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离婚的话题热度不减。
先是#全国各省离婚人数排名#冲上热搜。
图片来源:微博
紧接着,#为什么年后会是离婚高发期#也在同一时间占据热门。
图片来源:微博
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
一句“大过年的”,让很多夫妻习惯将矛盾暂时搁置,先过完年再说。
但事与愿违。
过年期间的琐碎,亲戚、朋友间的交际,往往会放大夫妻之间的冲突。
年后出现“离婚潮”,似乎也就合理了。
长江日报的一个调查显示:
因一方沉迷手机而导致离婚的,已经占到离婚比例的30%。
图片来源:微博
刷视频打游戏,让手机似乎成了个“避难所”:
躲避孩子的教育,躲避夫妻间的感情交流。
但其实拿开手机,这些行为却指向了4个字:
责任缺席。
亲密关系是两个人的事儿,夫妻双方都肩负着各自的责任和角色。
一方的长时间缺席,只会让另一方疲惫不堪。
最终,让这段婚姻走向破裂。
我们先来聊聊情感缺席。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过一个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
他认为,完美的爱情有三个基本成分组成:
激情、亲密和承诺。
其中,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
比如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内心真实想法的展露和沟通等。
好的婚姻,是可以让对方感受到爱、温暖和满足的。
相反,情感缺席的婚姻,不仅给不到对方支持和反馈,还会引发对方的失望、冷漠与不满。
而当这些负面情绪达到某一峰值,婚姻就会变得脆弱不堪。
节目《金牌调解》中,来过一对夫妻。
妻子一上场就满肚子委屈,说着说着还在现场哭了起来。
“我就是一个保姆,没有人会考虑我的感受。”
“家里5口人,全都靠我来照顾,每天都是干不完的家务,操不完的心。”
更可悲的是,即便做了这么多,她也得不到一点体谅。
图片来源:《金牌调解》
在她干一天活累了的时候,丈夫什么都不会表达,既看不到她做家务的辛苦,也不会体谅她的不容易。
甚至连一杯水,都没有。
经年累月下来,她实在不想忍了,常常借着一些小事跟丈夫吵架,甚至闹过离家出走,还提出了离婚。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爱就是我们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主动的关心,哪里缺少主动的关心,哪里就没有爱。”
与亲密的人连接,是人类情感的基本需要。
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存在。
对大多数人来说,婚姻并不只是搭伙过日子,还想感受到尊重、理解和安全感,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如果长期得不到另一方的情感回馈,就会争吵不断。
毫无幸福可言。
再好的感情,也会消耗殆尽。
有一个词,叫“丧偶式育儿”。
指的是,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
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归、子女很难见面、无语言交流等。
去年的热播剧《亲爱的小孩》中。
女主一诺因为丈夫在亲子教育上的缺席,对这段婚姻彻底绝望。
一天深夜,刚出生的女儿哭闹不止,一诺怎么哄也不管用。
她跟丈夫打电话,可电话那头传出的却是:
“您拨叫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
原来,丈夫嫌女儿太吵,每天晚上哭个不停,把手机静音了,躲在车里睡觉。
图片来源:电视剧《亲爱的小孩》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
女儿高烧39度多,一诺给丈夫打电话,让他开车送孩子去医院。
但丈夫却正在外面跟朋友聚餐,喝得正嗨,完全没有接到电话。
没办法,一诺只能和妈妈一起,抱着女儿打车去医院。
外面下着雨,孩子生着病,车还打不着。
那一刻,一诺对丈夫、对婚姻,失望到了极点。
图片来源:电视剧《亲爱的小孩》
明明是两个人的孩子,可为什么,深夜喂奶的是妈妈,生病照顾的是妈妈,洗衣喂饭的也是妈妈……
那爸爸呢?
孩子好像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下班回到家不是玩手机,就是出去应酬。
孩子的教育,是一场两个人的修行。
它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责任。
一方在教育上的缺席,也就意味着另一方在负重前行,在孤军奋战。
婚姻也变得可有可无了。
张泉灵在《奇葩说》中,提到这样一句话:
“你们以为有了一个婚姻,女性在里面就不是单身妈妈了吗?”
即使身处婚姻之中,很多人也是一个人在硬扛。
而伴侣一回到家就玩手机,垃圾不去扔,饭不去做,碗不去洗,孩子更不会去陪伴。
完全隐形。
自己需要关心时选择无视,自己痛苦难过时置之不理,自己寻求帮助时冷漠以对……
为什么会这样呢?
根源上来说,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晰。
婚前,他扮演的是自己的角色。
但结了婚、生了孩子后,他并没有及时调整好角色定位,意识到自己成了“丈夫”“父亲”。
于是,就有了“隐形伴侣”,有了“丧偶式育儿”。
其次,责任缺席的背后,往往是因为缺乏共情能力。
他们很难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体察他的痛苦、焦虑和不安。
这样的人,看不到他人的付出,理解不了对方的辛苦,更不会给予情感支持和反馈。
再次,在家庭中习惯性缺席的人,很大程度上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心中,装着的更多的是自己,而不是妻子和孩子。
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己任,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关于家庭的责任,能推给别人就推给别人。
家务活不会主动参与,教育孩子交给妻子来做,自己乐享其成,理所当然地享受对方的付出。
最后,一方的责任缺席,还有可能跟另一方的大包大揽有关。
这里的大包大揽,并不是主动的,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
比如,对方做不好家务或带不好孩子,自己看不下去了,便承担起所有的责任和义务。
久而久之,对方的参与度越来越低,对家庭的责任感也越来越弱,逐渐成为婚姻中的“隐形人”。
“被看见,是治愈的第一步。”
面对责任缺席的伴侣,如何才能让对方“看见”我们的付出,并主动参与进来呢?
下面的3句话,希望能让你有所收获:
A、婚姻里最好的状态,是有话直说。
如果对方看不到你的付出,感知不到你的情绪,那你就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
比如,你做了一天的家务累得不行,想让老公去洗碗,可以直接说:
“老公,我今天累了,晚上你来洗碗好不好?”
或者你心情不好了,想让老公来安慰,也可以直接表达出来:
“我今天遇到了xxx事,老公我该怎么办?”
人是惰性动物,你不表达自己的诉求,对方很难主动去察觉你的情绪变化。
B、男人的参与度,决定了婚姻的幸福程度。
婚姻切忌大包大揽,即使对方第一次做得不好,也要让他继续参与下去。
所以,在伴侣刚开始做家务笨手笨脚时,不要急着否定他,而是试着鼓励他、肯定他做得好的地方。
可以说:“亲爱的,虽然菜炒糊了,但咸淡刚刚好,相信下次一定会做好的。”
C、在婚姻中,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冷暴力解决不了问题。
在遇到矛盾、分歧、不理解时,与其选择逃避、拒绝沟通,不如直面问题。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在孩子的成长中,试着让对方一点点参与进来,一点点增加他的责任感。
幸福的婚姻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后天的用心经营和磨炼。
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对方一点时间。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
那个人是对的人,这段婚姻是值得守护的婚姻。
如果你遇到的是出轨或家暴。
快跑。
人这一生,遇到一个相爱的人不容易。
在没有触及原则的前提下,不妨试着去修复婚姻。
过程可能有点艰难,只要结果是幸福美满的。
也算是值得了。
希望我们都能有经营婚姻的能力,以及守护婚姻的勇气。
点个【在看】,和爱的人一起见证人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