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融奕論語新解】什么样的礼数最好?

 liuhuirong 2023-02-02 发布于湖北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中国一直重视“和”的思想,可以说以和为贵、和合共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之一。

以和为贵思想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那么,什么是“和”及其意义呢?

礼之用,和为贵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又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追求不同人、不同观点和不同事物之间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上天创造天地万物,它们虽然是不同的事物,但它们之间又互要相联系为一个整体,是和谐统一的。

针对人类而言,“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个人与个人、

群体与群体、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和睦地相处,但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观点、不同的语言风俗、不同的社会制度。

这里所谓太和是指宇宙间万物并存共育的景况。儒家认为,天、地、人和万物是和谐的。

《中庸》云:“万物并有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正是儒家所构想的“太和”景像,整个宇宙“和”为一体。

先王之道,斯为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坚持和合共生、和而不同的多元思维,崇尚万事万物“和”的最高理想境界。

直到今天,北京故宫还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中和”、“保和”都强调“和”,充分说明中华文化崇尚“和”。

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思维思想经过千万年的代代相传,早已融入中国人血液和基因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是什么?和就是你讲了等级差距,你不能这么无情的对待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你还要让人感觉到情义上的温暖。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地位其实是不平等的,必须懂礼,也必须懂和,才能平衡。

礼是什么?礼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应对,跟什么人,用什么样的态度, 用什么样的称呼,每个人都是有地位的,尊卑上下各不相同。

一个人不懂礼,他的成本应该由他自己付出。社会本来就是有秩序的。永远不能坏了礼仪规矩,这样,这个组织才好指挥,效率也最高。

讲礼,就是要从情感上让人接受这个等级制度。不是很冷漠的让人服从,这样,就可以达到平衡。平衡了,所有人心理才舒服,这就是和。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所以,办公司,经营组织,你必须要讲礼。但是又要明确地告诉大家,大家是有等级差别的。

互联网公司最讲平等,也必须按照这个规则来。只有这样,效率才是最高的,利润才是最大化的。

不懂礼数,其实是会给公司,组织造成损失的,这种损失是隐性的, 一般人不觉得,只有聪明智慧的人,才能理解这种隐性的损失。

而且,你想 要做一个好公司,你一开始建立你的公司的时候,就要建立你的礼数。这种 礼数,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样的礼数最好?

就是既照顾了下属的情绪、面子、尊严,又不至于让自己丢失威信。

既让人认可你就是他们的上级,又让大家知道,你是一个重情义,爱护大家的人。

既不让人感觉到害怕,又不让人感觉到你这个人可以侵犯。总结一句:既不能太礼了,也不能太和了。

要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到这种恰到好处,就叫做:“斯为美。”就算你懂礼也懂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