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推理之归纳

 培训班文摘 2023-02-10 发布于山西
感谢:暖同学整理 ()内为学员互动内容

今晚我们学习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和三视角智慧下的重生!

今晚我们也会撕开 '事实胜于雄辩' 这件皇帝的新装!

大家要思考为何我们一直就是觉得这些皇帝确实穿了衣服呢?

而且今天的很多作文教程仍然是,

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

很少有书说: 证明有预设?

(可能基于体制,只能这么教 。否则教会了学生,如何正确地思考,那么历史政治等 ,好些意识形态课程没法宣贯了,比如接触大量抗战史后,我实在不明白是如何得出抗战的中流砥柱的结论的)

一、

不只是中国,国外以前也是。

直到70年代,出来诠释学

和主客二元思维失败后才停止。

图片

(理科可能好一点,感觉涉及意识形态的课程,教育做不到所谓的求真务实 、客观中立 ,必然为教育的主导者服务。)

主要是以前有“客观事实”四个字!

量子力学出来,

人类的'客观思维'才悔改。

(观测者影响被测的粒子 ,最客观的物质上都这样 ,何况是历史政治等 与人关系紧密的领域 。比如历史, 所有材料都是比较客观的 ,但是都是在预设立场和观点的前设下编排和裁剪的。(也就是删除好些不利的材料) )

因为这是70年代科学发现,到中国,现在绝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

因为我们深受事实检验真理的影响!

(事实上是 ,事实是经过人为裁剪、 排列的部分事实 ,是为预设立场服务的事实。)

对,

事实经过过滤和剪裁了。

我们观察世界就有主动选择的,

这个选择受我们的预设影响。

(那佛教说 反所有相 皆是虚幻 (不可能有完全的客观) 很有洞见了!)

对的,

就是反对一个永恒的本质认识。

但是佛教的问题是进入极端化,

基本上完全只考虑主观了。

说是虚幻,就不行了。

图片

(嗯 ,在一定的范围不完全客观的认识已经够用了。)

对,

人类不需要完全的客观,

也不可能完全的主观。

(那儒家的中庸之道很高明了,对人来说刚刚好(平衡点)正合适、)

中庸之道,在中西都有,

圣经里也有合乎中道。

二、

  归纳推理,可以证明“天鹅是白颜色的”,但它不能证明所有的天鹅都是白颜色。就是说,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归纳推理的合理性也受到了休谟的质疑。休谟质疑的是,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它的根据是什么?

  虽然归纳推理推出的结论,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正确的,但是人们仍然对此深信不疑。虽然有可能存在着其它颜色的天鹅,但人们仍然深信“天鹅是白颜色的”这个结论是真的。

  那么,人们深信不疑的依据是什么呢?深信不疑的依据是,具体的个体事物本身,就蕴涵了这一类事物的共性,共性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事物之中。

这就是三视角的对比和变化。

  对事物之共性的认识,并不是建立在对具体事物的特殊性的认识之上或之后,如果说人们是在认识了诸〔杂〕多具体事物的特殊性之后才能认识这类事物的共性,那么,这根本上意味着不可能真正给出事物的共性。因为具体事物无法穷尽。如果说为了给出马的共性必以认识诸多具体马的特殊性为基础,那么我们压根就不可能给出马的共性,理由就是:我们无法穷尽对所有具体的马的认识。

这就是我们具有对三视角理论的信心

图片

  “天鹅是白颜色的”这个结论之所以被人们所接受,不是归纳,而是一个具体的客观事实。客观事实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一个具体的个体事例,就蕴涵了这一类事例的共性。由于这个人观察到的是这类动物的一个具体的个体存在,因此,他说“天鹅是白颜色的”这一结论就蕴涵着这类动物的共性。当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以及其他的人看到天鹅是白颜色的时候,这已经不是经验事实数量的增加,而是进一步的证实。每一个人的结论,都是对“天鹅是白颜色的”这一结论的证实。因此,当有人一提起“天鹅”,人们自然会说“天鹅是白颜色的”。从个别事例的观察中引出普遍性的结论,不是休谟说的“习惯”,而是具体的个体事物中蕴涵了这类事物的共性,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必然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天鹅是白颜色的”结论,便具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仅仅只是就这一范围而言的。这就是说,在这一范围之外,可能还有其它颜色的天鹅存在着。

