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疾病的名字一听就容易让人产生误会。比如,一说起糖尿病,很多人就会认为是吃糖吃多了导致的,毕竟这个病名就有个“糖”字。 然而,很多人都被这个名字骗了。糖尿病不是单纯的因为吃糖太多而导致的,诱发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肥胖、激素分泌紊乱等。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除了与上述这几种因素有关之外,患者最大的诱因可能是常吃这类药。 常吃这类药,糖尿病不请自来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药物,临床上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松、倍他米松、丙酸倍氯米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然而,你知道吗,红斑狼疮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与糖皮质激素药物用量和疗程有关。 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越大、疗程越长,会导致机体内糖皮质激素过多(内源性或外源性),引起的糖代谢障碍,继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1]。其发生率高达40%左右[2]。即便无糖尿病病史的狼疮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6周左右,也可能会诱发糖尿病[3]。 糖尿病是一个极度危险的“糖衣炮弹”。 一旦红斑狼疮患者被糖尿病缠上,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糖尿病,将会造成血管受损,不仅会容易导致血管硬化、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生[4],还可能会加速红斑狼疮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生和进展[5],使患者的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羟氯喹:可“战狼” 也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羟氯喹最早作为一种抗疟药被用于治疗疟疾,随后发现它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近年来羟氯喹也被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的治疗[6]。 羟氯喹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对于老年人、儿童甚至孕妇,长期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3]。 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家们发现「羟氯喹」这位“战狼”疗效强且安全性“爆表”的药物,还能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来对抗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血糖升高[7]。 例如,一项研究通过随访观察服用羟氯喹和未服用羟氯喹的红斑狼疮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每间隔1~2个月测量一次,共测量4次)。 结果发现:连续服用羟氯喹3个月及以上患者,4次测量的平均值均比未服用羟氯喹的患者低,且所有服用羟氯喹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值,会随时间有所下降[8]。 由此可见,羟氯喹可明显改善红斑狼疮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降低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 为降低糖尿病风险擅自换药不可取 看完上述内容,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羟氯喹」简直是全能型选手!不仅能帮红斑狼疮患者战“狼”,又能降低糖皮质激素导致的糖尿病风险,这简直就是蝶友们的梦中情药啊!既然如此,那么能把糖皮质激素药物换成羟氯喹吗? 互助君提醒各位蝶友:万万不可擅自换药! 羟氯喹虽能够治疗红斑狼疮,但羟氯喹也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胃肠道功能紊乱、味觉丧失、粘膜皮肤色素沉着、神经精神系统副作用、耳毒性、心脏毒性和视网膜病变等[6]。 其中,羟氯喹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视网膜病变。羟氯喹为水溶性药物,其中50%经肝脏代谢,42%经肾脏代谢,排泄较慢,长期服用时药物容易蓄积在眼部虹膜和脉络膜中[9],导致眼部病变。 眼部病变最常见的是角膜沉积,最严重的是视网膜病变。进展期的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表现为双侧、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 据最新技术评估,服用羟氯喹超过5年的红斑狼疮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7.5%,服药超过20年则患病率为20%~50%[10]。可见,羟氯喹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无缺,这些副作用诠释了什么叫“是药三分毒”。 考虑到羟氯喹容易导致视网膜病变,因此在服用剂量上,据《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推荐羟氯喹每日服用剂量不超过5mg/kg[11]。羟氯喹在≤5mg/kg/d的眼底沉积风险最小,特别是针对中国人群。 总之,红斑狼疮患者该使用哪种药,是医生根据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估结果来决定的,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能因为担心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增加患糖尿病风险而拒绝服药、停药或擅自换药。 简单5招,降低糖尿病风险 除了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因素,红斑狼疮患者的糖尿病风险也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比如抽烟喝酒、不运动、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等。对此,互助君根据针对这几点给出预防糖尿病的建议,供各位蝶友们参考。 01 戒烟限酒 研究发现,长期吸烟会刺激人体内的各种激素,从而增加激素的分泌,也就会引起血糖的上升,并引起急性胰岛素进行抵抗,从而形成糖尿病;过度饮酒会造成对正常食物、营养的摄入,使血糖保持在一个很低的状态,使血糖水平无法正常,也就会加重糖尿病患病几率[12]。 