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看到牛逼背后的苦逼》

 斐言乱语 2023-02-14 发布于湖北

选择看到牛逼背后的苦逼

    在母校南昌航空大学校庆70周年来临之际,母校举办“南航青年说”栏目,邀请往届校友为以在校师弟师妹为主的校友做主题分享。接到通知时,我正准备出差,但是想着能为校友们做点事情,我就愉快的答应下来。分享的时间定在周日晚上起点,主题是“创业创新”,驱车出差的路上,我一直琢磨着要讲些什么,车到目的地后,基本上有了一个轮廓。

    到了出差目的地后,开始办公事,一件接着一件,等办完事回到宾馆,已经下午三点,为了整理思路,我拿起了一本小说,把剩余的部分用一个小时读完。接下来我拿着稿纸,快速的写起了提纲,提纲写完,又马上开始制作PPT,还好手不算太生,到了六点还有一个小节没有做完,就下楼去找点东西吃。宾馆所在的位置在一个建材城,简陋的食物激发不起我的胃口,干脆买了一包方便面。方便面泡上后,还没有吃几口,还差三分钟分享的时间就到了,我赶紧打开腾讯会议。做联络工作的师妹发微信说,如果我没有准备好,就让排在后面的优秀校友先讲,没有时间回复,我直接给主持人讲,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

    前面做了自我简介和创(从)业历程,大概花去了三分钟的时间,学校给的分享时间是三十分钟,实际上我用在讲课的时间约34分钟,超长4分钟应该不算事故。等其他两位校友分享完成后,我对当联络人的师妹表示答谢,师妹发来了一张截图,是其他的师弟发来的,说我讲的很好,他很有收获,我对师妹表示感谢。同时,我也发了一个朋友圈嘚瑟了一下。这两年,由于工作越来越忙,出差越来越多,外出讲课的时间少了,而且我对讲课也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但是为校友做点事情,我是非常乐意的。

   昨天的课程,我大约花了一天时间来构思,半个小时打提纲草稿,一个半小时做PPT,用半个小时左右来分享,累计花在这堂课的时间不到三个小时。但实际上,为这堂课程的付出不仅仅是这些。铺垫了这么多,实际上以上都不是我所要表达的重点。

    首先我要解释下,为什么我一个小微企业的老板要去讲课。曾经上过一堂资深讲师的课程,他说中小企业做大的问题,就是员工用的太过,而培训太少。我们都知道,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而培训工作,只能由老板来当,对于一个成功的的企业来说,老板应该是一名校长,一名称职的老师,于是我开始暗暗的下决心,我要成为一名好的讲师。

    为了讲好一堂课程,我的付出或者准备工作远远不止如此,下面我讲讲我为了讲好一堂课所做的努力。

     一准备素材

    要讲好一堂课,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甚至还要言之有趣。我们很多人讲课,或者讲话,容易卡顿,讲话不流畅,带很多的口头禅,甚至还有脏话,这绝不能用一句“不小心”或者“没在意”搪塞过去。我以前讲话,嘴巴里也会冒出来“他妈的”、“哪个”、“接下来”等口头禅或者脏字,但是现在已经很少了,现在讲课还比较连贯,不恰当的停顿也相对少了很多。变化的根源,实际上来自我近几年的阅读,我粗略估算了下,自2016年以来,我读的各种书籍大概有800本之多,2017年以来,写下的各种小文章累计有80万字,听过的书,也有近500本,在20162021年,我基本上每年都会报一个总裁班学习。脑袋里的词汇量多了,讲话就不会忘词;华丽精准的词汇多了,留给口头禅和脏话的空间也就少了;演讲稿准备的充分了,也就不会跑题超时了。

    一堂成功的课程,需要长年累月的准备。

    二培养勇气

    国人保守内敛的性格特征,使得很多人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表公开讲话,想当初,我也是如此,讲话忘词,耳红目赤,言不由衷的毛病总是在犯。要讲好一堂课,第一步是要勇敢的走上讲台。记得2018年的时候,武汉天使创始导师团征选导师的时候,我感觉这是一次机会,在遴选前的一年,我大约在各种平台讲授了有6堂课程,最终在2019年我顺利入选。有了导师的证书,讲课就名正言顺了。今年,一位业内的朋友邀请我到他们公司的大讲堂去授课,朋友的公司规模很大,但是我不是特别了解,去了后才发现会场大约有200人,公司的高管基本上都到场了,我讲的是跟营销相关的内容,底下做了近十个销售公司的经理,不过还算好,一堂课讲了三个小时,也坚持了下来。时间再往前推,当时为了练胆子,各种的沙龙我都主动要求上去分享,甚至还客串了好几场较为大型会议的主持,不过效果都还不错。

    要提升勇气,首先要“脸皮厚”,其实我们每个人更关心自己,对于别人的表现,或者出丑,在很短时间就抛在脑后了。

    三不断实践

    要讲好课程,除了素材和勇气外,还需要不断的实践。

        2019年那一年,我累计讲授各种创业创新类课程14讲。我讲授的课程,一般只会讲两次,一次在公司内部培训,第二次稍微修改在公司外讲一次,我用这种方式逼着我自己增大输入量。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南民资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需要从校外找一个老师,讲授关于和环境工程实践相关的课程,朋友推荐到我,我匆匆应战,每学期24节课程,分8次讲完,课程安排在周内的晚上。当课程开始半个月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也需要老师讲类似的课程,朋友找到我,我也承接了下来。2019年和2021年的9月到11月,我同期担任两所大学的两门专业课程,每周两次课,6个学时。到了上课那天的下午,我基本上顾不上吃饭,就匆匆的往学校赶,每次要在台上站三个小时,还好我最终坚持了下来。

    我2014年创业,2015年后,公司就制定了会议制度,贴打不动的每周一或者第一个工作日开会,基本上都由我主持。会议时长分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为了主持好会议,开好会议,如果没有外出或者应酬,每周日的下午和晚上我都会在办公室进行思考和准备会议提纲,慢慢的,会议的时长基本上跟我开会前预报的时长基本一致,该进行的议程都能完成,不超时和不提前结束。

    任何一项技能,从生涩到熟练,还需要大量的事件,不间断的实践。

    任何光彩照人的背后都有无限的付出(辛酸),写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朋友有所启发。不要只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打,我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想要有多大的收获,就需要有相应的艰辛的付出,这个世界没有捷径可走。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赞让我知道您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