这就是说我们天生对三视角具有一种信心

  科学发现,既不是归纳也不是演绎,而是能对“令人惊异的现象”作出合理性解释的假说,此后,这个假说如果能被实验验证的话,就上升为被人们普遍认可的理论。其实,这种实验验证的事例,并不需要穷尽所有的事例。比如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仅仅只是由于密立根实验和康普顿效应的证实,就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就是因为具体的个体事物中蕴涵着这一类事物的共性,这已成为科学理论成立的根据。

  因此,虽然归纳推出的结论有可能是假的,但它无法否认归纳推出的结论有可能是真的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既使有一个人仅仅看见了一只“白颜色的天鹅”, 这个客观事实,也不能因为没有证明所有的天鹅是白颜色的而被抹杀。

  在一定范围内,归纳推出的结论是正确的。无论是“天鹅是白颜色的” 也好,还是“天鹅是黑颜色的” 的也好,都只是就一定的范围而言的。脱离经验世界客观事实的制约,质疑归纳推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必然性,是毫无意义地。

图片

一定范围就是分布视角的翻译!

归纳推理的缺陷,演绎推理同样具有

  休谟之所以质疑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是认为归纳推理不具有演绎推理的特性,他是拿演绎推理的标准要求归纳推理。他认为演绎推理推出的结论具有普遍必然性。

演绎推理推出的结论,真得具有普遍必然性吗?

  其实不然,归纳推理的缺陷,演绎推理同样具有,它也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正确的!

  表面上看,演绎推理推出的结论具有普遍必然性,其实这种普遍必然性只是就一定的范围而言的。

这就是昨晚说的

演绎推理不能离开分布视角!

图片

  当休谟把目光锁定在关于事实的知识时,他深入探讨了因果关系的基础性问题,对因果关系的普遍必然性提出了质疑?

  “因为太阳照射,所以石头变热”,在这个例子中,休谟所要追问的问题是,这两种经验事实,对其中一个事实的说明夲身,并不能必然地得到对另一事实的说明。在这两个经验事实间,人们是如何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构成因果推理的呢?

  “按照休谟的标准,同样可以发问:因为太阳照射,所以石头变冷。这其中有什么矛盾吗?在这种同样可被称作'因果’的联系中,有什么理由阻止我们做出这样的判断?同样地'太阳明天将不升起’,这有什么不可能呢?你认为太阳明天将升起,只不过是根据以往太阳升起的经验,对未来事实做出的主观臆想,你会拿明天的太阳来反驳今天做出的'太阳明天将不升起’这一判断。

  但是,这一反驳是无效的,'明天’永远是我们无法实际经验到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只能生活在今天,永远无法僭越到明天,永远不能用经验到的事实来推测尚未经验到的事实。'太阳明天将不升起’真正要表达的是:根据经验和理智做出的因果推理(表现为因果关系的知识)没有保证其必然性的依据。一个合理的疑问是:所有依靠经验式推理的因果关系为何不能那样呢?”

