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生 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学派。由于儒家长期占据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的实际影响力是最为广泛的,而道家由于只是偶尔得到统治者赏识,影响力较儒家要小得多。但是儒道的明争暗斗却始终贯穿在两派发展过程中。 到了现代,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不再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这样的一大好处是两派的争锋更加公平,不用再考虑权力的厚此薄彼。而儒道之争,一定程度上也是两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竞争。二者谁的思想更胜一筹呢? 在许多老子的信徒或追随者看来,老子的思想境界自然要胜孔子一筹。老子思想缥缈,理根大道,不屑于俗世纷争,做人做事讲究自然无为。对比之下,老子就俗了很多。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一旦不被统治者待见,就感叹自己“惶惶如丧家之犬”。而且经常为道家追随者津津乐道的是,儒家思想影响再大,它的创始人在老子面前也是要乖乖听教的学生,这说明孔子奔走呼号的一切,道家鼻祖早就看得一清二楚。 但是单凭这些能说明孔子思想境界不如老子吗?非也。 孔子积极入世,并非没有看到自己的徒劳,但他是自强不息的君子,凭着一份拯救苍生的情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追求奠基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淑世基调。历来中国的仁人志士,可以说没有不受孔子思想影响的。反观老子的自然无为,大多消极避世,无所作为。在充满犬儒的社会中,更多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谈不上什么信仰。孔子有杀身成仁之志,老子则以明哲保身隔岸观火,情操之高低已是明显。 在思想成就上,老子的原创性要比孔子强一点。但老子对自己的思想过于自信,《道德经》全是对世人的“教谕”,阐释角度很多,但思辨空间很小,仿佛他老人家全都看透了,后人只需跪着聆听就行。一方面是看透,一方面又说得玄之又玄,怎么解释都不好否认,于是后人就只得跪着听了,听完了就拿去叫其他人也跪着听,典型的表现就是他们将老子思想奉为不二圣经,以致于其他思想甚至整个现代科学都不屑于一视了。所以道家越发展,跟风水、阴阳、炼丹、养生、鬼魂、邪术、民间方术等江湖行径也越来越近。偶有突破,也难成气候。 孔子则不同。孔子是好学生的代表。十五岁有志于学,五十岁开始研究《易经》,七老八十了还在废寝忘食地学习,完全是终生学习的榜样。一个人如此努力,大抵是不够自信,对自己的认识还有怀疑,孔子自己也说“朝闻到夕可死矣”,可见孔子从来没觉得自己像老子那样真理在握。也因此,孔子会跑去向老子求道。他不仅向老子求道,实际上他一生都在向他那个时代的贤达求道。这符合他的主张:圣人无常师嘛。这样的好处是,他不仅自成一体,还能宗罗百家,汲取时代的智慧精华。这股学习钻研的精神,深刻影响了儒家的发展。 道家在老庄之后就没有了与他们旗鼓相当的精神后裔,儒家则不同,孔子之后,还涌现了像董仲舒、范仲淹、朱熹、王阳明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思想巨擘。人们可能说,他们并非全受孔子影响,老子思想也有影响,但老子思想的影响毕竟要小得多,而且大儒们积极汲取道家、佛家、阴阳家等各派思想智慧,本身就契合孔子的思想理念。就此而言,作为真正的儒家学徒,不采百家之长倒不是真正的儒士了。 不管你承不承认,都不能否定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传统社会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它塑造了传统中国的主流社会,而且它的积极影响有目共睹。家国情怀、为民请命、民族气节、踔厉奋发、仁义礼智、温文尔雅……这些儒家倡导的理念深入普通人的骨髓,并且在儒家学说的感召下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增光添彩。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脊梁”。儒家的影响力还超越国家,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 当然,儒家学说像孔子一样,也并非十全十美,还常常被统治者利用,助纣为虐,但辩证地看,由孔子创立并不断发展的儒家,依然是中国本土产生的最伟大的学说。 在我看来,老子及其追随者与孔子及其儒家的交锋总落败并非偶然,而是思想内部生命力交锋的必然。 本文乃一家之言,欢迎大家畅所欲言,严肃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