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RG实施后,临床路径怎么做才能实现成本管控?

 天涯aobebd0m4x 2023-01-30 发布于河南

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和医保基金的全覆盖。以DRG/DIP为主的复合式支付方式正在替代按项目付费,快速铺向全国,这也为临床路径创造最合适的推广环境。

“DRG实施以后,必须进行临床路径管理,不做临床路径,费用根本就管控不了。”北京老年医院副院长倪如旸表示,而这将倒逼医院重视、完善临床路径管理。

DRG与临床路径有着天然的相似性与趋同性

DRG的分组原理为将临床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病例归为一组,通过病组打包付费,最终希望实现“同一病组、同一质量、同一价格”。而临床路径,其本身便是针对某一疾病、依据循证医学建立的一套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诊疗行为的标准化与同质化。从这个层面来说,DRG与临床路径有着天然的相似性和趋同性。

除此之外,DRG与临床路径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众所周知,与按项目付费不同,DRG/DIP付费等于给每个病种定了支付结算的最高价,医院在收治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时,所需费用超出标准部分由医院承担,由此倒逼医院主动进行成本管控。而临床路径可以有效优化病种(病组)的资源消耗,降低诊疗成本,是医院管控成本的“利器”。

以DRG某病组(HC35)为例,通过临床路径对诊疗行为进行优化之后,病组成本由原来的30000降至20000多,其中药品成本由10000降至6000多、检查成本由2000多降至1000多、手术麻醉成本由7000多降至6000多。

文章图片1

图源:《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用案例——基于项目叠加法的DRG成本核算》

临床路径可以助力DRG付费更好落地

在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同时,如何保证诊疗质量,成为DRG付费模式下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而临床路径便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抓手。

临床路径给合理诊疗设立了“标尺”,帮助医院做好医疗质量的把关人,让医务人员在控制费用的同时,不偏离医疗质量主线。“在DRG支付下,有些医务人员为获得结余,如果应该进行的诊疗流程没有进行,该合理使用的药物没有使用,肯定会影响医疗质量。”安徽省立医院医保处处长操乐勤表示。

因此职能部门在分析病案时,会对照临床路径,如果是正常按临床路径走,就属于合理的行为;如果违背了临床路径,就说明可能存在医疗不足,影响到了医疗质量。“以此来监管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达到费用与质量的统一。”操乐勤说道。

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为例,其临床路径包含11个环节(适用对象、诊断依据、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标准住院日、进入路径标准、术前准备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手术日、术后住院恢复时间、出院标准、变异及原因分析),每个环节中详细列明了诊断及操作,减少了因控制成本而减少必要诊疗的风险。

如果说,DRG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让医疗机构有了控制成本的动力,那么,既能保证医疗质量,同时又能有效降低医疗成本的临床路径,便是DRG付费的有力支撑。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与此同时,还帮助医院做好医疗质量的把关人,让医务人员在控制费用的同时,不偏离医疗质量主线。

而随着更多的病例进入临床路径,也有助于DRG支付方式的科学管理。因此,DRG与临床路径相辅相成,协同促进。尤其是自2022年5月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后,国家可基于医保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的知识库、规则库,对全国4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方案进行实时监控。

临床路径需与DRG深度结合

在DRG付费的实操层面,临床路径是保证医疗质量、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关键。那么,具体临床路径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尤其在DRG大环境下,临床路径的推行与过去有哪些不同?

“在原有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医院要根据DRG支付标准等特点,打造出面向DRG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并不断优化完善。”操乐勤建议道。

具体来说,首先是根据DRG相关要求对已有临床路径进行优化,尤其是参考DRG设定的标杆住院日与标杆费用,对关键环节进行把控。医院应根据疾病治疗特点和费用因素,在DRG细分组原则下,结合国家临床路径规范和地区、医院诊疗实际,咨询临床和管理专家意见,重新制定、优化已有临床路径或建立本地临床路径。

“除此之外,合理的临床路径一定是充分考虑到了诊疗的费用情况,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诊疗服务。”倪如旸认为。而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核算清楚每个DRG组的成本,分析临床路径中具体的诊疗与收费项目,根据病种特点、诊疗需求与质量要求、DRG支付标准等,多学科联合,最终遴选出合理的诊疗项目、药品和耗材的使用,固化收费项目,以此来优化费用结构,控制病组总费用。

其次,将达成共识的临床路径方案嵌入医院信息化系统中。

最后,对于超过支付标准的病例,要由医保办牵头,医务处组织临床专家,医保办、财务科、质控办、病案室等职能部门共同分析病历,结合病种临床路径,分析诊疗流程、药品、耗材、检查检验、麻醉等方面可能存在问题,逐一进行优化管控。例如,针对费用过高的病种,尽可能地用国产材料替代进口材料,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材料或者减少预防性用药等;针对住院日较长的情况,提出限制跨区签床、缩短检查排程周期等方案,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临床路径,在确保质量的同时,提升效率、控制费用。

总而言之,基于DRG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其中能否做好的关键,在于医院管理者是否能充分认识到临床路径的作用,能否调动医保、财务、信息、病案等部门合力打造一套与DRG适配的临床路径体系。

声明:以上图文综合整理自健康界、中国医疗保险,仅做行业信息传递、学术交流,如发现有侵犯您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