休莫的问题是哲学无法回答的

  这就是说,休谟认为,根据经验和理智做出的因果推理保证其必然性的依据,应当符合因果推理的逻辑必然性,而不是客观事实。

  然而,休谟并不是要否定因果关系的普遍必然性,正如康德所说:“问题不在于因果概念是否正确、有用,以及对于整个自然知识来说是否必不可少(因为在这方面休谟从来没有怀疑过),而是在于这个概念是否能先天地被理性所思维,是否具有一种独立于一切经验的内在真理,从而是否具有一种更为广泛的、不为经验对象所局限的使用价值;这才是休谟所期待要解决的问题。”

  由此,我们可知,休谟要求的,根据经验和理智做出的因果推理保证其必然性的依据是:能先天地被理性所思维,具有一种独立于一切经验的内在真理,从而具有一种更为广泛的、不为经验对象所局限的使用价值。就是说是不受客观事实制约而为理性所随意思维的依据。

这就是休谟问题的关键!

图片

  既然休谟这样认为,那么一定是存在着,能先天地被理性所思维,具有一种独立于一切经验的内在真理,从而具有一种更为广泛的、不为经验对象所局限的使用价值的推理,根据休谟的标准,这就是演绎推理。休谟认为演绎推理推出结论具有普遍必然性。

  “在休谟看来,人类认识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观念之间的关系’,一类是'事实’。与此相应,人类所有的知识 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直观性和逻辑必然性的知识,包括直观、数学和逻辑演绎的知识,这是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另一类是需要经验才能做出判断的知识,它以经验式推理为特征,包括关于实际的存在和性质方面的知识,这是关于事实的知识。”

  关于事实的知识,具有归纳的性质,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属于逻辑必然性的知识,具有演绎推理的性质。休谟认为,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有与生俱来的必然性。

其实,演绎推出的结论的普遍必然性,仅仅只是就一定的范围而言的。

休莫的演绎推理解释是大有问题的!

我们以休谟认为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数学为例,看看数学是否具备“普遍必然性”?

  休谟说,“'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余两边的平方和’这个命题,便是表达这些图形之间的一种关系。又如'三乘五等于三十除二’这个命题,便是表达这些数目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类命题,只凭思想的作用就能发现出来,而不以存在于宇宙中某处的任何事物为依据。纵然在自然中并没有圆形或三角形,欧几里德所证明的真理仍然保持着它的可靠性和自明性。”

  这是不错的,但这有个前提,这只能在欧几里德理论框架下,只能在平面几何这个范围内如此。比如,“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可以说是欧几里德所证明的真理吧,“不以存在于宇宙中某处的任何事物为依据”,“只凭思想的作用就能发现出来”具有普遍的必然性,然而,罗巴切夫斯基却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而黎曼又认为三角形的內角和大于180度。

  欧几里德、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他们谁对谁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做实验。如果欧几里德﹐在一个平面内﹐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可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同样﹐如果黎曼﹐在一个球体的表面即凸面上,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可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大于180度”的结论;同样,如果罗巴切夫斯基﹐在一个球体的凹面上﹐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可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度”的结论。也就说,三个人的结论都是对的。

  既然如此,“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命题,就只能是就某一范围的三角形而言的,而不是所有,因而不具备普遍必然性。

三、自由讨论

王德生:

所以根据三视角智慧,任何数学真理都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而且有分布视角的。

一群羊加一群羊,等于几群羊?

桌面有四个角,砍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诸如此类现象,都表明作为“关于观念关系”的数学的普遍必然性是不存在的,它的“普遍必然性”,仅仅只是就一定的范围而言的。其它观念关系的知识也是如此,它们的有用性真理性也就是普遍必然性,都仅仅只是就一定的范围而言的。

因此,数学以及其它的观念关系的知识,与生俱来的必然性是不存在。演绎推出的结论,它的普遍必然仅仅只是就一定的范围而言的。

无论是关于事实的知识,还是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无论是縯绎推理还是归纳推理,推出的结论,其普遍必然性仅仅只是就一定的范围而言的。

