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夕夜吴文英写一首词,道出所有不能回家的游子的心酸

 兰亭文艺 2023-01-31 发布于加拿大

“故乡”,不仅仅是个地址和空间,

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

有年轮和光阴故事的,

它需要视觉凭证,需要岁月依据,

需要细节支撑,

哪怕蛛丝马迹,哪怕一井一石一树……

否则,一个游子何以与眼前的景象相认?

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世界都叫做家乡。

也许,我们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Image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词人。

吴文英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在词坛,吴文英有“词中李商隐”之美誉,词风华丽,意象密集。

晚年吴文英一度客居越州,生活拮据,不得归乡,最终困踬而死。

他在晚年的一个除夕之夜,写下这首《思佳客·癸卯除夜》

思佳客·癸卯除夜

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Image

除夕夜是旧年的最后时段,人们在这一晚彻夜不眠,以待天明。

当时间的刻漏在围炉夜话的温馨氛围中,在子夜钟声与爆竹的热烈与喧嚣中,在祝福与期盼的声声话语中,新年的第一缕曙光洒向千家万户的窗楹。

明明是温馨的团圆之夜,诗人却感到无限的寂寞与哀伤。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除夕之夜,本该全家团聚,共同欢乐守岁,可是词人却独自一人吟唱新词,来送别旧岁,新春佳节没有带来喜悦与快得,只不过在身老江湖的生涯中又多几丝白发,多了几分老态。

古人有除夕守岁迎新年的习惯。词人既不说守岁,也不说迎新,而说“送岁华”,送走的不是旧岁,而是词人的年华,这是老人才有的珍惜生活又无可奈何的心绪。

Image

“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一句,写词人的现实生活。

旧时除夕之夜,大人小孩都要换上新衣,祭祖,吃团圆饭。而词人一人过年,没有一丝情趣,也难赊一壶酒,足以见他生活的潦倒。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一韵,用室外的热闹衬托室内的孤寂。

“隔年昨夜”限定了时间,新词从除夕之夜构思动笔,写成已是新年开始了,一夜之隔,也是跨了年度。“青灯”,写室内青灯荧荧,词人孤身一人送别旧岁,又迎来了新年的寂寞凄清。而室外,家家户户,无数妆楼,灯火辉煌,盛筵酣醉,笑语欢哗。这“无限”、“尽”字,衬出梅花触发的一点生趣,终究让词人承受不住这入眼之状,入耳之声的刺激,撩拨,于是词人的情绪起而复落。

Image

吴文英的这首除夕词,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吴文英的文字是思念中的情感宣泄,诉不尽时光刻漏里的故事,讲不完岁月记忆里的真情。

思念在这个除夕的夜晚里无声蔓延,谱一阙新词,将思念填进词中,时间染白了词人的头发,时间会把一切带走,带不走的是那些真正经历了时光依然能感动读者的文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