学堂章程》,规定自1906年起减少科举名额、增加学堂考试录取名额,待各省学堂办理齐备后再完全停止科举。1905年的《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实为此后续之举。

尽管袁世凯一直颇具争议,并因复辟等事而为人不齿;但在办新学、兴教育上却颇有建树,与张之洞一道,直接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现代转型。就兴新学办教育一事而言,袁氏在清季民初亦堪称一代翘楚、一时楷模。

袁世凯的教育主张,与彼时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社会局势以及时人“富国强兵”之述求密切相关。就任大总统后,1915年初袁氏相继颁布《教育要旨》和《特定教育纲要》两个文件,以“注重道德、实利、尚武,并运之实用”为教育宗旨,而后又进一步提出“以道德教育为经,以实利教育、尚武教育为纬;以道德实利、尚武为体,以实用教育为用”。尽管袁氏倒台后这两个文件均遭废除,但当时亦有人注意到《纲要》中的积极作用。数年之后,教育家余家菊在总结中国教育革新事业成效甚微之原因时认为:国人“喜欢另起炉灶,而不愿将计就计;肤浅的更张多,彻底的实验少;吾国革新事业之无成,其亦有受病于此乎。” 

袁世凯曾言,其一生引以为荣的两大志业:一为练兵、二为办学。袁世凯以练兵起家,但办学在其心中分量更重。一方面,他重视军校建设,因之当时军校云集于保定,使保定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军事教育基地,更被视为中国陆军的摇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武备学堂,主要培养初级军官,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军校;而1906年创立的保定军官学堂,则教授高等军事科学理论,张治中等名将即由此出。另一方面,袁世凯亦颇重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譬如:1901年于济南创办大学堂,拟定试办章程;1905年在天津小站镇开办电讯学堂。并且,在女子教育方面亦为彼时开先河者。中国女子教育之倡导起于康梁维新派,而真正把女子教育纳入近代教育体系并获成效的,则是袁世凯在直隶的办学。袁世凯视女子教育为“家庭教育之根源,培植人才之基础”,故而倡办女子教育不遗余力。1904年下令办天津公立女学堂,是天津也是直隶最早的公立女学堂;1905年下令创办北洋高等女学堂;而他办的最多的女子学堂则是官立女子小学堂,仅天津一地就有11所之多。

图片

北洋女师范学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袁世凯在师范教育发展上颇有贡献。袁氏认为教育之兴首在师资充沛,师范教育乃是教育本源。曾言,“育才莫先兴学,兴学莫重于得师”,“各省学堂之不多,患不在于无款无地,而在无师”。故而,他极重视师范教育,先后创设保定师范学堂、天津高等师范学堂以及各州县师范学堂、师范传习所共达90余所;其恢复重建的北洋大学也专门增设师范科,为中学堂培养师资。可以说,当时直隶新式教育发展迅速,与袁世凯重视师范教育有极大关联。

正值春节假期,于此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之际,选此近代教育转型开端之文,以为应景,亦作纪念。原文全文转引自“维基文库”。