休谟之所以认为,根据经验和理智做出的因果推理(表现为因果关系的知识)没有保证其必然性的依据,是以因果推理的逻辑性为标准的。

图片

  “因为太阳照射,所以石头变热”,在这一类例子中,休谟所要追问的问题是,这两种经验事实,对其中一个事实的说明夲身,并不能必然地得到对另一事实的说明。在他看来,上面的例子也可以这样说,“因为太阳照射,所以石头变冷”,因为在他看来,它的逻辑自洽性丝毫不比,“因为太阳照射,所以石头变热”弱,因而这在理智看来同样是完全可 以接受的。他的衡量标准就是,只要符合因果推理的逻辑自洽性就行,不管它是否与客观事实相吻合。他要求的,能先天地被理性所思维,具有一种独立于一切经验的内在真理,从而具有一种更为广泛的、不为经验对象所局限的使用价值,只存在于随意思维的观念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你可以说,“因为太阳照射,所以石头变冷”,“过去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明天早上 太阳不会从东方升起”。“过去手指靠近火总被灼痛,因此下一次手指靠近火不会被灼痛”,可以这样不顾客观事实地、不受客观事实制约地推论下去,因为它们同样符合因果推理,与之不矛盾而具有逻辑自洽性!    

  休谟的能先天地被理性所思维,具有一种独立于一切经验的内在真理,从而具有一种更为广泛的、不为经验对象所局限的使用价值的知识,是根本不存在的!    

 
  判断正确与错误的标准是客观事实本身固有的性质特征以及规律性,而不是观念的东西。无论是关于事实的知识,还是关于观念关系的知识,无论是縯绎推理,还是归纳推理,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经验世界,都毫无例外地受客观事实的制约,都只有在符合客观事实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所以,不存在客观事实一说就是因为推理因为分布视角变化而变化?)

对,

以上文章是我引用的。

大家注意分辨,

应用三视角智慧,

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缺陷,一切结论都具有。   

图片

  “波普尔认为'从逻辑的观点看,显然不能证明从单称陈述〔不管它们有多少〕中推论出全称陈述是正确的。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总是可以成为错误的。不管我们已经观察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波普尔把休谟的归纳问题说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归纳推出的结论,能够穷尽所有的经验事实,具有终极意义的普遍必然性。这正是传统思维模式的反映。    这种思维模式,只看到关于观念知识关于演绎推理推出的结论的真理性,而看不到它们的普遍必然性仅仅只是就一定的范围而言的;这种思维模式,只看到关于事实的知识关于归纳推理推出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合理的,不具备普遍必然性的特征,而不知道,归纳推理推出的结论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并不是归纳推理的缺陷,而是一切结论的特征。 
 
这是对的,需要在分布视角里面讨论对比和变化的关系!
一切结论的特征都是:不具备普遍必然性!
这样看来,三视角理论就会终结这些哲学家的争论了!
不需要再浪费时间了!
也就是无论演绎还是归纳,得到的结论都不是普遍必然的。

 四、

  我们认识所渉及的一切领域,无论是科学、哲学、文化、政治等领域,还是其它的领域,所发现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反映事物夲质特征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理的东西〔我把这一切统称为结论〕,都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    
 
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它有它无法解释的现象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它有它无法解释的现象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切结论,无一例外,都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都有它无法解释的现象和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个一定范围就是我们说的分布视角!
我觉得人类几千年就是希望自己建造知识的巴别塔!
如果你能发现一条普遍真理,就能发现第二条,第三条,……以致无穷的!
 
科学如此,
哲学如此,
神学也是如此。
 
其实我们不需要的,
因为新的知识总是继承旧的,不是完全否定的。
人类的知识体系是越来越完善和丰富,
就像三视角智慧是继承和发展。
 


(那问题是三视角本身是否也有使用的局限性呢?它是否也有自己的整体来说的-分布视角呢?感觉这个地方已经自己用不上给自己的批判了)
一定有的,
只是目前我们不知道而已。
或者只有当我们非常熟悉三视角智慧了,我们才能发现它的局限性。
或者说我们现有的分布视角下,它是有效的。
 
