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在烦的时候不能正常表达,家长该怎么引导?|| 渡过

 新用户3963ynfW 2023-02-05 发布于江苏

孩子的心门为什么锁上了?

不能好好的和抑郁孩子进行沟通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孩子要么关闭心扉不愿深入沟通,要么一沟通就谈崩不欢而散,这让众多家长焦虑:“我该怎么办?该如何引导?怎么改变这种困境?”
我的观点是:不说理引导,不抱改变孩子的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一步步来分析。
沟通难,了解需求是根本。
首先我们需要搞明白是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促成了孩子这样做?就类似问题我曾经与孩子们做过几次深入探讨,下面是孩子们的回答:

●说了父母也不懂,懒得说。

●说了会成为爸爸妈妈以后的话把儿,我才不给自己找麻烦呢。

●我就是想发泄发泄情绪,他们听着就好了,非要给一堆建议,那些道理哪个我都懂!

●不愿意和我妈说话,张嘴就是谁谁考了多少分,谁谁真懂事儿,我是她儿子还是谁谁是她儿子?

●不想听我妈假惺惺的表扬,太假了。

●我爸妈不赞同我的观点,就非要说服我,还不如不交流。

●我不说还好,一说他们比我还焦虑,我感觉压力更大了。所以我有痛苦宁愿跟朋友说或者自己憋着,也不愿意跟父母交流,因为他们的担心和焦虑让我觉得自己有罪。

●我爸妈老是拿他们的观点来教训我,从来没把我当成个有思想的人。有时候他们的不信任真让人恼火,忍不住就想砸东西。

●我永远做不到父母期待的样子,我知道他们是希望我好,可是他们的期待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垃圾、是他们的包袱。

●我爸老说我不尊重他,可是他从来没尊重我。说打就打说骂就骂。

明白孩子心里在想啥,就把准了与孩子交流的脉搏。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后,也就理解了孩子的“不”和沉默背后真实的感受和需求。
其实设身处地想想,当你向家人或朋友诉说烦恼,得到的是一堆建议或者指责;当你因痛苦而发泄一下情绪,被回应的是一箩筐的大道理和励志名言,你那一刻的心情是什么?是不是会后悔向他们诉说?或者是当场爆发更大的愤怒和委屈的情绪?
要知道这所有的表达其实都是在寻求“情绪被看到”!委屈时一个肩膀比百句安慰都更具抚慰的力量,愤怒时一份看见比千言引导更有平息的效果。

打开孩子心门的金钥匙

1、孩子心门为何紧闭
往往越亲近的人,我们说话越随意,越容易造成伤害,而且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情感,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太多的理所当然和想当然。只有深入反思以往的沟通方式,我们才能找到打开孩子心门的金钥匙。
重复旧的做法只能得到和过去相同的结果,所以改变前我们要搞清楚过去有哪些行为导致孩子关上了心门。

(1)因为没有做到有效的倾听和充分的理解,所以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

(2)因为我们在交流过程中使用了“暴力语言”而毫无觉察,所以孩子关上了心门。

(3)因为不能给到孩子信任和支撑,所以孩子不再和我们敞开心扉。

这些问题解决了亲子关系就能改善,家长做到了,孩子就做到了,无需引导。
2、破局“问而不答”或者“不愿深入交流”
这种情形多半是因为无效倾听或没能给予充分理解造成的。
凡事应先看到人而不是行为和结果,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他这样做是出于什么样的情绪?”“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内心有哪些痛苦?”恰到好处的同理心是打开孩子心门的万能钥匙。
邀请孩子表达感受,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
让孩子充分表达不打断,专注倾听不分心。孩子说出自己观点时,要不带情绪客观探讨。分析事实和利弊而不是指责孩子或者急于给建议。
表达观点应说明“这是妈妈(爸爸)个人的观点,你可以参考,但妈妈(爸爸)尊重你自己的选择”只有孩子感受到真诚、平等、安全,才会愿意给予更多的回应,逐渐打开紧锁的心门。
“我理解,我懂得”胜过千言万语。

图源:unsplash

3、纾困“出现情绪或意见相左时无法正常沟通”
用情绪交流很容易让沟通走入困境,很多家长说“我已经很压制自己的情绪了,还要让我怎么做?”其实这种压抑也是一种情绪,是一份投向孩子的“暴力语言”,抑郁孩子都是高度敏感的,家长的情绪变化他们能够很敏锐地捕捉到。我们需要的不是努力去压制情绪,而是正常去看到情绪并让情绪合理流淌出去。
这种时刻先让自己静下来,给双方一段空间,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现在有情绪,我需要先静一静,我们过会儿再聊”。
我们解决问题的首要核心一定是情绪而不是事件。时刻记住“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学会真实表达情绪而不是用情绪来交流。父母情绪的稳定和对情绪的合理表达,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引导,孩子会从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中学到如何合理处理情绪。
孩子有情绪时,家长要先放下自己固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体会孩子的表达,学会用“我感受到你很愤怒(委屈、失望……)”、“我看见你现在很难过,我能帮你什么吗?”这样的表达方式来给予看见和支持,不解释不辩解。
用心体会孩子所表达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反馈,这一点对稳定孩子情绪非常重要。
这里介绍一个很好的沟通技术——先跟后带沟通三步法:首先找到认同点,先复述和肯定,使孩子感受到被认同和接受,从潜意识上放下防御心理;接着有目的的“找不同”,把分歧部分用叙述事实的表达方式拎出来;最后用问句的方式提问,带领孩子思考。

