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宁八零后:十五岁的小工 || 作者 郑忠信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3-02-14 发布于上海

十五岁的小工

作者    ‖   郑忠信

十五志于工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时却“志于工”了。

那年我十五周岁,初三毕业放假早,会有个长长的暑假,学习不好的我也面临着回家务农、搞副业的选择。

在姐姐的动员下,去搞副业挣学费。

“副业”是在叔叔的工程队,也在家门口,并且大哥是施工队长。不然我不敢去,爸妈也不会让去。个头已经是毕业照中快名列前茅了,体力可以轻松背动一百斤的麦袋子了,是上一年暑假在地里和麦场好好体验过的。

挥汗如雨

最吃力的活

自告奋勇的我独自去问叔叔,叔叔答应了,就到大哥跟前报到。这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家族里的哥哥姐姐们之前已有好多示例。

第一天去工地,大哥(后面就称队长吧)给我安排“伺候匠人”的活,也就是给砌砖匠人抄灰、抱砖,当小工。这个活其实之前干过,是前一年家里盖房时干的,所以干得得心应手。

没过几天,就要打灰了,用专业名词说就是浇筑混凝土,是工程队里最吃力的活。队长说的只要我打灰能坚持下来,就没问题了。

我没有担心,和老舍笔下的祥子一样没有担心,和他一样相信自己的体力。更何况队里还有几个身体单薄的女工。

活确实不算重,他们担心我吃不消,给我安排了最轻松的活,给搅拌机上洗砂。一把铁锨、一辆架子车和一堆洗沙便是我的阵地。跟前还有上卵石的,开搅拌机勾水泥的;罐口是几个小推车推灰的,楼下是四人两架往上翻灰,楼顶(是一层楼顶)还有好几个推灰和打灰的人,打灰采用“全家上”的人海战术。前台一把振动棒,后台一台搅拌机,这就是当时最先进电动工具和设备了。

中午自带干粮,喝水吃馍馍,休息片刻后接着干。我继续上洗砂,上料时仍然抓紧抄满,有空时则靠在车把上稍作休息。

天黑了,打灰没有大伙预想的进行快,才完成了一半,肯定得加通宵。队长让人去提饭,每人管一份炒面,吃完接着干。

昼夜鏖战

夏天的夜,天气凉爽,干活爽快。虽累依然干劲很足,时时仍有笑声、歌声、骂声。

慢慢地到午夜前后,天冷了,也累了,瞌睡了,停顿时我开始坐在车把上打盹。

翻灰的人最吃力,充当着卷扬机的角色,开始要求让缓,队长坚决不同意。“剩不多的一点活了,都加把劲两下就干完了,干完再缓!”

一个带领三四十人的工程队队长,是说一不二、人人遵服的领导。

都知道三两下干不完,可只能咬紧牙关、鼓足余力,去抄推翻搡。我眼皮打架、两腿发软,铁锨把越握越靠前,车里的砂更是越装越浅了。

坚持到凌晨三四点时,队长感觉都快撑不下去了,让大家睡两三个小时。

到哪儿去睡?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跟进了水泥棚,里面分外暖和,铺上水泥袋子睡在水泥上,已不管衣服头发沾满灰尘的事儿了。

第二天,休息几小时又补充了食物的我们,力气恢复得差不多了,“剩两三下的活”终于在中午一点钟完成。

酣畅淋漓

最喜欢的活

后面我还干过架子工和钢筋工的小工活,最喜欢干的就属钢筋工了。

钢筋加工厂里有一台勤劳忠恳的切断机,和一台平常不显身手的电焊机,还有一台似驴推磨一样的人力搅磨。

整卷的圆盘钢筋,一边在地锚钢板上卡紧,一边是四五人推转搅磨,把钢筋拉直。

拉直一批圆盘钢筋后,就要按料单下料。下料时就要用先进机器了。用切断机下料,我抬着一把钢筋的一头,师傅抬着一头,他还要量尺寸、操作机器。有次切断机不“忠”了,害得我用压剪铰了大半天。

喜欢干钢筋工,是因为能干一项技术活,就是打箍筋。在有轴的木案上,用师傅自制的角钢扳手,手工打箍筋,一把打两三根。既要打得正规,还要动作快,打多了会胳膊困,会胳膊疼,这也是个力气活。

刚学时只打一根都打不正规,还打得歪七扭八,合不了口。经过师傅耐心教,和自己的慢慢试验、摸索,我也渐渐学会了,正规了,熟练了。也高兴了,为自己加工的“艺术品”高兴,我的眼里打好的箍筋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日不出而作

最迈力的活

一天上十个小时班,小工挣十二元工钱,大工则是十八元,我们学生工挣十元五角钱,已经很满足,很高兴了。

上学前几天我辞工了,准备去上学。可那天大半天在下雨,下午放晴,却被队长“抓壮丁”了,被抓去卸水泥。

到工地,看见用篷布包住的满满两康明斯卡车水泥,队长上车清点,是六十吨水泥,也就是一千两百袋。我们八个人卸,其中两人在车上转接,其他六人在车下背码。

我傻眼了,心里算着一个人要背两百袋子,也就是两万斤,两万斤粮食有多重我是知道的。我有点胆怯,但不能退缩,队友们也在埋怨,但队长给我们鼓劲打气,并小瞧藐视两车水泥,还答应给我们加工钱。

还好车停得离水泥棚不远,背吧,调整好呼吸、步伐,以增加耐力,掌握好水泥放在背上最省劲的位置。心里一个信念:只要大哥哥们能坚持住,我就能坚持住,我不比他们差多少。

感觉水泥没有担心的那么多和重,两三个小时也就卸完了,如果卸五六个小时我们肯定吃不消。重要的是三个小时却挣了五六个小时的工钱,谁不高兴。

跑得快,是祥子的自信;背多负重,成了我的自信。

重担在肩,当你挑过之后,会更加有劲,会更加迈力,会更加有信心。

日落而不息

为了一碗饭

对于学业而言,因为我有搞副业的后路,未“置之于死地”,所以学业之路算是被我彻底封死了。

二十五年前的暑假搞完副业去上职高,再上高职,上完学仍去建筑工地。循环轮回,始终逃不脱搞副业的魔掌。

搞副业现在慢慢称之为打工了。打工也好,种田也罢,我们都是为了生活,为了一碗饭。

人人都知道,只有端好手中的一碗饭,才会有家庭和事业,才会有诗和远方,才会有“悠然见南山”,才会有心思谈古论今、舞文弄墨。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