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人人争相表达的年代,聆听者成了最有魅力的人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3-02-06 发布于湖北

图片

#1


整理读书笔记,翻到一段河合隼雄和吉本芭娜娜在《原来如此的对谈》里的一段话。

河合隼雄说,普通人和心理医生之间很大的一个差别,就是心理医生被训练成聆听者,普通人则表达优先。

他还举了个具体的例子。说父母与子女之间对话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孩子说今天考试了,父母就说,考得好吧。

孩子说今天去朋友家玩了,父母就会说好玩吧。然后孩子可能并不开心,听了这个回复就失去了想继续说下去的欲望了。

大人却开启了单方面嘚吧嘚的模式,孩子就更加默不作声。河合隼雄说这种情况特别多。

#2


吉本芭娜娜问,这种情况能通过训练来改善吗?

回答说也能,他们经过专业的训练,孩子说“去亲戚家玩了。”他们就“嗯。”,然后就安静地等着孩子继续说,孩子朝哪个方向都能继续说下去。

看上去专业训练了这么久,就是学会回答一个“嗯”字。其实是克服自己蓬勃的表达欲,学会把聆听放在表达前面。

所以这个简单的“嗯”,也确实挺难的吧。

#3


卡森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里,男主角辛格是一个聋哑人,有四个孤独的人,一个咖啡店老板,一个小姑娘,一个黑人医生和一个革命者经常来找他,跟他倾诉心中的烦恼。

其实他什么都听不见,但是他总是很有耐心对待这些朋友。

久而久之,这种倾诉成了一种告解,辛格渐渐在朋友们心中成了神父一样重要的人物。

#4


他对人们说的话不预设,不追问,不审判,只是微笑。

因为他根本听不到。

所以他甚至什么都不用做,就成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说实话,如果不是个聋哑人,或者是训练有素的专业咨询师,能忍住自我表达的欲望,只是“嗯”一声,也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聆听者才比表达者更难得。

#5


我们不会永远活在十八岁,人长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认真听你说话,听懂你说话的人越来越少。

特别是当今这个表达的时代,有一百个人在比赛着说漂亮话,可能只有一个人是认真听别人说话。这个聆听者会特别有魅力,是真正与众不同的人

这样的魅力不是那样光芒万丈的魅力,有时候甚至不被人察觉,但是聆听者总是会慢慢变成重要的人。

#6


有时小朋友会来问我,自己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知道怎么表现自己,因此觉得苦恼。

我说如果不会表达,那就学会认真聆听好啦,能听懂别人说的话,那也是万里挑一,天大的本事哦。

只要你能听懂别人说话,你就一定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怎么说了。

做一个观察者,聆听者,其实是更容易心中有数,比努力表达的人更容易自信的。

当然了,既不表达自己,也不聆听他人,只是完全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那是另一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