因此,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对于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十分重要,也能有效防止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02 合理控制体重 肥胖加重了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不能发挥出调节血糖的作用[13],长此以往,糖尿病难免会出现。 因此,对于超重/肥胖的红斑狼疮患者而言,需要及时去医院营养科就诊,制定严格的体重管理计划来减轻体重。体重下降,胰岛素充分发挥调节血糖能力,自然也就降低了糖尿病风险。 03 合理运动 有研究表明,长期适量运动,可增加体内多余的葡萄糖的消耗,提高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降低血糖[14]。 因此,蝶友们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每周至少进行3次以上、超过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慢跑、 骑自行车、快走等。 04 合理安排三餐 对于存在糖尿病风险的患者来说,通过饮食干预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15],提升生活质量。 因此,饮食上建议蝶友遵循“按时吃饭,少量多餐”的原则。尽量选择鱼类、禽类等低脂肪的肉类作为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主食可以吃粗粮,如豆类制品、荞麦、糙米等,副食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如白菜、苦瓜、黄瓜、苹果等,有助于稳定血糖。 05 定时检查 我们蝶友一定要了解自己身体的血糖和甘油三酯的指标。生活中可以定期进行检测,高风险人群(肥胖;—级亲属有糖尿病史;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等)要及早进行糖尿病风险筛查。 如果检查几次的结果都超出正常的指标,那么必须要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并进行治疗,才能对糖尿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小结 据2020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1.2亿多人[16]。如此高的患病率,再加上蝶友们经常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可能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因此,希望大家认真看完并提前做好预防。若生活中有多尿、经常感觉口干和饥饿、视力下降和体重下降等症状表现,有必要前往医院复查血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觉得有用的话 向上滑动阅览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责任编辑:互助君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1] 邹伏英, 王友莲. 类固醇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3, 17(8): 564-566. [2] 牛建英. 类固醇糖尿病: 一个重要而易被忽视的临床问题[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9,28(5):450-451. [3] 周杰,李娇,汝林城,金倩玮,郭芸.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和血糖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2,38(06):405-408. [4] 段文春, 王鑫, 张涵, 等. 血脂异常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3):2240-2242. [5] 申桂芝.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血脂异常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2020,26(7):4-7. [6] 丁丹丹,高丹,程静茹,吴歌.羟氯喹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9,40(01):169-173. [7] Njaria PM, Okombo J, Njuguna NM, et al. Chloroquine-containing compounds: a patent review (2010-2014) [J]. Expert Opin Ther Pat, 2015, 25(9) : 1003-1024. [8] 杨荣杰. 羟氯喹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20.DOI:10.27202/d.cnki.gkmyc.2020.000187. [9] 王才惠, 段西凌. 羟氯喹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42(4): 259-261. [10] Yusuf IH,Foot B,Galloway J. The Royal College of Ophthalmologists recommendations on screening for hydroxychloroquine and chloroquine users in the United Kingdom: Executive summary[J]. Eye(Lond), 2018, 32(7) : 1168-1173. [11] 应振华,张园,王小冬.《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解读[J].浙江医学,2022,44(01):1-5. [12] 张瑜华,王程明.吸烟、饮酒的糖尿病危险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2):158-160. [13] 曾婷婷,严励.成人超重/肥胖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09):607-610. [14] 王波.运动疗法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5):4948-4949. [15] 张华义.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在糖尿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21):144-146. [16]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概要.中国循环杂志,2022,36: 553-578.
|
|
来自: 冬天惠铃 > 《F03风湿免疫/斯蒂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