图片

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文 | 袁世凯、张之洞 等


奏:
为时艰日迫,亟图补救,拟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并妥筹办法以期有利无弊,恭折会陈,仰祈圣鉴事。
窃维科举之弊,古今人言之綦详,而科举之阻碍学堂,妨害人才,臣世凯、臣之洞等亦迭经陈奏,久在圣明昭鉴之中,无须缕述,以渎宸听。是以前奉谕旨递减科举中额,期以三科减尽,十年之后取士概归学堂,固以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而俟夫时机之至。所以为兴学培才者,用意至为深远。臣筹默观大局,熟察时趋,觉现在危迫情形,更胜曩日,竭力振作,实同一刻千金,而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更相率观望,私立学堂者绝少,又段非公家财力所能普及,学堂绝无大兴之望。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十数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之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须二十馀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强邻环伺,讵我能待。近数年来,各国盼我维新,劝我变法。每疑我拘索旧习,讥我首鼠两端,群怀不信之心,未改轻侮之意。转瞬日俄和议一定,中国大局益危。斯时必有殊常之举动,方足化群疑而消积侮。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益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智能,上知效忠子国,下知自谋其生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兵农工商,各完其义务而分任其事业,妇人孺子,亦不使佚处而兴教于家庭。无地不学,无人不学,以此致富奚不富,以此图强奚不强。故不独普之胜法,日之胜俄,识者皆归其功于小学校教师,即其他文明之邦,强盛之源,亦孰不基于学校。而我国独相形见绌者,则以科学不停,学校不广,士心既莫能定,民智复无由大开,求其进化日新者难矣。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拟请宸衷独断,雷厉风行,立沛纶音,停罢科举,庶几广学育才,化民成俗,内定国是,外服强邻,转危为安,胥基于此。虽然,科举停矣,尚有切要之办法数端,而学堂乃可相维于不敝。
一、在于尊经学也。或虑科举一停,将至荒经。不知习举业者,未必皆湛深经术,但因科场题目所在,不得不记诵经文,又因词章敷佐之需,不得不拾掇经字,故自四书五经而外,他经多束置不观,即五经亦不皆全读,读者亦不尽能解,是何与于传经。经学堂奏定章程,首以经学根柢为重。小学、中学皆限定读经、讲经、温经,晷刻不准减少。计中学毕业,共需读过十经,并通大义。而大学通儒院,更设有经学专科,余如文学、史学、理学诸门,凡旧学所有者均包括无遗,且较为详备。盖为保存国粹,尤为兢兢。所虑办学之人,喜新厌故,不知尊经,则虽诸生备谙各种科学,亦仅造成一汜滥无本之人才,何济于用。应请敕下各省督抚、学政责成办理学务之员,注意经学暨国文、国史,则旧学虽但不虞荒废,抑且日渐昌明。
二、在于崇品行也。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长短,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亦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礼、做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计核算。亟应申明定章,请敕各省认真遵办,则人人可期达才成德,自不至越矩偭规。
三、师范宜速造就也。各地学堂之不多,患不在无款无地,而在五师。应请旨切敕各省,多派中学已通之士出国就学,分习速成师范与完全师范两种,尤以多派举贡生员为善,并于各省会多设师范传习所。师资既富,学自易兴。此为办学入手第一要义,不可稍涉迟缓。
四、未毕业之学生暂勿率取也。各省设立学堂,迟早不一,程度不齐,或卒业有期,或毕课尚早。若不待毕业,骤加考试,则苟且速化,弊将日滋,若必待全行毕业,则各省之办学较迟者,必至缺其选举,士林又将失望。今筹一通融办法,既不同科举之敷衍故事,亦不向学堂而迁就溢登,要使取士仍归学堂之中,学堂不蹈科举之弊。拟请此数年内,除学堂实系毕业者,届期奏请考试外,其馀则专取已经毕业之简易科师范生,予以举人、进士出身,既可以劝教育之员,扩兴学之基,并隐以励绩学而杜幸进。外国无速成小、中、高等各学,而有速成师范学,具有深意。至五年以后,完全师范生毕业者已多,更足以应选举而有馀。此等师范生,类皆国文已优,学术纯谨,断无流弊。且多系举贡生员为之,本可以得科第之人,亦非侥幸。迨十年以后,各省学堂,逐渐毕业,人才济济,更可不穷于用。
五、旧学应举之寒儒,宜筹出路也。文生失职,生计顿蹙。除年壮才敏者,入师范学堂外,其不能为师范生者,贤而安分则困穷可悯,不肖而无赖而致为非生事,亦甚可忧。拟请十年三科之内,各省优贡照例举行,乙酉科拔贡,亦照旧办理,皆仍由旧学生员中考取,其以入学堂者,照章不许应考。惟优贡之额过少,拟请按省份之大小,酌量增加,分别录取。朝考后用于京官、知县等项。三科后即行请旨停止,其已中举人五贡者,此三科内拟令各省督抚学政,每三年一次保送举贡若干名,略照会试中额加两三倍送京考试。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试以经义、史论一场,专门学一场,共两场。其取中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学政、知县等官。如此则乡试虽停,而生员可以得优拔贡。会试虽停,而举贡可以考官职。正科举之名,专归于急需之学堂;广登进之途,藉恤夫旧学之寒士。庶乎平允易行,各得其所,少长同臻于有用,新旧递嬗于无形矣。
以上五条,皆停科举后最为切要之端,而行之可期无弊,应请一并敕下各省督抚学政切实遵办。至各省学堂未办者宜从速提倡,已办者应极力扩充,以及各堂学生之良莠,与夫办理学务人员之功过,均应随时认真考察,分别劝惩,亦皆各省督抚学政不得稍辞其责者也。其一切学堂之毕业考试暨简放考官等事,自应悉遵奏定章程办理。
臣等为补救时艰,妥筹办法起见,往复商榷,意见相同。是否有当?谨合辞恭折具陈。

伏祈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直隶总督 臣袁世凯

盛京将军 臣赵尔巽

湖广总督 臣张之洞

署理两广总督 臣岑椿萱

署两广总督 臣周馥

湖南巡抚 臣端方


图片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初四,清政府颁布的《废除科举制谕旨》(局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图片

张之洞(左)和袁世凯(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