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吉乌铁路最新情况,将采取北线方案,但为什么舍弃了南线方案?

 我是孤独的星星 2023-01-29 发布于江西

中吉乌铁路,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原本有南北两条路线

看图:

文章图片1

中吉乌铁路南北线路示意图(物流启示录制图)

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最新消息,中吉乌铁路采用的是北线方案

2022年11月,吉尔吉斯斯坦交通运输部部长透露,中吉乌可行性研究中的吉境内铁路路线,将采用“吐尔尕特—阿尔帕—马克马尔—贾拉拉巴德”,并将在马克马尔设转运站。

从图上可以看出,南线方案的线路更短,线条更为流畅。

事实上,南线方案在技术和施工条件上,也更优越。在此之前,中吉乌三国已经有了中吉乌国际公路相连通,这条公路走的就是南线。

中吉乌公路从我国新疆的伊尔克什坦口岸向西,横穿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奥什州,经奥什到达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中吉乌公路全长959公里,于2018年初正式通车,平均时速50-60公里。

这条中吉乌公路上,已经有了中欧班列(公铁联运)在开行,如兰州号、义乌号、成渝号等。内陆货物经由铁路到喀什,然后通过公路从伊尔克什坦口岸出境至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从奥什再经既有铁路运抵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塔什干。

文章图片2

目前中欧班列(中吉乌方向)采用公铁联运方式(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问题来了,中吉乌铁路为什么不选择线条更为流畅、施工技术条件更为容易的南线方案,而要选择北线方案呢?这里有没有“隐情”?

有。

而且笔者认为,这个“隐情”或许会成为接下来中吉乌铁路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怎么讲?

我们先看一下吉尔吉斯斯坦的地形图:

文章图片3

吉尔吉斯斯坦地形图(底图来自申典启,侵删)

从图上可以看到,吉尔吉斯斯坦被北天山山脉、库马拉山-费尔干纳山脉分为南北两部分,大致以纳伦河为界

吉国北部以楚河河谷的首都比什凯克为核心,包括了楚河州、伊塞克湖州、塔拉斯州、纳伦州,人口约280万。

吉国南部以费尔干纳盆地的中心城市奥什为核心,包括了贾拉拉巴德州、奥什州(巴特肯州),人口约270万。

文章图片4

吉尔吉斯斯坦行政区划图,南北方大致以纳伦河为界(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要小觑这个南北地理分割线,其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社会产生着深刻影响,这点我们从吉国独立后的政治生态可见一斑

吉尔吉斯斯坦于1991年独立,在此后的32年时间里,先后更换了7任总统、22任总理。这些总统或总理,极少完成任期,或辞职、或被推翻、或流亡、或入狱,难有善终者。

吉国的总统和总理大致有这样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当总统是北方人时,总理须是南方人,当总统是南方人时,总理须是北方人。并且,总统一职需要南北“轮流坐庄”

如果维系这种不成文的“规定”,则吉国在经济社会治理中就会出现南北掣肘现象。而如果打破了这种不成文的“规定”,则吉国的政治生态就会出现动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政治生态和权力格局呢?

表面是吉国南北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根本原因是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民族信仰的差异。而这种不平衡和差异,又源于长久以来吉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历史塑造

吉国北部的楚河河谷地区,北靠哈萨克斯坦大平原,有丰富的牧场,在历史上见惯了东西方各路游猎文明往来,较为开放,当地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经商。

吉国南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受山脉阻挡,与外界交流较少,相对闭塞,保留了较完整的传统农业经济和社会结构,当地居民主要从事农耕。

沙俄征服中亚后(笔者注:1876年沙俄吞并吉尔吉斯斯坦),尤其是进入前苏联时代,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对吉尔吉斯斯坦采取 “南北分工作业”:

在北部,基于更靠近前苏联内陆腹地,以及交通便利条件,最先引进了现代工业部门,作为前苏联在中亚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特别是在卫国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美苏争霸和入侵阿富汗时期,苏联中西部许多工厂搬迁至此地,建立了有色金属制造、石油炼化厂、电力、矿山开采、食品加工等产业。

在南部,则没有重点发展工业,而是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环境,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将费尔干纳盆地作为前苏联的“中亚粮仓”

至苏联解体前后,吉尔吉斯斯坦形成了“北工南农”的发展格局,体现在吉尔吉斯的社会总产值中,工业占比超过了55%,农业占比不足25%。时至今日,这种格局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北工南农”的发展格局,使吉国的北部比南部要富裕,经济社会发展也更加亲哈、亲俄,且由于政治中心的加持,在国家事务和对外关系上,北方比南方有更多的话语权。

此外,在宗教信仰上,吉国北部更加世俗,而吉国南部更加保守

因为地理环境闭塞等诸多原因,目前吉国南部还处于部落社会的组织形式,政府的权威不足。换句话说,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规则,没有当地部落族长的一句话管用,当地居民对部族和地域的认同,超过对国家的认同

从历史上看,南方的“奥什-贾拉拉巴德”部族和北方的“楚河-塔拉斯”部族一直存在“信仰对抗”

在费尔干盆地地区,这里的南方人主张与MSL国家发展关系,并致力于国家的YSL化。而在楚河谷地、塔拉斯和伊塞克湖的北方人,则与南西伯利亚民族接近,主张与哈萨克、俄罗斯维系密切关系,保持国家的世俗化。

如果我们仔细看地图,就会发现费尔干盆地所涉及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领土犬牙交错,其中关系十分复杂,跨国间的族裔矛盾是中吉乌铁路的另一隐患(其实质是一体两面),笔者在说完中亚五国之后,会专门对这个盆地做一期专题。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吉尔吉斯斯坦的南北矛盾有其深刻的内涵,短期之内难以化解。如果中吉乌铁路加大南北不平衡,势必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如果中吉乌铁路能够弥合南北平衡,则有助于这一地区的和平发展。

总之,中吉乌铁路还是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的。

但笔者认为,相比吉国境内的南北问题,外部势力的染指可能更加值得警惕。

这就说到了美俄两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军事基地。下一篇,笔者就说说这个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