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几人懂辛弃疾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振王府图书馆 2023-02-07 发布于湖北
图片
文:子夏记


漫说历史,闲讲创业,论大千世界

图片


昨天元宵节,下班去公园看了看灯会,人太多了,我们这些也就是看看灯,拍照打卡,现代过节就是这样。

我们也整不出几句诗词来,附庸风雅。

不像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元夕之夜的辛弃疾写出了《青玉案.元夕》这样的封神之作。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是认为这首词是写的是爱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看看多美的场景啊,寻找意中人千百次,蓦然回首,那个意中人原来就在灯火阑珊处静静伫立着凝望着你。

而我看来,这首词有三层境界,现在一一讲解。

第一层.意中人

那不知是已经宋朝南渡临安以后的第几个元夕节了。

一个在京城准备参加来年科举的少年,看着外面热热闹闹的气氛,顿觉孤独,想着不如出去走走看看,也许能遇到美丽的姑娘呢?

农家出身的少年没有丝绸衣物,穿着一身布衣自己就上街了。

街上花灯如昼,一阵风吹来,满街的花灯就像一树一树的梨花绽放一般,随风摇曳着,又仿佛天上的繁星。

街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勾栏瓦舍里传来阵阵箫声,明月渐渐渐渐西斜,鱼灯和龙灯彻夜舞动。

大街上衣着华丽女孩子们带着精致好看的头饰,她们看了一眼一身布衣的辛弃疾,就笑语盈盈的走过了,带来一阵香甜的风。

少年苦笑道:自己一身文才武略,可就因为身着布衣,而不被人心许。

同时少年也有点不甘心,他在大街上开始寻找,希望可以寻找到一个自己的意中人,她的意中人定是清丽脱俗,蕙质兰心的女子。

这一夜,他就这街上找啊找啊,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找了多久。

少年自嘲到:我真傻,怎么会有这样的佳人呢?

忽然身后传来一个女子的呼唤。

少年蓦然回首看去

灯火阑珊之下,却是一个女子清丽的身影。

少年缓缓走过去,看清楚了女子的模样,原来他是自己的青梅竹马,农家女子小芳。

少年拉起小芳的手说到:原来我要找的意中人,一直在我身旁,而我自己不知道。

第二层.抗金义军

当然辛弃疾写这首词不只是写一个少年寻找意中人,而是暗喻自己提出的抗金政策得不到南宋朝廷的支持。

少年刚刚来到元夕夜的大街上,看着满街花灯如昼,凤萧,明月,这些是多么美好。

代表了青年的辛弃疾刚刚南渡前后对于抗金形势的看法和乐观的心态,觉得一切是那么美好,获得宋朝的支持,自己一定能如岳元帅一样北伐金国,再收复中原,大业可成。

等过了一会儿后,那些衣着华丽的女孩子对自己这个布衣不屑一顾来比喻南宋当权者们对于从北方失地归来的辛弃疾的不信任,与对辛弃疾抗金政策的不支持。

富家千金对布衣少年的不屑一顾,以此比喻南宋当权者对于辛弃疾的不接纳,不认可。

在宋朝元夕节是未出嫁女子可以出门逛街的一天,所以元夕才是真正意义上中国情人节。


然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表达出此时的辛弃疾明白了,自己千百度所寻找的到底是什么,是最初的梦想,是在南渡之前,至少那时候还可以真刀真枪的和金人干仗,是做义军的时候。

那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他以少年人千百度寻找意中人,而意中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个意中人也许不如那些富家千金美貌,但是却知他,懂他,理解他。

对于辛弃疾来说,这个意中人就是最初的抗金方式,那就是当义军,不做这南宋朝廷的官,那才是自己想要的。

辛弃疾以富家千金暗喻南宋朝廷,以自己蓦然回首处的意中人暗喻义军。

他只能这么写,把自己牢骚如此表达,因为和他齐名的苏东坡的乌台诗案他是知道的。


第三层.个人成就自己的方法


其实具体点说,个人成就自己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成功的方式或者途径。简单点说,我们都要目标都是要赚钱要干出事业。

那么方法是什么,是选择自己的职业,你可以唱歌,跳舞,或者办公室当文员,或者工厂上班,或者写作之类的。

就是选择自己的职业,十七八岁的时候刚刚步入社会,不知道如何择业,干过很多工作。

工厂里,超市里,办公室里,都干过,到现在才明白,原来自己最擅长的就是写文章,真的,除了写文章以外,作者真的自己其他工作创造的价值有写文章的价值大。

而觉得有意思的是,我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慢慢接触写作了,这像不像是辛弃疾所写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简介子夏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用文字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