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英的奥秘

 新用户1827SHTG 2023-02-02 发布于北京

近日看了《思齐阁忆旧》,作者贺宝善是戏剧家齐如山的外孙女,“思齐阁”有双重意义,一是见贤思齐,二是纪念外祖父。看完全书,我的最大感受是:有些老话已经落伍,不再有效,比如“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齐如山先生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进士出身,祖父是阮元门生,父亲是翁同龢门生。贺宝善是齐如山长女齐长的女儿,嫁给了香港太古公司董事姚刚,他们的一双儿女也都非常出色。齐家的钟鸣鼎食起码已经延续了六代人,非但不见“而斩”,反而越发兴盛。我不知道齐家是否“满门忠烈”,但是它给人以强烈的“满门精英”的印象则是无疑的。

结合《齐如山回忆录》,我很容易就找到了齐家精英辈出的原因:比平常人家更注重教育、医疗和卫生。

齐家是个大家庭。齐竺山、齐如山和齐寿山三兄弟,一共生育了9个儿子、16个女儿,从1903年搬到北京,一直没分家,家里面有5个院子,房屋几十间都住满了人。

齐家家规是鼓励子弟们学习,不论亲疏,只要肯用功,齐家都供给学费。抗战时,(贺宝善的)表姨、表舅、表哥及表姐们都先后来到北京,皆能受到良好教育。齐家对世界局势很注意,家中订有中文、英文及法文报章,每天晚饭后,(贺宝善的)十三姨齐崇读法文报,表舅阎复初读英文报,把当天新闻简要说一说,然后齐如山三兄弟再在一起讨论。

齐家注重锻炼身体,每天下午要举杠子,冬天则是溜冰。每年一次齐竺山带着一群孩子们去检查牙齿。有两位家庭医生,西医是法国人贝熙业大夫,中医是袁大夫。

齐家特别注重营养,多吃蔬菜及杂粮,冬天厨子总是买大堆肉骨头熬汤,再加白菜、粉丝及海带。齐家在抗战期间,生活虽艰苦,但无人生大病。

这样的齐家,不精英也难。

本期播读:曹烨琼;配乐:张艺馨。谢谢她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