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军、解放庙与解放路

 赫建 2023-02-10 发布于吉林

今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1933年6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从此,每年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人民军队和老百姓本是一家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中国有座独一无二的奇庙——“解放军庙”,该庙位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西沙湾。1949年9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率领的28军84师251团的官兵,分乘六艘木帆船来到崇武镇的西沙湾,准备参加解放金门的战役。当时有27名战士住在曾恨(曾阿兴)的家里,在敌机轰炸时,是战士们把小曾恨救了出来。当时的曾恨还是一个13岁的小姑娘。从此,小曾恨和解放军战士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一天,共有24名解放军战士在西沙湾畔为民捐躯,在遭遇敌袭的傍晚,崇武支前办派员前去处理遗体,老百姓也纷纷涌向那里,流着眼泪为烈士整容,并就地将他们隆重安葬。群众在“和寮宫”旁的沙冢边盖了一间12平米的的庙,摆上24位烈士的牌位,用来祭典。以供长期纪念。从此,民间尊奉他们为“廿四大人”。在小庙修好的第二天早上,曾恨的母亲就带着她来上香。从此,小曾恨天天来祭拜恩人。每年除夕,曾恨还要和母亲来为这些烈士守岁。后来便是曾恨带着子女来祭拜。1996年建好“解放军烈士庙”时,人们又将三位并不在西沙湾阵亡的解放军也“请”来,原本的“廿四大人”变成了“廿七大人”。同年秋天,“解放军庙”终于建成。这是一座既无和尚又无尼姑、也无菩萨更无神仙的奇庙。庙中央端端正正地摆放着27尊解放军塑像以及当年他们所乘的木帆船的模型。曾恨住在庙里,她每天早早地起床,在供桌前摆上清茶、供品,然后烧一柱香,默祈“国泰民安”。

全国解放后,为纪念解放军的功绩,各地纷纷将地名冠以——“解放”。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石家庄、广州、太原、乌鲁木齐、长沙、武汉、济南、锦州、西安、大连、镇江、长乐、盐城、泉州、衡阳、宁波、嘉兴的解放路等。据江西省地名档案资料馆记载:江西省共有“解放”地名97处之多。以“解放”命名的道路(包括街巷)53条,其中,“解放路”43条,“解放街”4条,“解放巷”6条,分布在南昌、新余、彭泽、鹰潭等32个县市。如广东东莞解放路,原名叫“高第街”;如重庆解放碑,既是碑名,又是地名,这在全国绝无仅有。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邹容路和民权路、民族路交界的十字路口修建精神堡垒。抗战胜利后,又修建抗战胜利庆功碑。解放后,人民政府将抗战胜利庆功碑改建为人民解放纪念碑;西藏拉萨的金珠路(解放路),“金珠”藏语意为“解放”;再如杭州解放路,原名叫“中正路”(以蒋介石名字命名),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人民政府将该路命名为“解放路(街)”。在这条路上,还有一座洋桥,原名叫“传芳桥”(以军阀孙传芳名字命名),也一并改名为“解放桥”。我儿时读书过的小学,原名叫“珠宝巷小学”,后改名为“解放路小学”至今。 

我收到长春赫建邮友寄来的1枚纪念片,邮资图案上盖有“长春解放花园”地名日戳。为了长春的解放,数千名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为深切悼念为解放长春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建长春解放纪念碑。1988年10月18日,在长春解放40周年之际,长春解放纪念碑正式竣工落成。解放纪念碑中心在贯穿长春市新民大街轴线的延长线上,纪念碑正面有彭真同志的题词“长春解放纪念碑”。纪念碑碑身背面,刻有长春市人民政府作的碑文:“向为解放长春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向为解放长春、建设长春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另外,我还收到四川江油周水勤邮友寄来的纪念明信片,片上盖有“解放南路”邮戳和杭州好友许明明从山西太原寄来的纪念封,封上盖有“解放路”邮戳。       

写于2017年7月25日10时

本刊宗旨:传播集邮知识,弘扬集邮文化,结交集邮朋友,共同发展集邮。谢谢阅读,欢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