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来,尽管我国心力衰竭(心衰)的住院病死率已显著下降,但患病率仍持续上升,对民众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并增加了社会卫生经济负担。 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治疗,本世纪初在一系列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改善心衰远期预后为主要目标的“金三角”方案,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依普利酮)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多种能改善心衰预后的新型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索格列净)、伊伐布雷定、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维立西呱)、选择性肌球蛋白激动剂OM。 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达格列净类的大量临床获益证据,使得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预后的药物治疗模式从“金三角”晋阶为“新四联”(即沙库巴曲缬沙坦或普利类/沙坦类+达格列净类+洛尔类+螺内酯/依普利酮)。新近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金三角”治疗相比,尽早联合使用“新四联”药物治疗,能够进一步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衰住院的风险,延长无事件生存期。 沙库巴曲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药,在2015年被美国批准上市后,2017年7月获批在中国上市。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药。它是缬沙坦和沙库巴曲两者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缬沙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沙库巴曲抑制脑啡肽酶作用。 研究表明,脑啡肽酶能够降解人体血液中的多种血管活性肽,如利钠肽、缓激肽和肾上腺髓质素等。沙库巴曲通过抑制脑啡肽酶,可升高上述内源性血管活性肽水平发挥扩张血管、利尿排钠、抑制交感神经张力、抑制心肌重构等有益作用。沙库巴曲与缬沙坦联合可产生协同效应,更好地发挥抗心力衰竭作用。 国内外心力衰竭指南均推荐,对于心功能Ⅱ~Ⅲ级、有症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若能够耐受普利类或沙坦类,推荐以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普利类或沙坦类,以进一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达格列净最新指南明确指出了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即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索格列净这3个降糖药,将作为新型的心衰治疗药物,并将过去治疗心衰的“金三角”药物,即普利类/沙坦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洛尔类,调整为在此基础上联合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新四联”疗法,奠定了这类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可增加肾小管中葡萄糖排泄,且具有利尿、降压作用,是治疗心衰的新型药物。该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适用于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成年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使用过程应监测患者血压、血糖及肾功能,避免出现低血压、酮症酸中毒、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以达格列净为例,达格列净发挥心血管保护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达格列净通过直接降低血糖水平,减轻高血糖对血管和心肌的毒性损伤,抑制动脉僵硬度增加和心肌纤维化,从而降低血压及改善心功能。 另一方面,达格列净可直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同时通过抑制钠和葡萄糖的共转运,发挥渗透性利尿作用。也能间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发挥降压作用,同时显著减轻患者的前后负荷和心肌耗氧量。 此外,达格列净能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并具有激活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通路与抗炎等多种功效,进一步调节心内膜血流,增强心功能与心脏收缩力,预防左心室纤维化与重构,最终实现心血管获益。 达格列净对心血管结局和死亡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证实,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心血管获益,主要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显著下降。无论患者是否伴随心衰病史,该类药物均能降低患者35%的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 另有研究显示,心衰患者治疗6个月后,达格列净组血清NT-proBNP水平、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心衰恶化再入院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达格列净组血清内皮素-1水平降低更显著,血清NO水平升高更显著。说明达格列净还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改善心肌代谢的作用,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