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禹山诗韵

 姜亚伟 2023-02-10 发布于河南

禹山诗韵

姜亚伟

民国《禹县志》体裁谨严,博赡行文,闳通醇厚,为前志所不比。牧禹官吏王桓武、曹广权评价《禹州志》称尤得文体,事实确实如此。纵观由王棽林纂修的民国《禹县志》,每卷均是篇篇成文,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志作中加入了文学色彩,收纳诗词歌赋等文学内容于邑乘,使得《禹县志》丰羽增色。以该志第三卷山志为例,此卷不但记载了禹州境内山脉支干离合之形势,更是复载文人骚客游眺文辞,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禹境之山,有名者何止百千,其要者名曰具茨,曰大騩,曰大鸿,曰崆峒,曰阳翟,曰云盖,曰书堂,曰大刘,曰角子,曰大雄,曰三峰,曰苍萃。

·徐明善《大騩层峦》有句:“碧嶂濛濛翠欲流,雨收石溜泻林邱。日光冷射层峦秀,云气晴薰古洞幽”;赵三聘句:“千寻碧嶂冲霄起,万叠晴光映日浮。鹤去巢悬天际月,龙归云度海天秋”;李嘘云句:“山岚欲湿彩云蒸,缥缈峰峦知几层”等都是描绘的大騩山景。

·张琰《月夜崆峒山阁》从不同角度再绘美景:“山半层楼起,登临俯碧栏。恰疑凌广汉,直欲跨飞鸾。月色当秋回,泉声入夜寒。崆峒仙迹在,笙歌渺难攀”。

描绘书堂山的有刘玉威《游书堂山》:最怜淡冶是春山,望里仙岩渺霭间。贪看石皴蟠绣岭,乍从云罅露松关。青溪曲向峰阴度,紫阁旋随磴道攀。山客无劳更授枕,聊赠短梦已惊远”。

描绘六盘山的有诗:“峭折千盘上,微茫一线通。马嘶清涧底,人语翠微中。仰面峰疑坠,回鞭路已穷。松间聊息影,谡谡下清风”。

描绘玲珑山的有诗:“灵境何年造,应有大劫成。天开旷士目,地驻法王旌。壮水铸山骨,枯枝绣石鲸。洞中深莫测,肯许世人行”。

描绘阳翟山的诗句:“云外阳翟山,实与嵩少接。山中采药人,能自辨苗叶”。

明末清初诗人阎尔梅《大騩山》:“叠阜重岗互换生,流泉无数远来迎”、《石门行》:“吁嗟石子之岧峣,石子斑斓夹前道。荒罅水泻声漕漕,蓊翳林莽剃不了”。既清新含蓄,又雄奇豪放。

分巡大梁道沈荃有近三十余首诗作讴歌禹境之山,其中《自密至禹度大騩石门诸山诗》就有九首,且佳句层出:“涧花不辨色,谷鸟自成声”、“松杉高蔽日,林开忽有天”、“暖日虫飞乱,空山雉雊清”、“虚怀观万汇,静里悟群生。溪水涓涓碧,将相濯我缨”。

举贤不避亲。《禹县志》纂修者王棽林也录入了自己的诗文。环山十里皆园墙, 风有清声月有光。谷鸟归来千树转, 闲花开遍四时香。晴云冉冉霏窗户, 雨水深深漫野塘。更喜天山图画里, 牧童点缀几牛羊”。王棽林除了录入自己的“自题何陋居”、“山居即景”、“题瓢海”、“消夏漫咏”、“乱石趴”等诗文游记外,还录入了侄女王瑞萱写的《云峰寨记》,其中有词句:“峻踞雄盘,峭杰参天,猿猴欲度,皆愁攀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勇夫重闭,仁者乐山”。

山志卷描写山峦的诗赋词章多与禹州悠远的历史文化有关,黄帝访道广成子出现在众多诗篇。如:“访道轩辕遗迹旧,至人大騩有神留。恍如远眺匡庐境,拟欲巢松最上头”、“鼎湖已远山仍丽,呵护神应在上头。大騩仙人何处游,轩辕问道有丹邱”、“闻道轩皇曾受箓,寻踪著屐想攀登”。还有关于上古隐士巢父和许由的诗句:“千里访隐迹,此地有巢由”。此山此诗此人物无不流露出禹州历史文化的深厚。

刘湛《游白沙》句:“远岫入青霭,寒流依白沙”可谓美极。当与“松间明月照,清泉石上流”媲美。

·乃贤《登崆峒山》:缘萝陟层巘,旷野浮云驰。飘风西北来,飒飒吹裳衣。气候倏变迁,中怀郁歔欷。路逢一道士,高结冠巍巍。恐是广成子,载拜欲问之。长歌入深林,弃我忽如遗。哀湍泻石磴,日落松风悲。灵踪渺难及,千载生遐思。”则表达了文人雅士融于大自然的归去来兮的愿望。

左絜矩的诗:“天中苍翠郁岧峣,黄帝遗踪世代遥。绝壁风云龙虎气,虚岩钟鼓鬼神朝。谁问至道留金简,尚有封祠奏玉箫。俯仰情深吟不尽,马头残叶乡山椒。”则又把理想与现实写的如此深刻。

游记也出现在山志卷中。陈嘉桓《游大鸿山记》、《游风后顶记》;孙至诚《玲珑山游记》、《自禹庙西行纪游》等皆为美文。“野花杂发,铺蔓草而成茵;山鸟乱鸣,随人语而答籁”、“山花摇曳,绿径葳蕤”。简直美不胜收,使人流连忘返。

禹州历史上有自然风光八景之说,关于山景的有“大騩层峦”、“三峰晓青”、“九山暮霭”、“箕山落日”,可谓占具其半。“晴峦迷近远,锦树杂丹青。笳吹林间发,霜砧野外听”、“三峰翠嶂曙辉明,秀色遥连宪节平。翔凤岭前云错锦,仙茅洞里风吹笙”是描绘三峰山的佳句;“夕阳西下来反照,岚光霞色满深林”则是箕山落日的描绘。

禹,山国也。仁者乐山,乐者歌之。

惟愿我禹州山河美丽,长歌当空。

                                                                 2023年1月2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