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疳”,是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传统春节节庆习俗,深入民间,以至有“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的民谚。农历正月二十三,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前堆柴火,夜幕降临,万家篝火,照彻西北大地,壮乎美哉!我想任何一场篝火晚会都不能和它相媲美,可谓是大西北的篝火节。 农历正月二十三“燎疳”是西北春节的一个结尾,元宵节是社火表演的高潮,而正月二十三则是社火表演的落幕和结尾。不管是哪一种社火,在二十三的晚上都要装扮起来,挨家挨户耍社火,这叫转庄,转完庄后,将所有的社火道具交回社火头儿封存,自此社火队的成员就可以“各回各家”了。 这一天,城镇里到处都能看见拉着干柴的车辆在出售柴火,乡下到处可以看见割柴火的人。爬着树上砍些树梢子,去荒地里“搂”些野蒿子,带回来堆着“场”里,等着晚上吃罢饭出来燎疳。 吃罢晚饭,夜幕拉上,好戏就该上场了,孩子们一个个欢快地跑向柴火堆,等待着冲天的火焰燃起。一般燎疳的规模都由几家几户组成,人多了燎疳才热闹。打火机的小小火苗点燃干燥的柴火,火焰一寸、一尺、一丈的上升,火光冲天。年龄小的孩子由家长抱着,在火焰边上抡上几下,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们则毫不畏惧,卯足了劲,争抢着,奔跑着,撒开腿跑得欢欢地借助惯性从火上一跃而过,比试谁跳得精彩。 燎疳中,还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头发眉毛燎了,衣服燎了,裤裆燎开了,迎面撞上了,“绊”着火堆里了,这都是最常见的现象,虽然危险,但也不妨碍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二十三疳一燎,年就算彻底过完了,家里贴的对联,门神,福字,都要扯下来丢进火堆里,再扔进去一串鞭炮子,圆满直了。 最后柴火烧尽,大人们用铁锹把燃剩的带火星的灰烬轻轻扬起,类似于一场场绚丽的烟花。占卜一样的性质,寄托了农人希冀秋天丰收的愿望。人们依据火星的大小、形状来预测当年的五谷丰登。麦子花、荞麦花、大豆花、糜子花、玉米花……四处落下的火星,则要娃娃们一一用脚踩灭,这叫“踏鸡娃子”,其实就是防止引发火灾。当地上没有一丁点火星,这时“燎疳”活动才宣告结束,娃娃们也才回家。对大人们而言,燎过疳,也意味着过年的一切禁忌都解除了,闲散不得了,又要开始繁忙的春耕了。 (来源:合水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