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马说】第十七期:蝴蝶的T5000、ALC、ZLC和SZLC

 勇敢的芯2 2023-01-29 发布于湖南

是为题记。

图片

这一期,我们聊聊蝴蝶的这些纤维产生的不同效果:T5000(碳)、ALC(蓝芳碳)、ZLC和SZLC(Super ZLC,超级纤维)。其他品牌也有纯碳、芳碳和接近ZLC性能的纤维,近年来新纤维又层出不穷:挺拔的Dyneema、Victas的Zexion、骄猛的ALX。这个战线确实不能拉得太长,不然容易暴露笔者知识的匮乏。

图片

从波尔的普碳说起

本来以为在德国俱乐部联赛中,波尔用普碳只是浅尝辄止。没想到,一用好几个月啊!这里头,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有的觉得,年纪大了,用弹性更大的底板无可厚非,那确实,普碳是又弹又快。6.9mm厚度的板身提供了充足的支撑力和刚性,3+2结构又将出球变得直接干脆。从上旋相持的角度来看,着实是不赖,还省力。不过有些朋友就说了,ALCZLC都如此畅销了,为啥非得用年头这么久的普碳,到底有何玄机和利弊?

黑马:在业余圈,纯碳素还是很多人在用。3+2的普碳是其中的佼佼者。

小马:包括斯帝卡的这个拉伸性碳素用的人也很多啊,像孙颖莎和许昕一直用,还有瑞典那个小孩莫雷高德。

图片

黑马:我最近打了张继科T5000也挺不错的,足够脆,速度也比ALC快。关于这板,之前有说是被禁赛。

小马:那个事儿挺早的了,后来它就是改良了,里头那个含碳量降低了很多,老标的是超标,新标的是正常的。现在那叫热熔碳技术,早改良了。

黑马:你觉得现在纯碳素的主要价值在哪,蝴蝶这些。

小马:现在这个碳素,风格已经变成控制球为主了,它不刚硬啊,以控制球的稳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减轻底板的重量。同样弹性的底板,肯定含碳的板子重量轻。还不能太硬,还得要提升手感。实际上,现在碳素这个东西,是非常尴尬的,芳碳这么大行其道。碳素往死里磕,那方向就是做成软碳,控制好点就得了呗,别的没啥可说的,说实话。

黑马:原先我觉得ALC对比T5000这类纯碳的优势是:吃球更好,节奏更丰富,可以“刚柔并济”,不会像纯碳素一样直愣愣的。现在确实市面的纯碳素也有往柔里做的方向。斯帝卡的外置拉伸性碳素就还挺柔的。最近黑马系列出了个新板:咏春,用了纯的薄碳,重量非常轻,其实轻也是一个优势、一种方向吧。

图片

小马:看了波尔的一场比赛,就是用普碳的这段时间,对瑞典的卡尔伯格。就明显他的反手不行,反手卷拉和拧拉的成功率高,但威胁太小了,让人家反剃了无数板。爆冲原来是波尔的一个强项,旋转加速度给对方一个很大的压迫力,你看让他剃死多少板了,一弹就死了。卡尔伯格就算厉害,也不至于能弹击波尔的这种加转弧圈吧。

黑马:是否因为普碳本身比较厚,薄的板子更容易产生形变和加转,如果普碳薄点,旋转质量也不会低?

小马:这个可以参考碳素45,主要还有一个板芯的问题,桐木板芯就是这个下场,拉不住啊。

图片

黑马:ALC跟桐木大芯的组合,对比纯碳和桐木芯的组合,更能提升旋转。

小马:当然是这样。桐木透力,压弧线,所以敢于发力防守或者直接转成进攻。

黑马:我们再聊聊ALCZLC。这两天刚好有球友问及波尔ALC和波尔ZLC的选择。我觉得,ALC起下旋更好,ZLC上旋相持更佳,更容易盖住对方的弧圈。ALC的持球有停顿感(瞬间停顿吃球的感觉),ZLC速度更快。

小马:还有一个是弧线问题,ZLC的弧线略长一些,ALC要短一些。这个还是挺明显的。尤其退台之后,ALC如果不降弧线的长短,就会降低弧线的高矮。往下压的能力比较好。ZLC一般下压能力差些,越拉越高。

关键现在使ZLC的人不多啊,你也没法做类比,像水谷隼和林昀儒,两个人的弧线都偏高。其他人还是使ALC的多。

图片

黑马:我个人感觉,ZLC在使用过程中,确实更需要挥前臂的时候,注意最后压弧线。这样不容易出界。ZLC的防守能力感觉也更强些,从原来的特注Innerforce ALC到现在的Inn ZLC,自己的防守提升了一大块。跟专业队打的时候,比以前更能扛多几板了,只要对方不全力爆,还是能扛一扛。就是这板子老是加力去顶对方的拉冲,估计寿命得打折扣,哈哈。

ZLCSuper ZLC呢?有一种感觉,比如张继科ZLC弹性比超级张继科更好,但咬球不如超级张继科。也就是说,超级纤维实则是提升了咬球感,而非弹性或底劲。

小马:这个是对的,感觉超级纤维这个吧,没显得多硬多弹,但显然更好控制更好发力了。

图片

黑马:不过这些超级纤维,总感觉不够转。球可以很顶,有压迫力,但很大方面是因为速度的加成。其实旋转不如ALC。比如超级林昀儒,就是一支很容易上台但不够转的底板。当然,我们是纯粹从底板来说的,你给它配狂飚,也可以拉得很转。

小马:这可能指明了一个方向,就是蝴蝶的企业文化,或说制板文化,我老觉得它的核心是不旋转。就是它肯定奔着速度和力量为主,在它眼里,旋转一件很鸡肋的事,就是可以旋转,也可以不旋转。然后红双喜呢,肯定是以旋转为根基。这里头还有一个插曲,红双喜一开始是以快攻起家的,做快攻板的,没想到现在弄成弧圈为主了。蝴蝶呢,原来日本的,都是以弧圈起家的,最后变成快攻为主了,这可能就是缺什么,就特别渴望什么吧。

我们可以思考,它的这个特性到底是人为的,还是做着做着就碰巧做成这样的。比如一开始它做ZLC,想把性能渐渐提升,最终各项指标提高到它变成了超级ZLC。还是说,我一开始就是要超级张继科这种又快又不吃旋转的。

这里面是有区别的,如果是刻意做成这样的,肯定在别的类型上,做得不够好,比如旋转类型的。如果不是刻意做成这样的,可能在别的方面也会有很优秀的底板出现。我们就拿CNF这个事来说。CNF不算纯碳素也不算芳碳,很奇怪的一个存在,就是一个特殊纤维,这到底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蝴蝶是觉得这么多年了,想做新鲜的东西来尝试一下,还是要做新东西来标榜一下。

图片

黑马:标榜也有可能。但蝴蝶的骨子里,一直想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包括新材料啥的,这样才能一直保持领先吧。

值得注意的是,吉村真晴现在用的正是特注CNF。所以我想,奇怪的CNF,未来,未必不能有所作为。

从纯CT5000,到ALCZLC再到SZLC,以及CNF,我们看到了纤维材料的不断变革。虽然到每一位球友身上,未必所有变革都是升级。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结尾分割线~~~~~~~~~~

二马说,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歪理邪说。虽是街谈巷语,却尽量言之有据、有案可稽。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二马说,您所关心的,就是我们想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