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癌症的帮凶竟然是电饭锅?”徐阿姨一边拔掉电饭锅的电源,一边嘟嘟囔囔地说道。这天王阿姨刚煮上,自己最爱吃的大米饭,隔壁邻居徐阿姨就急忙地来找王阿姨。 原来是因为徐阿姨在手机上看到一条新闻,上面这样写到:“导致癌症的元凶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电饭锅。” 电饭锅还能致癌?这个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于是让她把文章发给我看看。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类似的文章还真不少,每个都是有鼻子有眼的,说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 那么,电饭锅真的是癌症“催化剂”?不能用了吗? ![]() 一、电饭锅真的会致癌吗?电饭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在蒸米饭或者煲粥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电饭锅这种东西。 新闻上所说的电饭锅会致癌,是因为电饭锅的内胆涂层掉了以后,会产生许多致癌物质所导致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电饭锅是含有内胆和外胆两个部分,内胆是和食物直接接触的,外胆主要负责保温的作用。 电饭锅使用时间较长后,内胆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大多数情况都是内胆上的涂层脱落。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很多人担心电饭锅会有致癌的风险,随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听到了这样的说法。 二、为何电饭锅内胆要加涂层? 现在几乎所有的电饭锅,使用的内胆都是铝制的,这主要是因为铝元素导热快,在受热方面也是比较均匀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铝这种化学金属,是坚决不能和食物有直接接触的,一旦接触就会大量地渗透进入食物里。因此,人们在食用食物的时候,就可能会摄入大量的铝。 正是这个原因,电饭锅在进行生产的时候,会特意在内胆表面涂上一层保护物质。这样不仅可以把铝元素和食物分开,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所涂的物质就是特氟龙,它能够把铝制的内胆和食物分开。经过大量实验,特氟龙是一种全氟聚合物,这种物质所具有的特点就是性质稳定。 它只有在温度超过250度以上的时候,其中的有毒物质才会分解出来。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内胆的温度最高才175度左右,也就不会有特氟龙分解产生毒素的情况。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大可以完全放心地使用。只要内胆的涂层没有脱落,就是可以正常使用的。 ![]() 三、内胆涂层脱落还能继续用吗? 一般电饭煲的使用寿命都比较长,很多家庭一用就是好几年,但时间一长内胆涂层就会磨损严重,这时健康风险就出现了。 首先,内胆涂层掉落就会更加容易粘锅,食物被长时间粘在内胆上高温加热就很容易焦糊,并产生丙烯酰胺等物质,这些物质基本都是致癌物。 除此外,如果涂层脱落磨损严重,内胆此时就相当于变成了“铝胆”,如果继续使用,就意味着铝会随着食物被摄入到我们体内。 长期摄入铝,对于成年人来说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增加老年痴呆风险,还可能引发骨骼损伤与变形等。对于儿童来说,伤害会更大更明显。 四、省出来的癌症,这四种节省行为很不靠谱! 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想当年我们也是从苦日子中走过来的。但在健康方面有些地方,是不能过于节省的,如果过于节省的话,有可能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1、做饭时不开油烟机 对于很多中老年人,为了省电,晚上看电视可以不开灯,热了以后舍不得开空调,更别说做饭时打开抽油烟机。 但是这种节省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做饭的时候,产生的油烟当中是含有苯并芘以及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长期吸入是会刺激我们的呼吸系统,从而升高肺癌的发病风险。 所以,建议广大的中老年人群,在做饭的时候,应该要打开窗户和抽油烟机,从而减少油烟等有害物质的吸入。 2、舍不得更换厨房用品 比如像砧板、竹木筷等物品,这些物品不仅非常耐用,而且也不容易坏。所以很多家庭用个三五年不换是常有的事情。 但其实这些物品一旦用久了以后,是很容易隐藏食物残留并导致霉变,从而产生黄曲霉素这种一类致癌物质。 尤其对于家中砧板已经裂开了,或竹木筷已经变黑的,如果继续使用这些厨房用品,是很容易导致肝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生。 因此,建议大家要定期更换厨房用品,比如像筷子半年到一年更换一次,已经裂开的砧板或者变黑的竹木筷,一定要及时处理掉。 ![]() 3、不舍得扔掉隔夜菜 很多中老年人,对于当天吃不完的饭菜,非常不舍得倒掉。但当食物放置太久以后,很容易产生亚硝酸盐。 这种物质一旦进入胃内以后,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从而转变成亚硝胺,它就属于一类致癌物质。 建议大家每天做饭的时候,尽量控制好量现吃现做,对于当天吃不完的饭菜,一定要用保鲜膜给它密封冷藏起来,而食物的保留时间最好别超过27小时。 4、过期的食用油舍不得扔 已经开封的食用油,建议大家在三个月内就将它解决,不然油脂会发生腐败或者是氧化,很容易出现黄曲霉素的污染,从而增加了胃癌、肝癌的发病风险。 对于经常不做饭的人,建议买油的时候,最好买小桶装的食用油。同时,不要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食用油发生氧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