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实用的国学心理课》:当国学遇到心理学

 singer0852 2023-01-29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特别实用的国学心理课》 闫惠 闫燕秋 东方出版社

当传统文化经典与时代亲密接触,当国学的智慧照进现实,便有了这本写给大众的国学心理读本——《特别实用的国学心理课》。

这本应用心理学新书针对现代人的焦虑心理和情绪痛点,从国学经典中甄选出实用的金句,深入浅出地分析,起到启迪智慧、安抚人心的作用。

国学经典真的能缓解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和焦虑感,提升幸福感吗?带着这样的问号,我如小马过河一般,小心翼翼地试验。

那天,我正为一件事烦恼,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觉得有人故意给使绊子。这时,我从一期杂志的卷首语看到了一段心理学关于“汉隆原理”的解读:

“汉隆剃刀”是美国一位叫汉隆的学者提出来的,其内容是:当你看到一种不好的现象时,如果你能用别人的愚蠢来解释,就最好不要用别人的坏来解释。

为什么这么建议呢?如果你认为某件事没干好,是因为有人犯蠢,那至少你还要进一步想两个问题。第一,他们为什么蠢?第二,我将来怎么不犯同样的蠢?

有了第一个问题,你的思考就出现了结构性。有了第二个问题,你的思考就出现了开放性。这就是好的思考品质的两点共性。

但是,如果你认为这是因为某个人坏,那结论也就到此为止了,你的思考就既没有结构性,也没有开放性。那这样的思考品质当然就很差很差了。

读到这里,我认为和我打交道的那个人只是愚蠢罢了,不和他一般见识,因为我比他聪明。想到这里,我感到舒服了很多。

接着,我从《特别实用的国学心理课》中看到了下面的文字:

是的,“吾日三省吾身”首先改变的是我们自身的问责机制,这可以对应大部分人向外问责的习性。

……责怪别人很容易,但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假如能通过“吾日三省吾身”矫正习惯性的问责机制,内心的怨气就会消弭。

这段文字如一道强光,穿透了我的灵魂,粉碎了偏见的篱笆,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澈与舒爽。

是啊,当我认定对方只是愚蠢时,心里依旧不舒服,我看不惯他,甚至恨铁不成钢,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笨的人,这些年的饭他白吃了吗?书白读了吗?

所以,“汉隆原理”只是暂时缓解了我的不适,但那糟糕的情绪很快又另辟出一条快车道,以光速奔跑。

因此,可以这样总结:“汉隆原理”让我的情绪不那么激烈,但这本书对“吾日三省吾身”的解读宛如醍醐灌顶,让我的心如“琉璃地”般明净、通透、平坦。

那天的困惑如身体自动长出的藤攀,寻找着救赎的通道,最终我在国学中窥见了智慧的“光点”。

《特别实用的国学心理课》这本书中有很多这样炽热的“光点”,能照亮我们阴沉的、暗淡的心空。

比如,学习了“人不知而不愠”,我就不容易动怒了。作者解读说,我们不应该把“不知”局限在“别人不懂我”上面,也包括“别人不懂事理”上。无论看什么,都不恼怒,这样活着真幸福。

经典素朴未离,广泛适用于我们修身,齐家,以及了解天下的各个领域、方面和层次。有时,哪怕只是吃透一句话的精神内质,都可以瞬间完成人生逆袭。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在阅读时,丝毫不用担心阅读门槛,因为作者非常注重读者的阅读感受,从写法上做了善巧安排,照顾了人们爱听故事的天性,并且由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生活痛点切入,结合《论语》及其他儒家经典中的语录。同时兼顾故事性、实用性和知识性,读来毫不费劲,如沐春风。

当智慧的光照进现实,你会发现幸福和心安是根本不需要费力的事,它是你生命的常态。

(原标题:当国学遇到心理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