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陇上行(67)| 哈达铺为什么被称为红军长征加油站(三)

 新用户6003EQaZ 2023-02-12 发布于甘肃

<

!

 >

红军长征“加油站”

<

宕昌县

       “哈达”系藏语,为藏族同胞与客人见面时敬献的白丝礼品。明代在哈达川设铺,故称哈达铺。1935 年9 月红军来此时,哈达铺属岷县;解放后划归新成立的宕昌县管辖。

       宕昌为古地名,即“有日光的洞屋”之意,在《水经注》有记载。宕昌素有“药乡”之称。我们刚下高速,就看到楼顶上巨幅广告牌“中国药乡”。

       哈达铺虽是宕昌县北的一个小镇,但它位于甘肃南部的交通线上,是邻近几个县的物资集散地,也是回汉聚居比较集中的镇子,回民比汉人会做生意,因而商贸比较发达。

       中央红军当年到达这里时,这里有两三千人,镇上有条1 里多长的街道,两旁大多是青瓦房,小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川、陕、豫的客商也来交易,货物比较齐全,南北商品都有。

       当时的东西也很便宜,100多斤重的肥猪,只需5元大洋;1只肥羊只要2元大洋;1 元大洋可买5 只鸡,1角钱能买10个鸡蛋。红军指战员来到哈达铺后休整了两天。鉴于过草地以来红军的体力消耗很大,领导通令每个单位改善伙食,让大家吃好,并请驻地周围老百姓一起会餐。每个连队都杀猪宰羊,每顿饭三荤两素。每个单位都请一两桌客,比长征前过年还丰盛和热闹。几个月没吃油盐的指战员痛快地吃了几顿饱饭,还洗了澡、理了发,个个精神焕发,军容为之大振。所以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加油站”。

<

哈达铺的6天

>

      红军先头部队1935 年9 月18 日来到哈达铺,至整编后的陕甘支队离开,在哈达铺共6天时间。仅仅6天时间,乡亲们都舍不得红军离开,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到哈达铺之前,领导机关颁发了《回民地区守则》,红军严格遵守纪律,公平买卖,同老乡的关系很融洽。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是21日抵达哈达铺的,同张闻天住在一家叫“义和昌”药店后院的三间平房里。这间屋子里透出的亮光和侧影,是那么激动人心啊!


       周恩来与其他领导同司令部一起住在“同善社”内。在中央机关到哈达铺的前一天,毛泽东就收到了聂荣臻派通讯员送来的一张7月份的旧《山西日报》,上面载有国民党军队“围剿”陕北刘志丹红军的消息;同时还收到了原一军团侦察连在哈达铺获得的许多报纸,其中也报道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的消息。到哈达铺后,毛泽东未进给他号的屋子,就到斜对面的邮政代办所取来一些有关刊登红军活动的报纸,分给其他领导人翻阅。看到有关红军的消息,领导们极为兴奋,一致认为要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到陕北去,与那里的红军会合。”


       纪念馆有当时任中央红军总部作战参谋孔石泉的回忆材料——《确定长征最后落脚点目击记》,反映了当时红军领导人的心境。孔石泉写道:这个消息给历经磨难,几近绝境的中央红军带来了历史性的契机,就像在茫茫的夜空中找到了指路的北斗。彭德怀高兴地对叶剑英说:“这张报纸来得太及时了,中央已决定下一步到陕北去,去找刘志丹!” 

       22 日上午,党中央在毛泽东住处召开会议,在分析形势后,初步决定改变原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计划,到陕北去开创根据地。为了保证红军顺利进军陕北,会议按照俄界会议决定,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全支队约7000 余人(一说6000 多人)。

<

“到陕北去”是必然还是偶然?

>

       22 日下午,在老街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大会,毛泽东作关于形势和红军改编问题的报告。他说:一年来,我们走了两万多里路,打破了敌人无数次的追、剿、围、堵,过了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过了腊子口,现在坐在哈达铺关帝庙里,安安逸逸开会了,这本身是个很大的胜利。但是,国民党还把34 万兵力部署在陕、甘追堵我们,这对红军北上抗日是个严重威胁。我们要感谢国民党的报纸,提供了陕北红军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还说:我们目前人是少了一点,但少有少的好处,目标小点,作战灵活性大。我们现在比1929 年初红军下井冈山时的人数还多哩!胜利是一定属于我们的!
      在哈达铺还有红军长征的5 处旧址:“义和昌”药铺(前院辟为红军长征纪念馆,后院为毛泽东的住室和张闻天的住室)、同善社(中央红军的司令部,包括周恩来的住室)、关帝庙(开干部大会的会址)、邮政代办所和张家大院(1936 年8 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时的总指挥部)。

      虽然说是偶然得到报纸,发现陕北有红军,有根据地,消息得来纯属偶然,但它对中央作出决策的作用是巨大的。落脚点的选择,使中央红军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远征终于有了一个归宿。这是红军长征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为使陕北成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保存革命的基本力量,推动全国抗日民族运动高潮的到来,起到了关键作用。

温馨提示

图片 | 张玉冰

文字 | 网   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