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里忠心不二的奴婢有很多,例如皇后身边的剪秋,甄嬛身边的流珠,其次还有华妃身边的颂芝,并且她们都是主子的陪嫁丫鬟,都是从小伺候主子到大的。 丫头的性格跟主子的性格都差不多,颂芝跟华妃一样嚣张跋扈、尖酸刻薄,皆因当时的华妃宠冠六宫,集万千宠爱于一体,所以颂芝依仗着华妃的声势,把很多嫔妃都不放在眼里。 在华妃眼里,颂芝不过是一枚棋子,当年羹尧被弹劾,自己也刚复宠不久,此时华妃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为了试探皇帝的态度,华妃就把自己的心腹颂芝,送到皇帝龙床上。 皇帝当然知道华妃的用意,就营造了一种很宠爱颂芝的假象,目的就是为了让年氏一族放松警惕,好连根拔起。 在伺候皇帝洗漱的时候,颂芝对香料很熟悉,知道什么香料有什么功效,让皇帝很满意,皇帝看在华妃的面子上,直接越级将颂芝封为“答应”。这样的宠幸也让剪秋心里泛酸,她跟皇后倾诉:“这根本不合规矩”。 虽然颂芝深受皇帝宠爱,但不忘记自己的根本,她伺候完皇帝就立刻回到华妃身边,依旧以奴婢的身份伺候华妃洗脸更衣。 以至于到后来年羹尧被革职,年氏一族被抄家落狱。华妃也被贬为最末的“答应”,颂芝也依旧在她身边不离不弃,被祺贵人嘲讽,年答应跟她顶了几句,颂芝还要回头跟祺贵人赔不是,后宫本就是拜高踩低、弱肉强食的地方。 和颂芝相比,曹琴默要比她聪明好几倍,曹贵人作为华妃的得力干部,大事几乎是自己一人在背后出谋划策,其中沈眉庄的假孕事件,还有后来华妃惩罚甄嬛,以致甄嬛小产,曹琴默想了一个办法让华妃将功赎罪,这才无碍。 曹贵人虽然聪明,但太过理性,以至于她的眼里只有利益,为了利益可以背弃旧主,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 虽然曹贵人也有不得已的理由,华妃这么多年来一直把自己当狗使唤,且多次利用温宜来争宠,给年幼的温宜喂安眠药和掺了毒的木薯粉,导致曹贵人早已对华妃心生不满。 年氏一族被抄家,年世兰沦为“答应”,曹琴默有一半的功劳,是她跟皇帝陈述这些年华妃犯下的过错,才让皇帝有了废掉华妃和消灭年羹尧的理由。 年氏最后虽然沦为“答应”,但是皇帝并不想要年氏的性命,他想要年氏在后宫里平安的度过一生。 而此时曹琴默再三建议皇帝除掉年氏,只因害怕年氏东山再起会对自己不利,曹琴默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却丝毫不顾及皇帝对年氏这么多年的感情,最终她因背弃旧主,导致太后和皇帝对她起了杀心。 就如同太后所说:“皇帝既然觉得她忘恩负义,再三进言要害死旧主,那么哀家也觉得,像这样的人,还是不必留在身边的好,谁知道她睡在枕边脑中在想什么”。 其实皇帝也很清楚,年氏的本性并不坏,很多事情都是曹琴默在背后出谋划策的缘故。 她今天可以背弃旧主,将一手提拔自己的华妃拖入地狱,谁知明天会不会直接对皇帝下手,像曹琴默这样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的人,当然是一除为快的好,毕竟皇帝可是宁可错杀也不会放过。 曹琴默输就输在太过理性,太过算计,她错估了皇帝对华妃的感情,只知道一味保全自己的利益,反而是应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聪明过了头,就害人害己了。 反观来看颂芝就不同了,她虽然没有曹贵人聪明,但做事一向沉稳,她也有机智的时候,但她都是为了自己的主子,她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因此华妃死后,皇帝的那句“随她去吧”,印证了颂芝最后回归自由。 同样是华妃的棋子,一个背弃旧主,忘恩负义。另一个忠心耿耿,不离不弃,换来的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命运。 可见,做人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任何计谋和算计都不能毫无底线,不然最后赌上的,则是自己的全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