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人面桃花与人琴俱亡

 潘海露 2023-02-04 发布于江苏

别说读书苦,那是你看世界的路。

人面桃花

【典源】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释义】崔护京都郊游,邂逅一美女,次年再访,物在人去,题诗慨叹,感念不已。后遂用“人面桃花、桃花人面、桃花面”等形容女子貌美或称花艳丽;用“题诗崔护、前年崔护、崔护重来、谒浆崔护、乞浆见女”等指遇艳或遇艳之人,又表示未遇的惆怅和叹惋。

【人面桃花】袁去华《瑞鹤仙》词:“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石孝友《谒金门》词:“风又雨,断送残春归去。人面桃花在何处,绿荫空满路。”蒲松龄《张视旋悼亡草题词》:“夫生离死别,能伤壮士之心;人面桃花,且洒情人之涕。”

【桃花人面】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之七:“鸦背斜阳闪闪红,桃花人面薄纱笼。”杨珽《龙膏记》第三十出:“燕尔芳年,桃花人面,斗帐尽情欢。”

【桃花面】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词:“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杨珽《龙膏记》第十一出:“临风空忆桃花面,御沟红枉到人间。”

【题诗崔护】白朴《清平乐》词:“桃花门外重重,一言半语相通,萦损题诗崔护,几回南陌春风。”

【前年崔护】陆游《真珠帘》词:“侧帽燕脂坡下过,料也记、前年崔护。休诉。待从今须与,好花为主。”

【崔护重来】苏轼《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诗:“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矣,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浆崔护】陈克明《粉蝶儿·怨别》词:“偷香韩寿,谒浆崔护。”

【乞浆见女】苏轼《上已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诗:“映帘空复小桃枝,乞浆不见譍门女。”

文章图片1

人琴俱亡

【典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徽之)、子敬(献之)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晋书·王徽之传》亦载此事。

【释义】王献之死,其兄王徽之前去恸吊,抚其平日喜欢的琴,琴亦不调,于是倍加哀痛。后遂用“人琴俱亡、人琴两亡、人琴已亡、人琴并绝、人琴寂寞、寂寞人琴、叹人琴、人琴去、人琴之感”等写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人琴俱亡】王鹏运《彊村词序》:“而人琴俱亡,赏音阒然。”鲁迅《二心集·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现在去柔石的遇害,已经一年有余了,偶然从乱纸里捡出这稿子来真不胜其悲痛,所谓'人琴俱亡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吧。”

【人琴两亡】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人琴遂两亡,白云失处所。”

【人琴已亡】《隋唐演义》第二八回:“人琴已亡,悲之何益?愿陛下保重。”

【人琴并绝】温庭筠《为人上裴相公启》:“泉壤长辞,何缘取决,人琴并绝,不得申哀。”

【人琴寂寞】刘禹锡《和重题》诗:“人琴久寂寞,煙月若平生。”

【寂寞人琴】王摅《吊松园诗老》诗:“今朝追忆东风里,寂寞人琴二十年。”

【叹人琴】黄庭坚《洪范以不和俗人题厅壁二绝句次韵和之》:“搔首金城西万里,樽前从此叹人琴。”

【人琴去】施士衡《挽于湖》诗:“绝弦恸哭人琴去,埋玉凄凉柱石倾。”

【人琴之感】张岱《陶庵梦忆·奔云石》:“丙寅至武林,亭榭倾圮,堂中窀先生遗蜕,不胜人琴之感。”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