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志祥 一 赵构这个人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 年轻的时候,赵构也是一个有胆色的人,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候,他就以亲王身份在金营中做了一回人质,据说表现不卑不亢。 等到金兵再次攻过来的时,依旧是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若不是在河北磁州(今属河北)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他就随着父兄一同去了北方。 金兵包围开封时,他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宋史·本纪》称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组织人马抗金。 这些表现虽然不亮眼,但足以证明,他是个英勇的人。 和赵构同时代的抗金名将岳飞,也是一个天生勇武的人,两个人,本应该没有多少交际。 但历史却偏偏让他们相遇了,成了君臣,共同谱写了一段让人难忘的故事。 岳飞这个名字让赵构留下深刻印象的记忆是在公元1127年的五月,这一年洪水猛兽的金人从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撤出,带着北宋的金帛、珍宝北上,徽宗、钦宗二帝和皇室成员、机要大臣、百工等三千余人都做了俘虏。 曾经那个辉煌的北宋就此灭亡。 赵构乘机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 二 刚刚坐上皇位的赵构,雄心还是有一点的,迅速启用了抗战派名臣李纲为左相,但金人的凶残和强大的实力还是给赵构留下了阴影,因此,赵构依旧保留了主和派如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的发言权。 经过权衡,赵构采取主和派黄潜善避战南迁的政策,避到长安、襄阳、扬州等地。 25岁的岳飞听到这个消息,不顾自己官卑职(武翼郎从七品),向赵构上书数千言,强烈反对避战。 他大声对赵构说:“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宋史 岳飞传》 对于这次上书,赵构没客气,批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八字批语,并且将岳飞逐出军营。 赵构认为,自己的人生字典里,再不会出现岳飞二字。 但岳飞用超强的业务能力告诉了赵构,你的人生离不开我。 岳飞是天生的战神,无论大战小战他都能从容应对,最最最让人惊叹的是,他还善于治理军队。 岳飞治军的核心: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 六个方面汇总起来,只有一句话;一切从严。 所以他打造的军队,战斗力极强,“皆可以一当百”。就连凶猛的金人也不惧。 这些法宝纷纷引起了后世名将所效法。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而且,这个人还懂谋略,他曾大胆的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 一个善于治理军队,懂得灵活应变的帅才,战场就是历史为他准备的。 等到再一次见面时,曾经的那个“小臣”,已经成长为了大宋的擎天柱。 此时岳飞的官职是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高级将领) 赵构似乎忘记了曾经的不愉快,面对成长的岳飞,一脸兴奋的说道:“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言下的意思,岳飞啊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为了表彰岳飞所立战功,赵构亲笔手书“精忠岳飞”四个字给他。并做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此时的两人可谓是世人最羡慕的君臣。 一个精忠报国,一个励精图治。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一切美好的画面,很快就被打破了。 对武将,赵家从骨子里带着不信任,继承了赵家血统的赵构也不例外。 三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诛杀了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他儿子赵旉(赵构唯一的儿子,做了28天皇帝,因宫女保姆疏忽不慎踢翻火炉,发出巨大的声响,赵旉受惊吓而死,年仅三岁。)这事儿,最终靠韩世忠化解,但武将逼迫赵构的画面,让他终生难忘。 从这件事后,赵构对武将就有一种天然的怀疑。 即便是岳飞也不例外。 这个不信任,到了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到达了顶点。 这一年,南宋军队原隶属刘光世所部的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等发动叛乱,杀死监军官吕祉等人,带领全军四万余人,并裹胁百姓十余万投降金人傀儡伪齐刘豫,史称"淮西兵变"。 一个武将,随时能左右自己的性命,随时能投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危险的么。 两次事件,让赵构意识到,武将的威胁比金人的威胁更严重,因为武将更直接,更迅速。 尽管,这几年,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取得辉煌的战果,甚至一度给了无数宋人希望,认为只要岳家军在,恢复故土,一雪靖康之耻指日可待。 但赵构却不这么认为,那颗被战火洗礼变得越发胆小的心脏,越发觉得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就是潜在的威胁。 谁也不敢保证岳飞什么时候爆发。 因为他是武将。 廉洁,不贪功、直言不讳、不纵女色,威望比自己还要高。 这些都算了,偏偏偏偏这个时候,岳飞干预了一件大事。 后人来看岳飞和赵构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件事上开始,逐渐加深的。 岳飞收到金国要放归钦宗的太子赵谌的消息,对此表示担忧,京城面见赵构时,建议早日立其养子赵瑗(宋孝宗)为皇储,以安天下民心。 这个举措,在岳飞看来这是一个臣子的本分,但在赵构看来,这是干预皇家内部事务。 这是组敏感的事,也是每个帝王心头的中大忌。 不满的情绪,在宋、金对立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下, 一点一点的裂开了。 金太宗死后,完颜亶继承帝位,当年的军事大佬完颜粘罕逐渐失势,不久死去,勇猛有谋完颜挞懒备受重用(本名黏没喝,又名粘罕,小名鸟家奴,金朝名将),趁机对赵构发出了和谈的意向书。 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并且送回赵构的生母韦氏,归还已死的徽宗的梓宫。 与赵构而言,这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他开始重用秦桧让他着手与金国接通关系,早日凑成议和。 谁也不知道,曾经的秦桧也是一个主战派,靖康年间,他提出对南犯的金军不宜显示出太怯懦的态度,使自己的力量削弱。 金兵包围的东京的时,秦桧上书言军机四事:召百官详细讨论、加强守备、将金使安置城外、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 这个曾经主战派,在战火的洗礼下,早已变成了一个坚定的主和派。 他在揣摩了赵构内心的变化后,坚定不移地完成了议和的使命。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十一月,秦桧以宋朝宰相之姿,代表赵构跪在了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朝的藩属,并每年纳贡,至此第一次宋金和议顺利完成。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 第二次也顺利完成了。 四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秦桧凑成了第二次和议,史称“绍兴和议”。 议和的内容: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当然还有两项重要的附加条件,其一;宋朝不能罢免秦桧的相位,其二;虽没有写成文字,但按照完颜宗弼(女真名兀术,我们习惯叫他金兀术)的强烈要求,赵构必须永远的解决岳飞这个潜在的威胁。 这个过分的要求,赵构答应了。 他和秦桧,捏造“谋反”证据,以“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不见得没有)"),诬陷岳飞入狱,于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在临安(今杭州)大理寺狱中杀害了岳飞,年仅三十九岁。 临死前,岳飞在风波亭中写下8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赵构不知道的是,这次议和,除了让南宋丧失了英雄岳飞,还让南宋久失去了山西和关中养马的马场,没了马场的南宋,再没有任何的骑兵可言。 在一百多年里,只能靠步兵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精骑对阵。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当了三十六年皇帝的赵构,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 对于岳飞的死,赵构多少有些悔意。 宋孝宗登基后的第二个月,就颁布手谕,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的大计。 五 在手下的建议下,他下诏为名将岳飞冤狱平反,追复其原官,赦还岳飞被流放的家属。并在诏书中对岳飞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这意味着对赵构之前的工作全盘否认。 岳飞的死,一直是赵构心头的一根刺。 若没有赵构点头,这件事根本进行不下去。 这次,赵构没有发表任何的意见。 算是默认了岳飞的冤。 只可惜,岳飞再也听不到了…… 参考书目:《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