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官卢杞来拜访,80岁郭子仪急忙推开怀中姬妾,避免一场灭族之祸

 大果说历史 2023-01-29 发布于辽宁

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皇帝最害怕的事情便是自己的政权被颠覆,成语“十恶不赦”中指出的十条不可饶恕的大罪,前三条便是“谋反、谋大逆、谋叛”。

三条无一例外都是企图颠覆皇权的行为,所以才会被列为了“十恶”的前三名,正是由于皇帝时刻都在警惕着谋逆的发生,因此许多奸臣便利用了皇帝的这种心态,陷害不利于自己的忠良。

这一方法屡试不爽,因其它的借口可能皇帝还不会太在意,但谋反一事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奸臣用此手段都会成功地将忠臣扳倒。

然而,历史上的郭子仪却是一个例外,他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际,让大厦将倾的李唐王朝又延续了一百五十年。

立下如此大功的他,也曾遇到过一次次陷害却又躲过了一次又一次,为人处世之道值得人们深思。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郭子仪的一个故事。

挽救危局的功臣

郭子仪出生于华州郑县,是太原郭氏的族人,两汉时期郭氏族人当中便名将辈出,郭子仪的军事才能基本上也是得益于深厚的家庭底蕴。

凭借自己的武功才能,郭子仪通过武举考试成为了一名左卫长上将,在唐朝这一官职可谓小得可怜,可见他并没有完全依靠家族,甚至到了44岁时才成为一名军长。

或许很多人认为这个官职不小,但与同时期的将领相比,李光弼担任同等官职时是三十八岁,高仙芝、王忠嗣、哥舒翰等人到了四十多岁时则已经坐到了节度使的位置上。

在军长一职上,郭子仪也担任了长达十三年之久,再一次得到提拔时他已经五十七岁了,按照古人的平均寿命来说,郭子仪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晚年了。

然而,就在他五十八岁时一场惊天的巨变扭转了当时所有人的人生,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由,在范阳起兵造反史称“安史之乱”。

当时唐朝已经多年没有与外敌作战,因此战斗力已大不如前,安禄山所率的边军一路高歌猛进直逼长安,唐玄宗不得不出逃长安。最终,郭子仪靠着丰富的战场经验,让李唐王朝元气大伤的叛乱才得以平息。

在国家危难之际,郭子仪将唐朝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因此成功收复长安、洛阳时,唐肃宗亲自劳军并握着郭子仪的手说道:“国家再造,卿之力也。”

唐肃宗的这句评价并非言过其实,如果没有郭子仪唐朝至少会提早一百五十年灭亡,对于这样居功至伟的将领,皇帝自然会对他非常敬重。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 对于功臣而言大加封赏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当一个人功高震主时就另当别论了。

更何况,战时武将是打天下的人才,非战时手握兵权的他们就有可能是皇帝的威胁了。

唐严宗对郭子仪感恩戴德的同时,内心中其实也存在着深深的恐惧,所以当鱼朝恩向唐肃宗毁谤郭子仪时,唐肃宗立刻便收回了他兵权。

在古代,一个地位显赫的将领如果被皇帝收回兵权,等待他的很可能是惨无人道的清算,许多人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后,通常都会选择谋反来逃避任人宰割的命运。

郭子仪却并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淡然地接受了这个局面,交出兵权后的他回到家中安然度日,并且时刻关注着外界的动向以做出应对。

丑陋的才子卢杞

根据一些历史的记载,郭子仪在后来的日子里始终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怕自己稍有不慎便会让别人抓住把柄,让皇帝对自己产生居功自傲的印象。

尽管郭子仪后来依旧位高权重,皇帝为了表达对他的感激,并让其儿子和女婿全部担任重要的官职,但郭子仪始终保持低调。

他也十分地清楚皇帝现在充分信任自己,可一旦让皇帝感受到了威胁,自己和全家依旧会死无葬身之地。

为了能够保全家人的性命郭子仪将谨言慎行发挥到了极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官员拜访都非常谨慎,郭子仪八十岁时仆人禀报说一位名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拜访。

