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书(笔记之一)

 磐桓子 2023-02-14 发布于宁夏

  中国谋略、智谋的书很多,有《孙子兵法》、《鬼谷子》、《反经》、《简书》、《智囊全集》、《三十六计》等,《素书》是其中之一,又名《钤经》和《玉钤经》,也是一本神奇的书,全文六章,一千三百六十字,文章简短、字字珠玑。

  北宋张商英撰篇首提到,黄石公圯桥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西晋八王之乱,有盗墓者发现子房(张良)坟冢,从玉枕中获得此书,上有秘诫“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完整记载了《圯桥三进履》的故事,提到获得《太公兵法》。这是对此书的记载传说。

  张良帮助刘邦打下天下,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刘邦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晚年功成身退,云游四海,也是道家思想的践行。

  近代西学在国内流行很盛,尤其管理学,当阅读中国古人智慧时,发现管理哲学的西学,难以企及我国传统古书。简言之,西方倾向严谨细致的刻板推导,中国则是灵活多变的动态衍生,二者各有长短,但中国文化更深邃,因为是千年的实践与传承,透射的是历久弥新的厚重。

第一 原始章

1.1原文: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随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白话:道、德、仁、义、礼,这五方面是一个人整体的修为,道,人可以理解掌握的规律范畴,天地万物由道而来,却不知根本缘由。德,人的获得、懂得,让万物得以生养、存蓄、覆灭。仁,人可以亲近仁德,具体有慈惠恻隐的心里产生,伴随万事万物出现而生成。义,人可以适宜、顺应,通过赏善罚恶的决断,可以立功立事。礼,人履行的言行举止规范,就像夙兴夜寐的循环往复,可以构成人伦的秩序。这是要成为一个人的根本,少一点都不可。

体会: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思想在道家、儒家是相同的,在《道德经》和《大学》有具体描述。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其始终伴随国人一代代薪火相传。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成,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所以,失了“道”后就有“德”,失了“德”后才有“仁”,失了“仁”后才有“义”,失了义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后产生,而且是祸乱的起始。有先见之识,仅是“道”的浮华,而且是愚昧的始端。所以大丈夫立身淳厚,不安身浅薄;存心朴实,不安居于浮华。所以舍弃后者选择后者。

原始章开篇明义,就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这五个根本有问题,成败奸邪也就此确定了。德才兼备是圣人,无德无才是愚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无德有才是小人。德才兼备,德为先,也是该书秘诫的原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