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1年,上海一场轰动一时的绑架案,差点令他的儿子丢掉了性命

 新用户8926AVU2 2023-02-08 发布于北京
1915年,他在袁世凯支持下,创办了北方第一家商业银行——盐业银行。

他有钱有势,但家庭很不幸,两个孩子先后夭折。1904年,他的弟弟把6岁的长子和幼女过继给了他。这个人叫张镇芳,那个6岁的长子名叫——张伯驹。

1972年,毛主席在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看到一幅72个字的挽联。

“仗剑从云做干城,忠心不易。军生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毛主席连声赞道:'写得好啊!'

这撰联者就是张伯驹,这是一个当时在场的多数人听都没听过的名字。但是他后来贵为“民国四公子”,散尽家财采买古董,建国后悉数赠与国家,捐出半个故宫。

他生来是个大才,7岁入私塾,9岁能写诗,书架上的书只要他看过,放在第几行第几本,他都记得。

先生称他为“神童”,十三岁的张伯驹便与袁世凯的几个儿子一起进入到天津新学书院上学。

15岁那年,家里替他定了婚,未婚妻是安徽督军家的千金,后来他又娶了京韵大鼓艺人邓韵绮做二房。

张伯驹与其他富家子弟完全不一样,不抽烟,不赌博,不喝酒,常年穿一件长衫。过后才知邓韵绮爱抽大烟,张伯驹很是不喜,慢慢不选搭理这个二房。

一天,张伯驹到北京琉璃厂闲逛,看到一副古玩字画,写着“丛碧山房”,他赞叹不已。

一看落款,他大吃一惊,没想到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他立马收下了,从此便爱上了收藏。自号“丛碧”,宅院命名为“丛碧山房”。

1935年,盐业银行总管理处从北京迁到上海。一天,他去吃花酒时,认识了名妓潘素,二人一见钟情。

张伯驹提笔写下一副嵌字联:“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当时潘素已名花有主,后来因为张伯驹,潘素的旧相好便把她软禁起来。后面张伯驹找到了机会,便把潘素“偷走了”。

两人逃到北京,立刻成婚了。当时,张伯驹37岁,潘素20岁。张伯驹很快与两房太太离婚,只宠潘素一人。

结婚后,张伯驹请名家教她作画,她也义无反顾支持丈夫的收藏事业,最后两人将所有国宝文物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此后,潘素抚琴泼墨,张伯驹填词作诗。在张伯驹遇到困难的时候,潘素始终陪伴在他身边,一步也没有离去。他们的婚姻堪称世纪爱情,倾国之恋,相爱50年。

其实潘素也是才女,幼年时,生母为潘素聘名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20世纪中国青绿山水女画家第一人。她的画作也曾作为国礼,赠予多国领导人。

起初,张伯驹掷千金买字画,是满足个人雅兴。当他得知大量文物流失民间,被倒卖到国外后,内心感到愤愤不平。

张伯驹曾以四万大洋购得《平复帖》,成功将这件重量级国宝留在了中国国土上。他收李白真迹、杜牧手卷、黄庭坚书法等。

1941年的某天,张伯驹出门办事,被三个大汉绑走了。潘素接到电话,绑匪要200万。没钱,只能卖字画了!

张伯驹对潘素说,宁死魔窟,也不得变卖!你救不救我,都不要紧,我珍藏的那批字画,就是我死了,你也要替我保护好!

最后花了20根金条,赎回了张伯驹。

当时北平沦陷,为了不让《平复帖》等国宝被人偷走,潘素将它们偷偷地缝在被子里,带出了北京。

张伯驹说:“我死了没什么,它们才是我的命。”

其实,他的东西不怕丢,永远在故宫。

1982年2月,因为感冒,张伯驹住进医院。他被安排在一个八人间的病房内。潘素想换个单人间,有利于病人休息,但医院拒绝了,说:张伯驹不够级别。

1982年2月26日,张伯驹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张伯驹的学生跑到医院门口叫骂:“你们医院知道张伯驹是谁吗?他是国宝!他一个人捐献给国家的东西,足够买下几座你们这样的医院!”

在我看来,张伯驹是中国真正的贵族!贵族代表一种生而为人的尊严,任凭历史的洪流如何冲刷,真正的贵族不会随波逐流,他们有自己一贯的态度,“只向内心求生活”。

人生跌宕起伏,初心不改。张伯驹曾写下这一段文字:“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则是予所愿也!今还珠于民,乃终吾夙愿!”

其甚至晚年落魄之时仍教育子女:“人生在世,爱国是大事,决不能糊涂,小事满可不必计较。”

其胸怀之广可见一斑,此乃真名士也!

关注@程书子 看人物故事,品百味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