此时的他已经在家安度晚年,早已远离了朝堂上的是是非非,但是由于地位十分崇高,许多官员依旧会时常前来探望这位多次力挽狂澜的老将军。

听到仆人的禀报郭子仪并没有太在意,安享晚年的他依旧抱着侍妾嬉笑,准备简单地接见一下就算了,就在仆人准备将来人叫进来时,郭子仪又将他叫回了自己的面前询问他来人叫什么名字。

仆人说来人名叫卢杞,听到这两个字郭子仪立刻将怀中的侍妾推开,并让她立刻回到后院。与此同时,郭子仪还吩咐仆人到后院通知家中所有的女眷,没有自己的允许谁也不许踏出后院半步。

交代完这些事情郭子仪又赶忙起身整理身上的衣服,直到觉得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后,才让仆人将卢杞带进来,看到郭子仪的反应仆人感觉莫名其妙。

戎马一生的郭子仪在战场上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也没有见过主人这样紧张的神态,为何听到卢杞的名字却这样严阵以待呢?当然他也没有问太多。

见到卢杞的郭子仪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卢杞也对郭子仪毕恭毕敬,宾主之间毕恭毕敬相谈甚欢。不久郭子仪将卢杞送出家门,他才终于长出了一口气,紧张的神态渐渐地从他脸上消散。

郭子仪为何要这么做

事毕仆人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向郭子仪问道:“您一生所经历的患难不计其数,从没见过您如此紧张。为何今日这个叫卢杞的官员前来拜访,您却紧张到这种程度呢?”

听到仆人的提问,郭子仪不慌不忙地回答:“你们有所不知,这个卢杞虽然此时尚未知名,但凭借他的才学只要假以时日一定能够飞黄腾达。

可是此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如果让他感受到有不尊重他的地方,等他掌握大权的时候,我们全家恐怕就要遭殃了。”

随即仆人又不解地问道:“既然这样,您在与他交谈的时候注意言行就可以了,为何还要让女眷不得踏出后院半步呢?”

听着仆人提出的这个问题,郭子仪先是大笑一声随即说道:“从古至今,女人通常都没有太深的城府,刚才你也见到这个卢杞的样貌了,此人容貌丑陋,如果女眷们见到了,一定会聚在一起嬉笑。

卢杞听到她们嘲笑自己,同样会记恨于心。因此我才让她们全都回到后院,为的就是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听了郭子仪的话仆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全家人的平安。

由此可见,为了避免招来忌恨郭子仪虽然已经安享晚年了,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十分注意,也正因如此才能在掌握功高盖主的情况下,依旧没有遭受杀身之祸。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郭子仪是对的,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卢杞的官职一升再升,最后成为了朝中的宰相,李唐王朝的大权基本落到了他的手中。

卢杞大权独揽之后便开始党同伐异,对于曾经轻视和嘲笑过他的人打击报复,哪怕仅仅是与之政见不合的人也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忠良都被他残害致死。

以至于产生了许多的冤案,就连以忠烈著称的书法家颜真卿也遭到了忌恨,当然这些与郭子仪都没有任何关系,与这些人相比他的下场就要好得多了。

公元781年郭子仪溘然长逝,结束了自己谨小慎微却又尊容至极的一生,卢杞成为宰相的时候郭子仪已经不在人世了,不过每当提到他卢杞都对这位老将军称赞不已。

因此,他虽然多次依仗权势排挤其他忠良,却对于郭子仪的家人却是秋毫无犯。不仅如此,卢杞还会利用职务之便对他们给予一些照顾和优待,这样的情况在当时非常少见。

从郭子仪的一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能力出众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正所谓“得意莫仰首,失意莫低头”,一个人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看清楚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果郭子仪在取得巨大的成就之后便目中无人,即便没有战死沙场最后也要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正是由于他懂得低调做人,所以连卢杞这样的人才会对他十分钦佩。

即便已经不在人世,郭子仪依旧凭借给卢杞留下的好印象保全了自己的家人,所谓的“福荫子孙”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了吧。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唐肃宗,也曾因为怀疑这样一位忠心的老臣而惭愧不已。

对于郭子仪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