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161)——吴信泉中将

 茂林之家 2023-01-30 发布于湖南

吴信泉将军

吴信泉将军,1912年3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街何家段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吴云良,母亲罗幼华。吴信泉出生不久,就过继给在福建当兵的独身六伯吴木良做养子,5岁时由养父出钱供其读私塾,7岁时因养父不幸去世,随即失学,回家放牛打柴,跟父亲学种田。劳作中,被野蜂蜇过、犁尖扎过、毒蛇咬过,多次死里逃生。12岁时,家里在一个叫楼下屋的地方租种了十来亩地,他从此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力。

1926年初,吴信泉和父亲一起加入农民协会。在支援北伐军战斗中,参加农协宣传队,负责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串联鼓动农民群众。1927年5月,吴信泉参加了我党领导的秘密赤卫队,担任交通员,参与清除叛徒,参加和挨户团等反动派斗争。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平江独立团当战士,不久编入红三军团第五军三师九团二连,随部队参加第二次攻打长沙战斗。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参加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中的龙冈战斗和东韶战斗。1931年5月,参加第二次反“围剿”战斗后,吴信泉被选送到红三军团教导营学习;12月,选送到第三师军政教导队学习。1932年3月结业后,留第三师司令部任见习参谋。在文英镇战斗中,他奉命前往侦察准确掌握了敌情,向师长彭遨报告,彭遨迅速指挥部队用重机枪从高处封锁射击敌人,打死打伤敌80多人,俘虏400多人,取得战斗胜利,我军无一伤亡。7月,参加南雄、水口战役中的大庾战斗和水口战斗。8月中下旬,参加乐安、宜黄战斗,任师直属特务连指导员。12月,入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政治班学习。1933年3月毕业,任红三军团第三师第十一团政委,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中最后一战草台岗战斗。6月,任第四师第十二团三营教导员。8月起,任第十二团特派员、第十五团特派员、第十四团特派员,参加延坪城战斗、洵口战斗、沙县战斗、三溪围战役、高虎垴战斗和万年亭战斗等。

1939年8月,吴信泉任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政委时在山西高平南、北李村战斗结束后,骑着缴获的日军战马留影。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时,吴信泉任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12月,他到落在大部队后面的第五师十五团检查政治保卫工作,随部队向乌江疾进,不料被水流湍急的清水江阻住,他当即向团长建议必须徒步渡河,为防止被水冲走,应以连为单位,大家手挽手集体下水。按照他的建议,部队顺利徒步渡过清水江后正要休息,接到师首长电报说,十五团如果赶不上大部队可以留下就地打游击。他再次向团长建议全团立即轻装前进,一定要赶上大部队。于是全团顾不上休息追赶大部队,除了武器装备,将能精简的东西全部丢下。行军中,吴信泉主动带头为伤病员们背了十来支枪,负荷百余斤。经过5个日夜急行军,终于追上了大部队。军团长彭德怀知情后说:“信泉同志不仅有政治远见,也有战略眼光,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革命保存了力量,这是十分可贵的。”1935年2月,吴信泉任红三军团第十一团特派员。当十一团经过彝民区受到彝民射击时,和政治处主任王平一起去同彝民头人谈判,耐心宣讲红军政策,终于解除了彝民头人疑虑,并派副官为部队当向导。5月强攻会理城战斗中,吴信泉率前卫营冒着敌枪林弹雨冲锋攻城,被敌迫击炮弱炸成重伤,在担架上躺了一个多月,随队继续长征。伤愈后任第三军教导营特派员,进入毛尔盖大草地时,他带领一个排负责军直属队后卫收容,跟在大部队后面,经过7天行军,完成了艰苦的收容任务。9月上旬,任第二纵队第十一大队特派员,10月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11月,吴信泉任红军第一军团第四师十一团特派员,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2月,任第七十五师特派员,参加东征战役。6月,任第七十三师特派员,参加西征和山城堡战役。1937年1 月,任第七十五师政治部主任。

新四军第三师部分领导人在一起。左起:彭明治、吴信泉、杨光池、刘震、吴文玉(吴法宪)、洪学智、李一氓。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吴信泉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政训处副主任、政治处主任。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8年2月,第三四四旅六八七团发生团长张绍东和参谋长兰国清诱骗裹协部分干部战士叛逃的“张兰事件”后,吴信泉被调任第六八七团政委,他和新任团长田守尧一起对全团进行整顿,迅速恢复了部队的士气。在之后的战斗中,全团上下人人奋勇当先,4月在长治、高平之间设伏,歼灭日军300多人;7月3日在阳城以北的町店,与第六八八团袭击日军第一0八师团一部时,和田守尧一起指挥第一、第二营冲入日军阵内展开白刃格斗,使日军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共歼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威震敌胆。7月15日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以《町店浴血战》为题作了纪实报道。1937年8月,在田守尧团长调离后,吴信泉指挥第六八七团进行反“扫荡”战斗,率一个营兵力进行南李村和北李村两次伏击战,毙伤日军近300人,而我军仅伤亡4人,受到了朱德总司令表扬。

