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这两类作恶行为的后果相当严重民间

 新文化心思想 2023-02-10 发布于吉林
心理学家: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这两类作恶行为的后果相当严重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人在做天在看”,人们普遍认为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着种种联系,在某些事情上无恶不作的人,终会在未来的某天遭受惩罚。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只是平民百姓们进行自我安慰的说辞,并不会真的发生。

可心理学家们却借助一项调查研究证明,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因果报应。那些无视道德与纪律做出伤天害理之事的人,总会受到因果带来的严重惩罚。

行事风格与健康的联系

这项心理学调查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一群学者展开的,参与调查的被实验人员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与种族,有着相差较大的身份背景。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他们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或是自身的种族基因等,对他们的寿命影响并不算太大。

但那些喜欢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别人的人,总是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与更长久的寿命。同时那些经常伤害别人,做一些损人不利己之事的人,因疾病或意外死亡的几率比普通人要高出4至5倍。

这是因为做好事这个行为会让我们觉得心情愉快,时刻保持身体健康。

经常做好事也能为我们打下良好的口碑,培养丰富的人际关系,让我们活得相对轻松快乐。那些经常做坏事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负担,时刻活在恐惧与不安当中。

虽然不同的人对善恶的划分并不一致,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那些喜欢作恶的人要么已经缺乏了基础的道德观念,要么在生活中过于自私,经常利用不正当的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

下面提到的这两种作恶行为,就很容易受到因果报应的影响。

心口不一,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心口不一的人总是虚伪的,他们已经习惯了用伪装出来的人格去面对世界,哪怕需要和自己并不喜欢的人相处,他们也能装出一副友善的样子。

越是这样喜欢在人前表演的人,也能够博得领导的欢心,获得较高的职位。

同时他们又可以利用自己获得的职位,将那些自己并不喜欢但有利可图的事情应承下来,分给手下的其他人去完成。

这样的人并不在乎他人的利益,也没有基础的公正思想,喜欢将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占为己有。

在自己害怕的人面前,他们会展现出一副亲密友善的样子,一旦那些能够制约他们的人离开,他们就会立刻露出獠牙,用极度高傲的面貌对待身边的同事或朋友。

经常与这样心口不一、心思虚伪的人在一起,我们也会渐渐受到他们的影响,产生过分自私自利的想法。

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并改变一个人的三观。这些喜欢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未必是与生俱来的小人,他们或许也曾有过相对善良单纯的时刻,只不过他们很快就被社会所影响,产生了扭曲的价值观念。

这样的人通常有这相对失败的成长经历,在童年时期无法得到家人的认可。

心理学家认为这类人相对扭曲的性格,有很小一部分来自基因遗传,其余的方面更多是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


正是因为他们始终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尊重,他们才会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过于敏感自卑的情绪,因为一点小事嫉妒别人。

某些性格相对极端的个体,还会为了得到这些自己想要获取的利益,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行为。

好在这类人的头脑并不算太过灵活,经常将自己邪恶的心思摆在明面上。

就算这样的人出现在你的身边,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你也能够及时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邪恶想法,并尽可能与他们保持距离。

丝毫不顾及恩情

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性情冷漠,从不将他人的帮助放在心上的人,也会给身边的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它们就像是东坡先生与狼、农夫与蛇等故事中的动物那样,不仅不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反而会毫不留情的伤害对方。

这类人通常以后只有极度自私的心理,怕有人在他们身处绝境的时候伸出援手,他们也不会对对方产生任何友善的想法,反倒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

有一部分情绪极为极端的人,甚至会认为那些主动帮助自己的人另有所图,或许正计划用这种方式伤害自己。

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忘恩负义的人已经成为了欲望的奴仆,他们只知道追求自己想要的财富或利益,根本不在乎对感情的维护。

心地善良的人被他们伤害过后,必然会立刻果断的离开他们,处处为敌的他们,也很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更多挫折。

总之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善良的好人或是完全邪恶的坏人,每个人都有相对善良或邪恶的一面。

正常的人在接受了社会教育后,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选择用正确的方法去追逐内心深处的欲望。

愚蠢的人却忽视了自己的社会属性,用不断伤害他人的方式为自己谋利。这样的人不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自然会遭到社会的唾弃。

同时他们作恶的行为也在不断改变自己在社会上的口碑与磁场,让他们更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挫折。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