图源:unsplash

4、牢记“守住内心,摒除恐惧”
和孩子重新建立信任打开沟通渠道后,会自然经历一个靠拢阶段。当孩子靠拢过来时,就会一股脑儿地倾诉压抑在内心的痛苦、委屈、烦恼、甚至绝望,这个时候一定记住“不开导、不建议、不给答案(可以反问回去“你是怎么想的?”)”的三不原则。
在这一阶段家长很容易掉入愧疚和恐惧的泥坑,此时期孩子的控诉极易使家长产生愧疚和自责,让人充满无力感。面对父母的无力,孩子的内心其实也是崩溃和无力的。
这种时候可以真诚地跟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但不知道怎么表达,伤害了你,我现在学习正确表达沟通,一切问题爸爸妈妈都愿意跟你一起去面对。”我相信孩子一定会看得到你的真心。
有时候孩子还会提出一些非合理要求,有些家长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怕一旦拒绝会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又打回原形,答应又怕以后会变本加厉,因此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时候家长要战胜内心的恐惧,内心平和而坚定,大胆拒绝,表明态度并做出合理解释。只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不会因为拒绝而减少,他们最终都会回归理性,并且理解父母的。
这其中父母内心的心理活动对解决问题会起到很关键的影响作用,最有效的交流不是语言,而是行动。不要让你的表情和行动出卖了你的内心。
内心是恐惧或者愤怒的时候,你的言行不可能流露出来爱和理解以及坚定与坚持。此时可以跟孩子讲“你提出的这个要求我现在答复不了你,给我一段时间我认真考虑一下再回答你”,后面跟孩子谈的时候也要只讲事实不摆道理。
家长要接得住孩子的情绪,看明白孩子只是在发泄情绪而不是在要一个结果。明白孩子只是想让父母看到自己的情绪。
看见即疗愈,只要父母看见孩子的情绪,他们就能从这份看见中体会到爸爸妈妈的爱,这就是力量和支持!
一定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孩子有正确的世界观,他现阶段所做的一切只是要一个情绪的宣泄口。每一个孩子都身怀天赋,家长越信任,孩子才越能自信成长。
最后,要明白,人与人的交流是以真诚为基础,所有技术、技巧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和孩子交流一定要发自内心、出于真诚。沟通所传递的信息,语言只是其中一部分。家长是不是口不应心,孩子心知肚明。

图源:unsplash

家长的自我成长

与其寻找引导的方法,不如把自己活出来。只有家长自己活出一道光,才能照亮孩子前行的路,这才是最好的引领。
学习是一个终身成长的事情,不要指望一朝一夕就能改天换地,更不能怀揣为改变孩子而学习的心态。
1、我们给不出自己没有的东西给孩子
只有疗愈了自己内心的创伤,学会爱自己,有了自信,才不会去孩子和老公身上抓取。不学习不疗愈,就一定会一面决心要改一面又不自觉地去控制、期待甚至是苛责。在孩子爆发情绪的时候,自己先崩溃,或因恐惧而愤怒,或因焦虑而无力。
在孩子不愿意交流的情况下,建议先学会不引导,专心成长自我,我们应该改变的是自己的认知,用不着担心孩子,孩子不需要家长的叫醒服务,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习人生的经验。
2、警惕惯性沟通方式,时时提起觉知
习惯性的说话方式有很强大的惯性力量,要经常提醒自己,并不断地去刻意练习。学会看到和觉察自己和孩子说话时的念头。
3、不要急于求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内心的坚冰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融化。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外力上,希望有一把神锤一锤子凿开孩子冰封的心,要知道,凿开了,那也是一地支离破碎的冰。
家长要把自己活成一道温暖的阳光,去融化孩子内心坚不可摧的寒冰。
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认知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行为的改变相对比较容易。学会止语,把爱孩子的一颗心融入到行动中。哪怕笨拙一些,只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一点点的改变自己,孩子们一定能感受得到,也一定能抛开前嫌敞开心怀,孩子的病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活成一束光吧,让悲伤剧终,让希望降临,让幸福光顾!让全新而温暖的自己,活成孩子的新起点。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创造奇迹的力量,那一定是爱和真诚!
最后,真诚祝愿孩子早日康复!
文\稳稳的幸福(本文由渡过陪伴者所写,点击下方名片即可和本文作者进行一对一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