(那么是否可以说一切的理论都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
这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判断理论的真假具有三个视角。
现实是否和理论做出的预测符合,
这个叫做correspondence。
是否具有实用性useful,
是否带来人类知识系统的更大和谐Consistence。
三个视角是必须的。
 
但是任何一个都不充分,
加起来是否充分,我们不知道。
我们发现人类的知识里面没有哪个新知识不和老知识相关,
总是继承和发展
而且总是要保持已有的和新的成为一个互相和谐体系,即consistent。
 
实用视角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仅仅'有用'是争议很大的,
有用是指实用价值。
影响这个有长期的,短期的。

图片

如何选取呢?
比如很多人不信圣经的上帝,因为全能的神竟然给人类如此多的苦难。
他们无法理解,
其实这是一个价值和效果的个人选取导致的,
苦难带来长期和短期的不同的价值。
如果我们选取的是长期的,未来的价值,即新天新地,对苦难的接受就是祝福了,通向幸福的道路而已!
 
所以我们的价值观选取,即分布视角,会无形之中影响我们对对比视角的认定。
如何证实和评估猜想:真理的三个视角测试!
这是pike教授的理论,可惜的是英文三个tests:
1.correponds with actual existence
2.consistent with reliable knowledge
3.useful in solving problems
 
有用就是要求能够解决问题,
第二个是 和现有的可靠的知识系统要和谐。
比如昨晚的新的演绎推理的定义必须要包含已有的,
二元思维演绎推理的合理部分。
 
所以我个人对三视角的认定是:
它是一个智慧,而且是一个系统的智慧, 比以前的很多很多都要好!
目前我尚未发现其他实用智慧比它好!
将来的事情,我不思考!
这样就足够说服我们去学习和应用三视角智慧!
因为我们的人生就是需要这种智慧!
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智慧理论来解决人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不是一些单一的,只是零星应用的各种各样的智慧。
 
在我们的人生里面,
我们学过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智慧。
但是就我而言,
唯有三视角智慧是如此。
1.简单
2.系统全面
3.深刻
它简单就是大道至简,只有6个字 对比,变化,分布.
英文就是三个: Contrast, variation, distribution.
 
它全面,因为各个学科,各个事物,都必然具有三视角结构
否则我们不会,不需要,不能认识它
 
它深刻,可以层级细分,一直到你需要的落地层面!
它具有结构,但是不机械,具有开放性
和我们的生命的开放性一样!

图片

 
五、
 
大家举一些归纳推理的例子,现实生活里面的。
最好是你的推理看似正确,实际上错误。
推理就要从一个视角推到另外一个视角。
 
(贼的儿子还是贼。)
要有推理过程。
(南方的西瓜是甜的,北方的西瓜是甜的,所以全国的西瓜是甜的)
举一些现实生活里面的例子,经常给你带来人生错误的归纳推理。
 
三视角智慧是解决问题的利器,
举一些工作上面的问题推理。
我们拒绝抽象理论学习,
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
 
家长教育孩子,经常会犯错误,很多错误就是因为不正确的归纳推理引起的。
你们要举这些例子,
夫妻二人的关系也是经常因为错误的归纳推理导致破裂。
 
我们的目的是:
1.不是否定归纳推理
2.而是修缮归纳推理,使他变得正确
3.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思考
 
(我们上班时间是8点,每次小夏上班都超过8点, 每次迟到,一看就是不上心工作的人。)
(中学生打游戏影响学习,大学生打游戏影响学习,所以打游戏影响学习!打游戏不好!)
说点更加有个人相关性的吧。
一定要和你的切身体会紧密联系的,你的学习才会明白深刻。
 

图片

(小李业绩不错, 因为常常晚上加班, 我如果晚上加班业绩也肯定会好)
这是一个类比推理了
(某个人的升迁靠了关系,又一个人升迁考了关系……就有人说,这时代努力没一点用,就是凭关系。)
 
