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裘盛戎留下的艺术珍品

 lsjxs 2023-02-07 发布于四川

图片裘盛戎(1915—1971

  裘派演唱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赢得了国内外广大京剧爱好者的赞赏。裘盛戎把他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他博采众长,苦心钻研,既遵循传统,又勇于创新,把京剧铜锤花脸的演唱艺术推向新的高峰。他在运用唱腔和各种唱法技巧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塑造不同人物的音乐形象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他的演唱艺术具有一种感人肺腑的魅力,使人百听不厌。

  裘派演唱艺术能流传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主要原因是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此外,广播与唱片等宣传工具所起的传播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所以,裘先生不幸故去之后,人们依然能欣赏到他当年的演唱艺术;许多裘派继承人虽然不能得到裘先生的亲身指教,但却可以从他生前的演唱录音中得到很多教益。此外,这些保留下来的唱片与录音,对于研究京剧艺术的人们也是宝贵的声音资料。

【音频】谭富英、裘盛戎《除三害》
(静场选场,1961年)

  从五十年代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唱片出版部门对于保留著名演员的演唱艺术就十分重视,曾把这项工作当做为国家保留珍贵的艺术财富来看待。当年,中央台文艺部曾录制了一大批著名戏曲演员的艺术珍品。这些珍贵节目的录制,不仅在当时对宣传祖国丰富的民族艺术起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对于这些艺术流传后世、对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裘盛戎在生前留下的一批代表剧目的唱片和录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曾参加了裘先生一些代表剧目的录制工作。回顾那段经历,裘盛戎留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在旧社会,著名艺人对灌制唱片十分重视。他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自己一生中的大事。那时,灌制唱片酬金比较优厚,据说灌一回唱片能置一所房子。解放后,唱片版税做了一些改革,演员录制唱片所得的报酬比过去减少了,而在电台录音的报酬就更微不足道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曾向裘先生做过一些解释。裘先生从他切身的经历中体会到广播与唱片在宣传上所起的深远作用。因此,他并不计较个人的得失,爽快地接受了为广播和唱片录音的任务,而且很快见之于行动,为那次录音做了充分准备。

【音频】裘盛戎《姚期》选段
(1961年录音)

  1961年5月9日,裘先生和他的琴师汪本贞,鼓师谭世秀、郝友以及全体乐队人员来到中央电台的录音室,开始了这一批唱片节目的录制工作。录音进行得相当顺利,仅用了几个晚上就录完了八出戏的唱段,而且所有的戏几乎都是一次就成功,极少返工。那次录制的剧目有:《姚期》的全部唱段,《铡美案》中包拯的唱段,《坐寨盗马》中窦尔墩的全部唱段,《锁五龙》中单雄信的唱段,《白良关》中尉迟敬德的唱段,《牧虎关》中高旺的唱段。此外,还有《御果园》《剌王僚》等唱段。这些唱段后来都出版了唱片。

  根据我们当时的剪接技术,裘先生完全可以分段进行录音,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唱腔完全可以分开演唱。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保持了情绪的连贯和艺术的完整。这些录音可以说是裘先生演唱艺术的真实记录。

【音频】裘盛戎、郝庆海《白良关》
静场选场(1961年)

  裘先生为人谦逊、和蔼,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儿名演员的架子。他在台上扮演姚期、包拯,神态是那样庄重、威武,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气势磅礴,声贯满场;可是在生活中的裘盛戎,说话却是低声细语、幽默可亲,加上他的身材较矮,更使我感到他与台上的裘盛戎完全是两个人。由于裘先生为人谦逊、厚道和对艺术严肃认真,我们在录音中的合作十分愉快、和谐。他的琴师汪本贞和我也很要好。每次录音休息时,总是喜欢同我攀谈。我对他的技艺和独特的演奏风格也很欣赏,特别是他与裘先生的配合那么严紧、默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次与裘先生的合作,我亲身感受到他在唱工方面的深厚功底和娴熟的演唱技巧,裘先生不愧为一位炉火纯青的艺术家。当然,在录音室里录音,不同于在舞台上演出。由于缺乏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交流,录音效果在激情方面往往不如舞台演出。裘先生的某些唱段也存在上述的不足。

【音频】裘盛戎谈《赵氏孤儿》“汉调二黄”创作
(1961年)

