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的年夜饭(“金谷”杯春节征文100号作品)

 淮阴语文 2023-02-01 发布于江苏

幸福的年夜饭

戚思翠

    年,对于中国人而言,就是年龄增长了一岁,就是与亲朋好友的团聚时光。而守岁、年夜饭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国人一年到头最温暖、最柔情的仪式,在这背后蕴藏着中国年文化的内涵,流淌着浓浓暖暖的亲情。除夕夜,在陌生异地,能与家人们一起,共品美味佳肴琼浆玉液,边看“春晚”边聊天,端着饺子碗聆听新年钟声,那真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更是最浓郁的乡愁。
    长兄如父,长嫂似母。我们已没有双亲,大哥大嫂自然是这大家庭“主角”。从年夜饭的准备到采购到烹饪乃至最终上桌,都由大嫂一手策划指挥,大哥为参谋。他们说,如今的年夜饭早已超出一般意义上“吃”的范畴。大鱼大肉天天都能吃到,年夜饭怎么吃得健康是学问。荤腥鱼肉退了场,蔬菜和菌类成了新宠。所以,他俩像我们孩时的父母那样,一到腊月,便打年货单,设计好菜谱,拿出菜单,安排他人置办年货。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这个没钱没力又“文不像秀才、武不像兵”且满手冻疮的“半吊子”,只剩下出点主意、跑跑小腿、吃吃晃晃、说说笑笑的份儿,跟小辈们似的,但就这我也忙得不亦乐乎。总之,大家都开开心心、齐心协力,一同上阵,将忙年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将年文化于异地演绎得浓烈而精彩,将年味的幸福与快乐氤氲着大江南北。




    置办年货都由妹妹、妹婿负责,因他们对购物颇有研究。年前一周,奔赴各大超市或菜场,精选细挑,货比三家,购买各式各样的年货、新鲜小菜。妹婿办事特精明,他往往别出心裁。从江北特产到江南特色,带上孩子们一起去超市“风卷残云”。他大手一挥:“孩子们,尽管拿呀,我埋单!”大家立刻乐翻了天!每当此时,5岁的侄孙女简直成“新闻中心”人物了。
    她一边嘻嘻哈哈、蹦蹦跳跳,一边如数家珍、小手利索地拿这取那,一边“南腔北调”、津津乐道地学唱着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马上就是二十三;二十三,送灶爷;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团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饭菜备好,满满两桌,美味佳肴,喷香扑鼻。全家老少,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其乐融融。祝酒词、饭菜香、嬉笑声汇聚成浓浓的亲情与年味。酒过三巡,小辈们忽来一“招”,说他们都已长大,不能总让父辈们辛苦忙碌。为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在年夜饭上,他们不但准备了“红包”,还悄悄备好各自“杰作”:一荤一素两个菜,让我们品尝。大家一边杯来盏往大快朵颐,一边笑语不断畅所欲言。江南江北,国事家事,事事关心。大嫂说,明年也该到她家过年了;二嫂言,最好轮流过年,不要“偏心”呀。
    饭局完毕,各就各位。看春晚的看春晚,打牌的打牌,年轻人自然是上网视频,亲朋好友拜早年、聊天等,每个人心里甜滋滋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作者简介: 戚思翠,笔名:田心。江苏盐城人,自由撰稿者。于《世界日报》《侨报》《泰国中华报》《中国人口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环境报》《中国青年作家报》《羊城晚报》等全国各大报纸、杂志发表小文1700余篇。参加各地征文获奖80余次。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