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文龙|暖阳下,拥抱阁皂山

 120035948@qq.com 2023-02-14 发布于江西
暖阳下,拥抱阁皂山
文/谢文龙

万仞天然阁皂形,阴阳不似众山青。

一区海上神仙宅,数曲人间水墨屏。

此诗描绘的就是阁皂山,读后令人心驰神往。

阁皂山,又名阁山。打记事时起,一场透雨洗净空中的尘埃,天边影影绰绰现出一抹黛色的山峦。我好奇地问母亲:“娘,那是什么?”母亲亲昵地说:“是阁山。”自此,“阁皂山”就在我的心底潜滋暗长。

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郊28公里处,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恰逢冬日暖阳,我驱车来到阁皂山山麓,眼前楼宇林立,洁白的墙,翘角的屋檐;远处层峦叠嶂,风光旖旎。我舒展双臂,要给阁皂山一个熊抱。

穿过穹顶的门楼,顺着麻石铺就的小道拾级而上。一棵棵粗砺的古松虬枝缠绕,参天耸立。脚下的青石板路向前延伸,隐匿在莽莽榛榛的林木深处。拐角处,“一天门”赫然呈现:两根石柱挑着一根石梁,形式简约。相传宋代理学家朱熹进山,见隘口地势险要,夺口而出:“此乃一'天门’也”。嗣后就有了“一天门”雄踞于此。清光绪二年,一天门重建,立柱上镌刻楹联,因岁月侵蚀,字迹早已漫漶不清,整个石坊裹着古意盎然的历史印痕。

“一天门”,沿小径迤逦而行。阳光透过枝叶的罅隙,在石板上留下铜钱大小的光斑。俯瞰谷底,松篁涌波,沙沙声如细雨洒过,一条白练铺展在沟壑间,巉岩突兀,清流跌宕,似银线串起“投龙潭”“龙亭”“朱熹亭”等景点,一直到凌云峰峡口“鸣水桥”处,前端地势趋平,上游“葛憩源”与“九龙泉”两股水流在此交汇成潭,水势趋缓,波光粼粼。

“鸣水桥”,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得名在《閤皂山·八景记》有载:閤水源出九龙,依势西流,至凌云峰口,冲崖直泻,咆哮如雷。水上横卧一石拱桥,系宋政年间所建,曰“鸣水桥”。据传桥名由文天祥应道德宫方丈孙道士之请所书。该桥凿崖为基,石砌单拱,拱内侧镌刻楷书铭文记载建桥历史,两侧设石栏杆,望柱雕镂莲花瓣头,栏额、华板、地袱均为素面。脚踩着古朴的桥面,我臆想与历代大儒:朱熹、文天祥、解缙等邂逅,聆听他们的题章:“水流激石如飞雪,树影连山欲化云。”“蜀滩春潮壮,吴江起夜潮。”……

经鸣水桥,登九龙坝,过鲤鱼池,直抵“紫阳书院”。该院又名“道德宫”,坐落于骆驼峰南麓,朱熹曾两次应邀于此讲学。院内一株银杏树特别抢眼,相传为朱熹讲学时为创“杏坛”气氛而栽植,距今有近八百年历史。庭院虽破败,但古树参天,枝影横斜,我兀自读着枝柯上仅存的几片黄叶,期许能悟出这位伟大哲学家的睿智哲思,不禁肃然起敬。

不仅是朱晦翁,令我肃然起敬的还有“太极仙翁”葛玄及其侄孙葛洪。

站在“紫阳书院”高高的斜坡上,眼前殿宇成行,错落有致,红墙黛瓦,斗拱飞檐,那就是“大万寿崇真宫”,中心大殿“祖师殿”供奉的就是“太极仙翁”葛玄。葛玄,东汉著名道学家。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葛玄来到阁皂山腹地,见群山环拱,峰峦绵亘,遂结卧云庵,采药炼丹,悬壶施诊,引来求医问药、悟道修真者云集。葛玄既开创樟树药业之先河,又创立“道教灵宝派”。阁皂山因他而名噪天下。葛洪发扬先祖遗风,继续布道炼丹,种药行医,终成为东晋医药学大家,著有《抱朴子》道学经典和《肘后备急方》医学经典等巨著。樟树医药业自此由萌芽到鼎盛,据《清江县志》载:樟树镇江西一冲会也,山水环绕,舟车辐辏,为川广南北药物所总汇。如今的樟树市,早已荣膺“中国药都”的盛誉,“仁和药业集团”也跻身全省医药行业前列。

伫立在大万寿崇真宫巍峨的牌坊前,照门松秀颀挺拔为我讲述着真人丁令威虔诚礼朝的故事;鲤鱼洲清风吹皱的湖面翻跃着仙鲤舍身救主的传说;骆驼峰上捣药鸟婉转的啼鸣唱响一曲曲永恒的恋歌……金色的阳光下,我再次伸展双臂,陶醉在阁皂山一花一草,一沟一壑,一轩一榭奇幻的胜景中。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