说一下,什么叫做推理?
很多学员不知道推理和判断的差别。
(推理是“使用理智从某些前提产生结论”的行动。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应用三视角解释一下,
什么叫做推理。
(从变化视角的具体事例推导到对比视角的特征。)
 不一定是变化视角吧?
判断,条件,结论都是对某个视角的陈述。
而推理就是视角之间的运动,
从一个视角运动到另外一个视角就是一个推理。
(是的,我刚才看错老师的提问了,看成归纳推理了。)
 
我们回到归纳推理,
我举一个例子,
大家分析这个归纳推理错误在哪儿。
2018年元月去火宫殿吃饭,感觉味道不好。
三月又去,吃得不舒服。
5月和朋友一起去,也是感觉到并不好吃,
7月,一位朋友邀请我去火宫殿吃饭。
我说,去过三次了,那儿不好吃,不去!
而80%的吃客对火宫殿很满意的,
请问我的归纳推理哪儿有问题?
 
(可能是你个人味觉的问题)
(忽略了个人的因素的影响(如对这个地方的菜过敏) )
(感觉好不好吃原因很多 比如当时的心情,个人的喜好,同行者的干扰等等)
你们要有抽象总结的能力。
 
(三次吃饭,感觉不好吃,这是三次具体变化这都是变化视角)
(火宫殿掌勺师傅是否在这段时间有变更也是一个因素)
有没有考虑分布视角?
(忽略了分布视角)
 
(以三个数据不能推论全部)
你仍然局限在归纳推理的有限性,这个不是问题。
归纳推理通常不会因为有限性影响正确度,
比如牛顿力学为何正确?
牛顿并没有实验每一个事物,
从有限推到普遍,有一些道理的。
否则我们就是否认归纳推理了,
我们的归纳推理错误不是因为它的有限性,而是分布视角的缺失。
归纳推理必须具有分布视角。
 

图片

所以在归纳推理里,三个视角都不能少。
其他的就是进入普遍性,
归纳推理就是从局部推到整体。
三视角归纳推理加上了分布视角,
加上了分布视角的局部就能推到加上了分布视角的整体。
 
有限的和其他的二者的分布视角不能不同,
分布视角必须具有相似性。
我们所犯错误就是经常忽视这个分布视角了,
 
大家举自己教育孩子出现的错误归纳推理例子吧。
一定数不胜数的,
很多的神学错误也是因为忽视分布视角,
大家反省一下。

六、

我们以前学习的二元归纳推理何时会有效?
(分布视角变化不大的时候,二元归纳有效)
对!
在哪些学科里面会有效?
(科学)
自然科学分布视角变化不大,
或者分布视角产生的影响不大  。
(我们常常用到了大活人身上忽视了分布视角的变化)
 
和类比推理有何关系?
实际上是不是一连串的类比啊?
你从三个推到30个。
是不是相当于从3个类推到 3,3,3,3,3,3,3,3,3,3
类比推理做10次啊!
 
(是特殊的类比,是分布视角变化不大的类比)
所以三视角归纳推理实际上就是一连串的类比推理,
只有把分布视角加上,你才能明白它是类比推理,
而我们所学的二元归纳推理就把这个隐藏了。
· 
 
 周迎志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教育专业毕业,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班主任,湘乡市政府连续三年立功人员。
 连续近20年,从全日制学
校到职培学校、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个学段,从支教贫困山区支教到应聘国际学校,一路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成为终身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自己也行在成长的路上。与前南洋理工大学博导王德生教授不断学习三视角智慧,并取得三视角讲师资格。
 2020年元月,在三视角智慧发明人王德生博导的指导下,成立颖德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立志寻找在人生方向、事业发展、亲子教育、家庭生活、阅读写作、科研创新等方面有晕痛苦的同路人,一起前行,建立三视角+自由平安喜乐的生活,拥抱美好的知识经济时代!
公众号:颖德创新文化科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