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的“公羊”,佛系的坦克

 朝_五_晚_九 2023-02-04 发布于湖北

本文作者:大兵

文章图片1

“希腊人别追了,前面已是法国领土!”

要说二战意大利军队有多“软面条”,没有比1941年立在法国南部边境上的这块牌子更羞辱得了——

文章图片2

曾经墨索里尼为了重温“称霸地中海”的罗马帝国梦,纠集了35万军队大举入侵希腊…结果被人员和装备皆处于劣势的希腊军队悉数赶出国门不说,还一路追到了意大利边界!

“意大利是欧洲柔软的下腹部”…

看来丘吉尔同志的战略判断不是依据地理特征得出的。

文章图片3

要说当年意大利的海、空军也算装备精良,之所以实战如此拉胯,或许本期要介绍的“公羊”主战坦克就是解答之一:

文章图片4

时间快进到战争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意大利当然是不可能被允许自研新一代坦克,只得接受美军作为剩余物资的M47“巴顿”,足足装备了2480辆。随着60年代中期M47已日渐落伍,意大利陆军又引进了300辆美军同款的M60A1坦克…然后,就没了!

文章图片5

▲M47坦克实际上是二战美军M26坦克的旧瓶子装新酒。

早期M60由于生产工艺的问题,美军自己都装备不够再哪还有多余的给意大利?故在70年代初,意大利军方对德国豹1测评后,采用许可生产的方式引进了800辆,到1978年又再度追加了280辆改进型;但彼时华约集团的T-64、T-72已大量普及,地处南欧的意大利也坐不住,于是奥托·梅拉公司受军方委托以豹1坦克底盘研制40吨级新型坦克“OF-40”。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改进型的豹1坦克至今在意大利陆军中还有少量装备。

文章图片8

▲OF-40感觉就是给豹1坦克换了个英制L7长身管炮,不过火控看着有点意思。

虽然OF-40的大部分关键部件来自其他北约国家,水平上也不如当时已问世的豹2、M1,但却为意大利自产坦克打下了基础——

1986年,奥托·梅拉与菲亚特联合研制的“公羊”主战坦克问世,在经过了数年严苛的测试后,于1992年正式定型交付。

文章图片9

▲“公羊”坦克展示样车。

“公羊”坦克很大程度上以德国豹2坦克为参照:

战斗全重约48吨,搭载一台菲亚特生产的12缸V型涡轮增压柴油机,输出功率120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可达65千米/小时,公路行程550千米,具备无准备1.2米的涉水深度。

文章图片10

▲正在更换发动机的“公羊”坦克,模块化设计看着挺规整。

火炮采用德国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技术转让的RH120滑膛炮,由奥托·梅拉制造,身管长度44倍径,可发射豹2坦克的所有弹药;炮塔尾舱内存储15发炮弹,另27发位于车体前部。

“公羊”坦克的火控同样改进自豹2,由车长昼间周视瞄准镜、炮长昼夜激光测距瞄准镜、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炮口校正、横风传感器等组成,具备昼夜间“动-动”射击和“猎-歼”功能。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感觉“公羊”比豹2好像整体上小一圈。

相较于机动和火力的主流水准,“公羊”坦克的防护水平要差一点——作为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中唯一裸重在50吨以下的选手,其车体和炮塔大部分由均质钢装甲加简单的复合材料内衬组成、仅在炮塔正面和车体上部的重点部位覆盖了意大利自行研制的复合装甲。根据炮塔正面的倾斜角估算物理厚度不超过500毫米,材料上再怎么努力恐怕也不会比法国“勒克莱尔”坦克正面650~700毫米的防穿、850~1000毫米的防效果更好。

毫无疑问在同时代西方坦克中这是垫底的水平!

文章图片14

▲图中这辆坦克正好打开了抛壳口,可以清楚地看到炮塔侧装甲厚度。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附加装甲模块意大利陆军也早就搞过,不过好像用不着...

之所以意大利军方立志自研还能接受“公羊”如此泛泛的水准,主要还是因为意大利地处南欧半岛、三面环海,狭窄的地形和崎岖交错的山路、水网,决定了他们对坦克的通过性看重远甚于火力和防护水平。还有就是北部边界阿尔卑斯山脉的阻挡,让大规模外敌入侵、横扫亚平宁半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没有强烈的需求,自然也不似斯拉夫民族和日耳曼人在陆地上武德充沛!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小树林里散个步、一天工作又结束!

这也就是为什么“公羊”坦克在冷战结束后仅仅生产了200辆、在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中显得那么孤零零的原因。

同样,千百年来缺乏危机意识的意大利民族自然是爱好美食多于和强邻争斗,又哪愿意为了独裁者的个人野心去拼命打仗呢?

文章图片19

不过话说回来“弱”有弱的好处——

以“公羊”坦克为例,大量借鉴现成的技术加上意大利军方的要求也不高,采购成本才70万美元/辆(1991年币值);而同时期还用105毫米线膛炮的M1坦克早期型就要300万美元,日本的90式坦克更是在1991年就创下了单价850万美元的纪录。

文章图片20

▲话说90式也是抄豹2,咋就能贵了10倍呢?

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意大利军队其他装备:

意大利实际上陆海空三军的主要装备大部分都是自造的,但在先进战斗机、相控阵雷达、 AIP潜艇这些高技术含量的项目上无不选择和其他北约国家共同研发,还是分担工作量和成本较少的一方…结果就是好东西意大利军队一样都不少,却并未陷入天价军费的泥沼。

文章图片21

▲最典型的莫过于多国联合研发“台风”战斗机(意大利分工19.5%),满满的菲亚特风格涂装哦!

文章图片22

▲意大利海军装备是与德国同款的212潜艇,非出口型的214。

最关键的是,意大利的“自研”虽然不免原创剽窃之嫌,但本身在工业和科研实力上的“体格”在那放着——奥托·梅拉、菲亚特、芬坎蒂尼、阿古斯塔、马可尼等军工企业无不是行业中排得上号的巨头;只不过他们更注重成本和投资回报效益,选择了“他山石攻玉”的合作途径罢了。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抄作业”,印度的“阿琼”坦克历时40多年还在研制,意大利“公羊”却轻轻松松就实现,背后正是精密制造业底蕴上的云泥之别!

(⊙o⊙)啥!“阿琼”坦克还在研制?

文章图片23

▲阿古斯塔A-129“猫鼬”直升机已出口土耳其。

文章图片24

▲供应欧洲盟国的F-16生产线也设在意大利。

看来意大利人把他们“盟友负责攻坚克难,我负责摇旗呐喊、坐等分赃”的战场精神贯彻得还挺全面;不过或许这也正是意大利军队近年来在欧洲国家整体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装备水平却稳步提升的诡谲之处哦——

文章图片25

对于一支中等实力,亦无严重安全威胁的军队,“佛系”点也未尝不是丛林法则下的生存之道…

前提是,金刚钻不能丢!

文章图片26

(本期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