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呼吸、内分泌、肾脏等多系统疾病包括急重症的治疗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认为:“《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胸中之大气。” 《灵枢·邪客》总结宗气的生理功能为:“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张锡纯认为:“人之一身,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主之……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故郑而重之曰大气。” 大气在生理上首先与心肺二脏关系密切,心主血脉神志、肺司呼吸朝百脉, 肺脏的呼吸功能、心脏的行血功能都需靠大气维系,其次大气的升举支撑功能与体内脏器位置的稳定相关。 大气的病理状态即为“大气下陷”,大气一陷,血脉不能运行,呼吸不能相续,则一身的气血将难以布散,五脏六腑、肢节百骸将失去充养。 在头则清阳不升、脑髓失养可出现神昏健忘、头晕目眩、神疲困倦; 津不上乘可出现咽干作渴; 在胸腹,宗气不足,出入废绝,可出现气短喘息、呼吸困难、胸中满闷、心悸怔忡; 脾肾阳气不升,可出现肢体痿废、二便失禁、癃闭身肿、女子崩漏、内脏下垂、脱肛等。 而大气初陷时表现为阳气郁而不畅,即陷后阳气蓄而欲宣,可见寒热汗出。 其典型脉象为脉弱关前尤甚或叁伍不调,为心主血脉异常,脉体不充、心律失常所致。 张锡纯对大气下陷证的临床症状评价为“种种病状实难悉数,其案亦不胜录”, 大气一陷,当升者陷,当荣者枯,其症虽多,莫不有关于此。 《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组成为: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方中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而以知母凉润制黄芪之热,一升一降,有覆雨翻云之妙,不用知母则疗效降低。 柴胡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 升麻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 桔梗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 三味药共同升举大气。 该方加减方法:气虚严重者加人参数钱,培补元气,又可加山茱萸数钱,起固守元气之用。 下陷严重,出现腹部坠痛等中下焦症状或脏器下垂者,可倍用升麻增强升举力量。 升陷汤参考用量 黄芪用量18~120g,知母9~12g, 柴胡6~9g,桔梗5~9g,升麻3~6g, 常加葛根、丹参、当归、川芎等加强通利血脉作用, 肾虚明显者常加杜仲、桑寄生、熟地黄、山茱萸等补益肾气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脉弱关前尤甚为使用本方的明确指征。 因大气与心肺关系最为密切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可见宗气具有鼓舞心脏搏动、调节心率和心律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的心脏功能关系密切,心功能下降、心律异常均为应用指征。 结合现代临床,升陷汤主治循环、呼吸系统疾病,涉及心衰、心绞痛、心律失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病变、呼吸衰竭、休克等急慢性疾病, 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风湿免疫系统等各系统疾病表现大气下陷者,亦可应用升陷汤。 除大气下陷外,肝郁、痰饮、血瘀、气逆等均可导致胸闷、气短等症,需结合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论详参,不可忽视辨证的过程,注重类证、类方的鉴别。 3.3.1 与中气下陷鉴别 First Frost 鉴别此二证,需鉴别李东垣补中益气汤与升陷汤之应用异同。 两方组方、功效相近,所治病症,如身热恶寒、心烦懒言、喘、渴、阳虚自汗等又多有重叠,其原因 一是脾胃之气下流、阴火上冲时可出现上述症状; 二是“大气”在《内经》之中具有多重含义,后世诸家又鲜言及大气,限制了李东垣对“大气”的理解。 中气下陷实含大气下陷,又同时包含脾胃下流、阴火上冲的病机, 侧重中焦脾胃,虚中有实,用补中益气汤甘温升阳除热; 张锡纯提出的大气下陷证,为宗气虚陷,呼吸枢机已危,一身之气难维,实为中气下陷证的重症,侧重于上焦心肺,纯为虚证,用升陷汤升阳举陷。 证见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脉洪大而头痛等阴火上冲症状或腹胀、泄泻、纳呆等脾胃气虚症状明显时,当用补中益气汤; 若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明显,而无脾虚、阴火表现者,当用升陷汤。 临床应用升陷汤时,可与补中益气汤合方加减,加白术、陈皮等健脾助运。 与寒饮结胸鉴别 胸闷、气短、脉象微细迟弱, 但寒饮结胸者多伴有畏寒、心中觉冷,常自觉有物重压堵塞感,寒象明显; 大气下陷证则胸闷气短以自觉呼吸困难、难以顺接为特征,无明显寒象。 故以胸闷特点为主要鉴别点, 若为寒饮结胸可选用理饮汤、苓桂术甘汤、三物小白散等以温化痰饮。 与肝郁气滞鉴别 胸闷、气短, 但肝气郁滞多见善太息,叹气后胸闷多可暂时缓解,无大气下陷证呼吸困难的表现, 且常伴见口苦、咽干、脉弦等少阳证典型表现及痞满、反酸、嗳气等肝胃不和表现, 可应用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等治疗。 与胸膈血瘀鉴别 胸闷、气短、心悸等症, 但胸膈血瘀证特点为胸闷不任重物或胸闷任重物方可缓解, 此外常伴见头痛、胸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夜间身热、舌质紫暗、脉涩等血瘀表现, 多夜间加重,非呼吸困难所致,治疗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剂。 案1主诉胸闷气短心悸半年,糖尿病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心房纤颤。咽干,咳嗽有痰,乏力,纳差,双下肢浮肿,小便不利;口唇紫绀,舌暗苔腻,脉沉细无力,叁伍不调。 辨证:宗气虚陷,血瘀水停,兼有痰浊。 治法:益气升陷,兼活血、利水、化痰。 生黄芪18g,知母12g,升麻5g, 柴胡5g,瓜蒌12g,清半夏9g, 丹参15g,枳壳10g,白术12g, 桂枝6g,茯苓15g,猪苓15g,石韦25g, 糖尿病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胸闷、呼吸困难为主症,大气下陷为基本病机, 以升陷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心功能不全水肿者多配五苓散化气行水,亦可配伍葶苈子、桑白皮等泻肺行水; 伴呼吸系统症状时可配合二陈汤、小陷胸汤清热化痰; 如伴快速房颤常配合五参汤、生脉散益气养阴复脉。 74女主诉胸闷气短、既往肾脏病史,肺纤维化,腋下淋巴结肿大。 动则尤甚,咳嗽,咳痰色白,纳差,舌暗红苔腻,脉细弦。 辨证:大气下陷,痰郁阻肺。 治法:益气升陷,化痰活血。 生黄芪30g,知母12g,升麻6g, 柴胡6g,黄芩9g,连翘12g, 当归12g,陈皮9g,清半夏12g, 桃仁12g,炒酸枣仁12g,牛蒡子12g, 灵芝15g,浙贝母9g,太子参15g, 生薏苡仁30g,麦冬12g, 山茱萸15g,五味子9g, 丹参2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肺纤维化、肺间质性病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是以气短、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属于中医“肺萎”范畴,为疑难痼疾,难以速效, 大气下陷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治宜益气升陷、化痰活血, 多以升陷汤为基础方配伍生脉散、二陈汤、消瘰丸、桃红四物汤等加减 升陷汤首先应理解大气下陷证理论内涵,抓住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脉弱几个主要症状 常伴有血瘀、气滞、痰湿、阴虚、阳虚等证候 使用升陷汤治疗心肺疾病 案3男58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腹胀 小柴胡汤 升陷汤生脉散小陷胸 |
|
来自: 昵称65820384 > 《中医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