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我在, 没有势力敢对中国动武! ”

 历史探奇 2023-02-14 发布于河南

“有我在,没有人敢对中国动武!”这是我国一位失踪了三十年的男子亲口说出的话,你以为他是猖狂吗?不,他带头研制了第一都核潜艇。

三十年对一个人来说是漫长而又难挨的,足以改变很多事情,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三十年并不漫长,但在这三十年间足以发生很多惊天动地的变化。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奉献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三十年,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联系起来。并且在三十年后,帮助自己热爱的中国提前步入了拥有核潜艇国家的行列,中国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新时代。

但正是因为他悄无声息的消失的这三十年,他成了家人,亲戚们所说的'不孝子’。

1924年2月24日,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于1945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1958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年仅32岁的黄旭华被派去执行机密任务,需要他赶快奔赴北京,并特意强调要马上动身,不能延误。

32岁本是一个男人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毫不知情的黄旭华连行李都没有拿,也没有和自己的妻女说声再见,就匆匆的走了。

到了北京,黄旭华这才知道自己被下达了一个多么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他要与一众骨干热吻一起学习核潜艇知识,且要制造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黄旭华面对这个可以改变国家命运的危急关头是十分激动乐意。但是他一想他一声不吭的就走了,他的亲人还什么都不知道,于是他想要写封信给家里人,但却被告知了任务已经进了保密环节。也就是说没有人再知道你的存在,黄旭华即使万般思念家人,也全然没有办法。依然坚定的接受这个伟大的使命。

内容图片

从此以后黄旭华犹如人间蒸发了一样,开始了他为国家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的奋斗了整整三十年,去北京之前黄旭华还是一个刚满而立之年的青年,当他再一次出现在人前的时候却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暮年老人。实验的基地是一个荒岛,踏入这个荒岛的时候,黄旭华有一种自己可能一辈子都出不去的感觉,但他并未有任何情绪。他认为只要能为祖国研造出核潜艇来,比一切都要值得。出于对这个任务保密的绝对性,黄旭华的整个团队都被送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荒岛上,生活和物质上的艰难辛苦不亦说。由于是在荒岛上,平日里所能用到的研发材料以及生活所需物资的运输充满了挑战。通常整个团队的饮食非常差,基本以糟糠,高粱米或者土豆卖白菜为主。基本上不到一丁点肉。整个团队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工作人员或多或少的患有些疾病。但是对于黄旭华团队最大的困难并不是生活上的困难,而是他们有一脑袋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去用,他们只能从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发表在各种报刊的关于核潜艇的只言片语的资料,他们自己摸索,靠学习美国核潜艇的玩具模型来推断出核潜艇大致的模型轮廓。此后便是对寻找来的各种数据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对比。由于当时没有精密的计算机,每一次的数值都是由团队的几组人同时进行测算,只有最终结果相同才可以继续下一步的研发,一旦数据出现了偏差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所以核潜艇的研发进度很慢,数十年来,一次又一次失败并没有让他们失去信心而是激发了他们从头再来的勇气。在1986年,黄旭华被批准返乡探亲。这时的黄旭华内心忐忑不安。三十几年自己了无音讯,而自己母亲九十多岁高龄一直在等着自己回家,而自己在这三十多年来没有进到一份孝心,这让黄旭华的心里十分惭愧。后来他的母亲才知道他的儿子是为了国家的荣誉才舍小家为大家的,也十分的理解和支持他。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最终我国的核潜艇研发团队以打破世界纪录的速度成功的研制出了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核潜艇,1988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导弹核潜艇进入了首次极限深浅试验阶段。黄旭华院士是一个让所有国人钦佩的伟人。'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祖国,忠于党,热爱人民,献身科学’——这是黄旭华院士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永远铭记您为我们祖国做出的伟大奉献而感动着。您是吾辈之楷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