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和胃:慢性糜烂性胃炎,方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味,症状基本消失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2-01 发布于内蒙古

张某,男,47岁。

患者反复胃脘胀痛2年,加剧1周。

平素以胸脘痞满为主,时隐痛、嗳气,无反酸。

行纤维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部为主,幽门螺杆菌阳性。

曾在多间医院诊治,服用制酸、消炎药及清热解毒中药等,疗效不显。

1周前因饮食不节症状加重,胃脘痞满隐痛,伴胸膈不利,气短、乏力、纳差,食后欲呕,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腻微黄,脉濡滑。

图片


西医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

证属脾虚痰盛,治宜健脾益气,化痰和胃,方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味。

方药:党参15g,白术、茯苓、法半夏、厚朴、海螵蛸、浙贝母各 10g,砂仁(后下)、陈皮、炙甘草各 6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脘腹满痛明显减轻,纳增,上方去海螵蛸、浙贝母,加神曲 10g,益智仁6g。

服14剂,症状基本消失,守方加减调理,并嘱注意饮食调节。

医案出处:陈镜合

图片


按语:近年来胃病患者明显增多,陈教授认为与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繁忙、饮食无规律、饥饱失调;

或劳倦过度、内伤脾胃等有关,加之患病后服药凉散,更伤胃气,使胃病迁延不愈。

临床表现为脘腹痞满或胀痛、餐后加重、纳差、便溏等脾虚失运证。

如久治不愈,中气下陷,可见脘腹胀坠,气短乏力;气血生化乏源或兼心悸、失眠。

慢性胃病基本病机以脾虚为本,乃因脾失健运,胃气不降,病变在脾,故以纳差、便溏、气短乏力、舌淡、脉濡细等为辨证要点。

图片


治宜健脾和胃法,常用四君子汤加黄芪、陈皮、厚朴、砂仁等。

方中以白术、茯苓、陈皮、厚朴益气健脾除湿满;党参、黄芪健脾补气;尤以厚朴之辛散使补而不滞。

如痰湿偏重,兼见胸满、痰多、苔腻、脉滑,则易陈夏六君子汤或温胆汤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