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孩子总是信心满满,干什么都劲头十足。他们即使遇到失败也不气馁,百折不挠,所以也经常成功。而有些孩子遇到难题首先想的是我不会、算了吧。他们不敢向老师请教,不敢和成绩好的同学一起玩,甚至把这种自卑带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表现常常使家长很焦虑,但是也很无奈。焦虑是因为他们不知如何帮助孩子:鼓励的方法用过了,基本无效;无数次夸奖过,孩子没什么变化;要是一味地指责孩子窝囊、没本事,当然也只能让他们更难受,于事无补。家长因为千方百计都不能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所以更加焦虑,直至承认无计可施,于是只好无奈地放弃,并用“长大自然就好了”自我安慰,接纳了孩子的不自信。 自信心是否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同增加呢?当然不会。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自卑怯懦的成年人?因此,“顺其自然”的结果,必然会有一半的可能令人遗憾。 那么家长该不该接纳孩子的“不自信”呢?当然应该。因为一事当前,指责批评会让孩子更没信心,而不切实际的表扬称赞更会让人变得盲目自大——结果比自卑更可怕。所以,在没有想好帮助孩子的办法之前,首先应该选择及时接纳。接纳并不是无计可施的表现,反倒恰恰是最好的策略之一(至于为什么,别文另述)。家长能欣然地接纳孩子的不足,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自信的榜样。 当然,仅仅靠接纳并不足以培养孩子真正的自信。接纳只是改变的开端,它的价值在于营造一种与孩子共同努力的和谐氛围,搭建一方同孩子携手成长的坚实平台。在接纳之后,还要找到培养“真自信”的正确途径。 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真正自信的人有怎样的表现。医生面对疑难杂症敢于精准诊断,解除患者的病痛,靠自信;画家面对失手错笔能够气定神闲,创造意外的精品,靠自信;厨师面对有限食材也会匠心独运,烹饪可口的佳肴,靠自信;司机面对复杂路况仍然从容不迫,保证行驶的安全,靠自信。还有数不胜数的作家、工匠、演员、教师……他们并非没遇到过困难与失败,但是他们不服输,继续努力,靠的同样是自信,是"我可以,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那么,他们的自信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天生的吗?是因为聪明吗?是靠"拼爹"吗?都不是!因为真正的自信是“练”出来的! 对,是“练”出来的。只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屹立舞台光彩照人;只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能下笔有神自如挥洒;只有千锤百炼、千磨万砺,才能劈荆斩棘所向披靡。同理,自信的孩子也是练出来的。只有数学计算准确,才能在解题时不怕出错、反复求证;只有汉字词汇准确,才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不出漏洞;只有英文单词准确,才能在阅读时明辨是非、恰当表达。所有难题的解决都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而基本功是练出来的。包括孩子们学习游泳、舞蹈、音乐、绘画……哪一项要取得成就,都必须练好基本功。 也许有人会说,好多家长没有刻意地训练基本功,孩子不是也很自信吗?这种情况当然有,但主要是由于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本人很自觉,他们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认真练习基础知识,随着基本功日渐扎实,他们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出现错误也不会因为反复调整耽误时间,所以他们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能行。另一种是孩子并没有什么真本事,不过同样也会信心十足。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很优秀,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但是出了问题,他们也会轻易放弃,结果也常常是半途而废,甚至一事无成。这不是“自信”,应该叫做“自大”更合适。 由此可见,自信是孩子应该具备的一种优秀的品质,而且是可以培养的。单从学习来说,培养孩子的自信也并非难事。只要家长朋友们能够把时间花在培养孩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他们就一定能形成真正的自信。 (2023.2.7 张凌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