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 【名称来源】 乡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基层行政单位。早在西周时,就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洲,五洲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的说法,人们以“乡党”泛指乡里。秦汉时期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有亭长,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击等乡官,佐县令治理乡事。 到唐代,因人口增多,经济进一步发展,遂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里置里正,乡置耆老,一乡管辖人户五百左右。嗣后的宋、元、明、清各代,皆沿袭效仿,不废乡的设置,只是在辖治范围和管理人户的数量上略有变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乡”一直是最基层的地方政权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对于“乡”这一历史悠久的基层政权机构作了保留。 【字形演变】 【本义】相聚进餐 “乡”字的甲骨文是两个相对而坐的人,中间摆着一碗食物。在甲骨文造字的时代,人们聚集在部落里,一起吃饭、一起打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很近、很亲密的,吃饭时彼此能闻到对方碗里传来的食物香气,这也是最朴素、最原始的“乡邻”之情。 所以,“乡”的本义就是相熟的人们相聚在一起吃饭。 【同音近义】乡——相、象、向 1、相( ):“相”的甲骨文由一株庄稼( )和一只眼睛( )组成,意为“将眼睛贴近庄稼进行观察”,表示距离很近的“面对面”。我们所说的“相互”“相信”,都建立在“距离很近”的基础上。 2、象( ):你在动物园里见过大象吗?它是一种体型庞大、鼻子特别长的动物。无论是吃东西、洗澡,还是同伴之间的交流,都会用上它们灵活的鼻子,而鼻子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嗅闻气味”——给这种因独特的鼻子而著称的动物命名为“象”,且取意为“好闻的气味”的“香”音,也是对“同音近义字”原则的一种贯彻。 3、向( ):这个字外围像“门”的部分( )表示黝黑深邃的隧道,里面的“ ”则是一道透出光亮的出口。当人在一片漆黑中摸黑前进,由于不确定自己行走的方向对不对,心里是发慌的,此时一旦看到一点光,就如同看见希望,因为这说明方向正确、离出口越来越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