  1959年10月,我还曾录制了裘盛戎先生与马连良、张君秋两位艺术家合作的《赵氏孤儿》全剧。裘先生扮演魏绛。在这出戏里,魏绛的唱虽然不多,但是,裘先生唱的那段汉调二黄原板非常精彩。著名琴师李慕良精心设计了这段唱腔,并亲自为裘先生操琴。裘先生在这段唱里,把魏绛得知程婴忍辱负重、含冤受屈以后所表现出来的悔恨交加、羞愧难当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演唱以情带声,十分感人。琴师李慕良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与裘先生的唱配合默契,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确实给人以“一曲难忘”之感。

  这里,我不能不提到裘先生演出的两场实况录音:一是《赤桑镇》,二是《秦香莲》。

【音配像】《赤桑镇》(1961年录音)
音:裘盛戎、李多奎
像:裘少戎、兰文云

  1961年5月31日晚上,裘盛戎与李多奎先生合作演出《赤桑镇》。这出戏,在当时已经多年不演了,许多京剧观众听说是裘、李两位名家合演,都争先恐后想一饱耳福。我们也在这一天来到北京市工人俱乐部,录了这场精彩的实况。当时,剧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剧场外面等退票的人相当多。戏一开场,李多奎先生扮演的吴妙贞,一上场的两句引子,“桑榆暮年,喜我儿欢乐堂前。”余音未了,就赢得了满堂彩。他的嗓音又高又亮,又宽又厚,场内没有扩音器,可是连最后一排的观众也听得清清楚楚。而最精彩的是包拯与嫂娘的大段对唱。裘先生唱的那段二黄二六转快三眼:“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感情是那样的真挚、深厚,唱腔设计得也很别致、动听。当唱到“到如今我坐开封国法执掌”时,裘先生在“封”字上用了个鼻音的长拖腔。他的鼻腔和头腔共鸣运用得那样娴熟,场内观众立即报以热烈掌声。当唱到“败坏纪纲我难对嫂娘”时,“嫂娘”二字的拖腔,既委蜿又深情,节奏的变化与人物的感情结合得非常紧密,而且很有激情,观众再次热烈鼓掌。掌声未息,李先生紧接着唱二黄原板:“听包拯一席话咱暗自思想”。“听包拯”三个字用了一个很高的拖腔,这一句精彩的高腔立即又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声。在唱完“倒不如我碰死在赤桑”时,观众席里又是一片掌声。最后裘先生唱出二黄碰板:“劝嫂娘,休流泪,你免悲伤,养老送终弟承当,百年之后,弟就是带孝的儿郎!”这几句慷慨激昂、紧凑有力的唱腔,把包拯对嫂娘的深情厚意完全倾泻了出来,观众的心弦再次被拨动起来。……整个这一折戏,可以说是高潮迭起,华彩纷呈。观众的心情一直处在兴奋之中,既被包拯的大公无私和对嫂娘的深情厚意所感动,又为两位艺术家的杰出表演所倾倒。

【音配像】《秦香莲》(1958年录音)
音:裘盛戎、谭富英
像:孟广禄、高宝贤

  1958年8月,裘先生与著名艺术家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李多奎合演的《秦香莲》也是非常精彩的。当时,这五位著名艺术家同台演出是罕见的。现在中央电台播出的这出戏,就是1958年8月26日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录下来的。这出戏中最为精彩的就是包拯在开封府审问陈士美那一场。那天,裘先生嗓子特别痛快,感情也非常充沛,把包拯这个人物演活了。在唱那句西皮导板时,琴师汪本贞一拉过门就把观众的情绪激发起来了。接着,裘先生唱“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一句,“封”字的拖腔唱得威武有力,“府”字的余音还未完,观众席里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谭富英先生的陈士美也演得相当成功,他的唱与白也十分精彩。裘先生最后唱的那段西皮快板,很有激情。他唱得紧凑有力,干净利落,快而不乱。当唱到“将状纸押至在某的大堂上”时,最后的三个字如斩钉截铁,铿锵有力,把观众的情绪一下给带动起来了。

  如今,在舞台上再也看不到这五位艺术家合演的这出戏了,但广大京剧爱好者还可以从我们保存的这一珍贵录音中再次欣赏到他们的精湛技艺。今天,当我们看到裘盛戎先生留下的这批艺术珍品,更加引起了我们对这位杰出的京剧艺术家的深切怀念。

  (摘自 《戏曲演员印象录》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85年7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