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贵生:刺血疗法,是有规矩的

 衆妙之門 2023-01-30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黄贵生老师在欧洲传播古中医

黄贵生老师(古典巨灵针灸传承人)笔课:

网友:请问,放淤血扎哪个部位?

李同学:三阴交 合谷。。

黄贵生:
你怎么会想到在合谷、三阴交上放淤血的呢?啥叫放淤血呢?
首先你得明白啥叫淤血?为什么要放淤血啊?

刺血疗法,有规矩的。刺血属于大泻法。一般来讲,有淤络才刺血。

文章图片2

瘀络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这个道理,一直都在内经里头反复讲:多了,就泻。不足就补。

“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黄帝内经·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黄贵生:神,气,血,形,志,这五项,有余,有不足。

“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帝曰:神有馀不足何如?
岐伯曰:神有馀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黄贵生:这里说出了治神法的大原则了:心主神明。
神精病的人,跑到大街上,乱笑。怎么去治呢?一般都会被送到精神病院去打镇静药,或者电休克疗法。
《黄帝内经》上怎么说的呢?

“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

黄贵生:乱笑那一类神经病患者,刺小络放血,刺哪里呢?经文上没讲,但是原则讲了。

“血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未并,五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
曰:补泻奈何?岐伯曰:血有馀则泻其盛经,出其血;
帝曰:刺留血奈何?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

黄贵生:刺血,你要找出血络,合谷哪里会有血络?

上面讲的这一篇,是《灵枢》的《调经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读一下,读不懂也没关系。内经里头,讲刺血络的地方,相当多。比如,人从高处坠下,神识不清,这个时候,会在肾经然谷附近形成淤络。刺然谷那里的淤血。人就会清醒过来。这个刺法,在《谬刺》里头讲了:

缪刺论: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

在内踝骨下面形成淤络的女生,是女生妇科有病的反应。这个时候就要刺内踝骨下面的淤络了。董家把这个地方叫做水晶穴,其实那里不是一个穴位,是一片淤络。

文章图片3

这位女士的内踝下有很多瘀络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澹澹恐,如人将捕之,嗌仲介介然,数唾,候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见其脉之陷
下者,灸之;其寒热,刺阳陵泉。善呕,有苦汁,长太息,心中澹澹,善悲恐,如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则
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汁,故曰呕胆。刺三里,以下胃气逆;刺足少阳血络,以闭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也。
胆胀者,胁下痛胀,口苦,太息。
厥气客于胆,则梦斗讼。。。。。。。。。”《脉经》

黄贵生:这里非常完整的讲述了胆经的辩证和刺法。
“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汁,故曰呕胆。刺三里,以下胃气逆;刺足少阳血络,以闭胆。”

这个我们在临床上用得挺多。先刺足三里,然后在足少阳那里找出血络,刺血。
两个功夫一气呵成,刺到病去。

快八点了,歇一会。

文章图片4

黄贵生老师的欧洲诊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