1944年冬,吴信泉和夫人俞惠如在淮海区。

1940年2月,吴信泉任八路军第二纵队三四四旅政治部主任。5月,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二旅政委。6月上旬,新编第二旅随第二纵队机关南下华中,与彭雪枫率的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后,吴信泉任八路军第四纵队二旅政委、八路军第五纵队二支队政委,率部参与开辟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吴信泉任新四军第三师八旅政委。1942年11月,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分区副政委、兼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针对部队中存在的游击习气和军民纠纷等问题,吴信泉创造性地提出并组织在部队中开展“创造模范兵团”运动,全分区涌现模范兵团3个,模范连队11个,模范排29个和模范先进个人700多名。“创造模范兵团”运动在淮海武装史上取得显著成绩,部队战斗力大为提高,军民关系非常融洽,巩固和扩大了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13日,吴信泉任新四军第三师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和淮海地委书记。

1946年5月在东北合影。左起:张竭诚、吴信泉、杨启轩。

1945年10月,吴信泉任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随黄克诚率部进军东北,开辟西满根据地。针对哈尔套、库伦一带土匪活动猖獗情况,他指挥部队首先解决匪首“横伦”的土匪队伍,对出身贫苦的匪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顺利收编了这支土匪队伍,以此为基础组建独立了旅骑兵大队。后指挥部队全歼了死不悔改的“大金龙”匪部,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捕获遣散伪匪两千余人,铲除当地匪患,根据地建设初具规模。1946年9月,吴信泉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六师师长兼政委。11月率部强行军90里,到达哈尔套街附近迅速歼灭敌人一个整营。驻在阜新的国民党第十三军闻讯向哈尔套紧急出动,妄图与第六师决战。为避其锋芒,他指挥部队迅速转移,到达西辽河边时,只有一条小船能用来摆渡伤病员。此时,国民党第十三军已经几个方向压来,情况十分紧急。他率先脱下棉衣走进刺骨的辽河寒流中,六千多名指战员随即迅速徒步过了河,甩脱了国民党追兵。后率部参加三下江南作战。1947年3月,吴信泉任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和李雪三指挥部队激战温家台,毙敌900多人,俘敌4240多人,活捉敌新五军军长陈琳达和第一九五师师长谢代燕。辽沈战役中,参与指挥攻打锦州,为便于观察指挥,他将纵队“前指”设在距突破口仅200多米的地方,看到配合攻城的三辆坦克提前进入敌阵地前沿,为防止造成重大损失,遂果断命令部队提前发起总攻。攻克锦州后,即参与指挥第二纵给投入辽西会战围歼沈阳十万守敌战役。1948年11月,吴信泉任解放军第三十九军副军长。参与指挥了解放天津战斗、南下衡(阳)宝(庆)战役和广西战役等。

1952年6月,吴信泉(左)与张竭诚在朝鲜前线指挥所指挥作战。

1950年1月,吴信泉任第三十九军军长。10月,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军长,率部首批入朝参战。指挥第三十九军在云山首战被称为“华盛顿首创的开国元勋师”的美骑兵第一师,歼灭美军1800余人,取得入朝第一次战役胜利。后任中朝西海岸指挥部第二副司令员兼第三十九军军长兼政委。在朝鲜战场两年零9个月时间里,吴信泉指挥部队克服各种困难,歼灭包括美军在内的“联合国军”4万人,创造了最先与美军交锋,一个连最先歼灭美军一个连,最先击毁和缴获美军坦克、飞机,最先迫使美军成建制投降,最先攻入平壤、汉城,打到抗美援朝战场最南端,一个师一次战斗俘敌最多,最先创造坑道战例等抗美援朝“九个之最”的战绩。

1953年4月回国后,吴信泉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3月,任沈阳军区参谋长。1957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期间,吴信泉因对“大跃进”运动说出实事求是的看法,拒绝批判黄克诚等同志,被定为犯有“右倾机会主义性质的错误”,受到多次错误批判,但念其工作积极作战勇敢,未给处分。1960年8月毕业后,吴信泉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

1969年8月,吴信泉(左一)陪同周恩来总理视察全军反坦克武器实弹射击试验场。

1955年9月,吴信泉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2枚)、二级国旗勋章。是中共第七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列席中共第十二大会议。1982年,当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退出军队领导岗位。

1985年7月,吴信泉离职休养。主持编写了《朝鲜战场1000天——三十九军在朝鲜》。并为编写第三十九军军史花费了大量心血,在生命最后时刻还叮嘱要写好《三十九军军史》。

1972年夏天,吴信泉全家福。

吴信泉喜欢体育运动,特别喜欢球类运动,足球、篮球、乒乓球都是拿手好戏。任炮兵副司令时,只要篮球场有比赛,他都会到场观战。“文革”中,他曾将6个儿子组织成一支“吴家军”篮球队,儿子在球场上龙腾虎跃,自己在场外指导。曾率“吴家军”首战机关专业队获胜,再胜装甲兵和工程兵球队,名震总参各大部。

1992年4月2日,吴信泉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他逝世前在遗言中写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吴信泉,也没有我们全家。我希望孩子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永远跟共产党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