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某,女,5岁。2010年6月3日初诊。 主诉:不自主眨眼、皱鼻、伸舌1个月余。 患儿家属于1个月前发现患儿不自主眨眼、皱鼻、伸舌,就诊于上海某医院,诊断为抽动症,至今未服药治疗,自我感觉无明显不适。纳可,眠安,二便调,舌质红,苔白,脉弦细小略数。 中医诊断:儿童抽动症(肝风内动,阴虚火旺); 西医诊断:多动症。 治法:养阴柔肝,息风定神 初诊处理: 生地黄15g,甘杞子15g,当归12g,夏枯草12g,赤芍、白芍各12g,全蝎2g,钩藤12g,僵蚕12g,地龙12g,煅龙骨、煅牡蛎各30g,浮小麦30g,女贞子15g,山羊角20g,龟甲15g,甘草6g。 5剂药,一剂药服3天。 二诊:诉药后眨眼、伸舌较前减少,近日感冒,喉中有痰,咳嗽,纳可,眠安,大便日行一次,较硬,小便可,舌质红苔白,脉弦细小略数。此为阴虚肝经风动,治宜守前法继进。 处理:上方加决明子12g,全瓜蒌20g。10剂,一剂药服3天。 三诊:多动症状减轻,诉饮食不香,但每天饮牛奶1斤以上,纳可,眠安,二便自调,苔薄质红,脉小弦。原法继进。 处理:上方加鸡内金8g,谷芽、麦芽各15g,10剂,一剂药服3天。 四诊:患儿家属已经1个多月未发现患儿有眨眼、皱鼻、伸舌等不自主动作,纳可,眠安,二便调,脉小弦,舌质淡,苔白,脉细弦。 处理:二诊方加浮小麦20g,10剂,一剂药服3天。 五诊:患儿药后眨眼、皱鼻未再发作,偶有伸舌,近1个月以来感冒两次,咳声频作,早晚多见,未见咳痰,纳可,眠安,二便调,脉细小弦。守法继进。 处理:二诊方加金荞麦20g,挂金灯10g。15剂,一剂药服2天。中成药:玉屏风颗粒,1包,一日一次。 六诊:患儿已服药3个月,眨眼、皱鼻、伸舌未再发作,但近来发现患儿夜间上床后手足多动,难以入睡,睡梦时有手足抽动,易醒,足底畏热喜寒,纳可,二便调,舌质淡红,尖有刺点,苔白,脉细小弦。辨证考虑为阴虚内热、肝旺风动,需耐心用药,调整机体功能,方可根治。 处理: 生地黄15g,甘杞子12g,钩藤12g,僵蚕10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浮小麦20g,山羊角18g,龟甲18g,女贞子15g,茯神15g,甘草6g。 20剂,一剂药服2天。 七诊:眨眼、皱鼻、伸舌未再发作,仍有上床后难以入睡,翻身频作,梦中踢被,足热欲就凉。睡中欲惊时有手足抽动。近1周感冒后,咳嗽咯厚痰,色黄白量多,纳可,二便调,舌质红苔白腻,脉浮弦。考虑患者感受外邪后引发痰咯,诱发抽动症发作。 处理:上方去龟甲、浮小麦,加金荞麦20g,浙贝母10g,苍耳子10g,化橘红8g。10剂,一剂药服2天。 八诊:患儿服前药后,出现腹痛、恶心欲吐,遂自行停,已有2个月未服药,但自我感觉无明显不适,情绪激动时偶有伸舌,无眨眼、皱鼻等动作,仍易于感冒。纳可,眠安,二便自调,苔尖偏红,脉小弦滑。原法继进。 处理: 钩藤10g,生白芍12g,僵蚕8g,蝉蜕8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山羊角15g,地龙10g,女贞子12g,金荞麦15g,甘草4g。 15剂,一剂药服2天。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1包,一日一次。 随访情况良好。 按语: 诊 治 思 路 朱 师 经 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