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淞沪会战的后果与评价

 兰州家长 2023-02-14 发布于甘肃

对战局的影响

淞沪会战挫败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胜之战略意图,迫使日军在华北战场上转攻为守,在青岛地区暂停军事行动,打乱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之全盘计划,使他们未能3个月灭亡中国。从国际上来说,使中国财政部长孔祥熙在欧洲之行中借到大笔贷款来购买武器:从英国借到1亿3千5百万元,从瑞士和荷兰财团借到2千3百万元。从捷克斯洛伐克之斯科达工厂借到5千万元。它是中国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之历史转折点,在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国民政府各部门加紧实行军事管制,全国都在动员年轻人接受军事训练。

文章图片1

白崇禧对淞沪战役之检讨:“对日军之检讨:1. 敌人利用淞沪沿海之形势,发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之威力,以装备之优良,训练之纯熟,发挥各兵种在战场上之战力,予我军创伤甚重。 2. 日军官兵在战场上均能发挥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有武士道与大和魂之精神,彼虽为我之敌人,亦应取其所长而效法之。 3. 敌人之纪律太差,对民众奸淫、掳掠无所不为。我军虽装备不如敌人,因日军之行为所激起同仇敌忾之心理,却为抗日战事中激发精神之利器。

对国军之检讨:1. 国军官兵深具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于淞沪战场虽制空、制海权操之于敌手,而我方之装备训练亦远不如敌人,然我军悉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相抗,其视死如归之精神可歌可泣。 2. 我军以劣势之陆军装备,抵抗敌军海陆空联合作战之优势,所凭借的全是爱国精神。自8月13日至11月9日将及三个月,我军伤亡虽重,但敌人损失也不少。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 3. 我军因无空军掩护,炮兵又少,攻坚非常困难。抗战期间,我军攻陷敌人坚固阵地之战役,固不乏其例,如昆仑关与密支那两埸战役,但终属少数,考其原因乃在于武装不如敌人。 4. 日军炮火猛烈,又有空军掩护,我军进攻效果很少。 5. 我军训练远不如敌人,使用同一武器之命中率亦远逊于敌人,步兵对轻重武器因训练不精,不能使用自如。未发挥较大之威力。”

文章图片2

外国列强认识到,一旦日本胜利,在华利益是得不到保障;通过国际联盟、布鲁塞尔之九国会议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强力声明,正式谴责日本侵略。中国军队之牺牲精神和战斗能力,赢得各国军事观察家高度评价。中国赢得世界人民同情和声援,他们充分了解中日战争第一个大战役,因为战争是在一个国际大港口进行。

英国《泰晤士报》1937年10月28日社论中说: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阵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1937年10月,英国不希望惩罚日本,促成九国公约签字国之布鲁塞尔会议,由美国牵头,邀请苏联参加,日本和德国没有出席会议;在意大利反对下,会议只通过一项敦促“和平解决”之决议便休会。英国《新闻纪事报》10月28日社论也说:华军在沪抵抗日军攻击之战绩,实为历史中最英勇光荣的一页。

文章图片3

淞沪之战,日军共投入2个军9个师团约30万人,比整个华北战场日军全部兵力多出2个师团。10月,日本恢复对华北攻势。经过3个月战斗,日军伤亡10万多人,令速战速决、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的意图失败,提高了中国国民抗战斗志与士气。11月8日,板垣师团开进山西太原。

总计国民政府在这场战争除了中央军外,先后各派系部队共78个师、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力总数60万人以上。精锐部队如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以及久经训练、装备精良之财政部税警总团都被全完消灭,国军总共牺牲30多万人。

文章图片4

此外,《李宗仁回忆录》中指出:“当时我军参战约五十余师,战斗兵员在六十万左右,约全国兵力的百分之六十。当时淞沪战场离苏嘉铁路第一道国防线尚有百余华里。投入战场人数既多,然而上海是十里洋场,四面平旷,无险可守,日军陆海空三军的火力可尽量发挥。我军等于陷入一座大熔铁炉,任其焦炼。敌方炮火之猛,猛到我炮兵白日无法发炮,而夜间又无法寻找目标,只是盲目轰击。所以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来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

蒋中正知道国军只有极小机会获胜,上海将会失去。12月6日,蒋介石从武汉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分析中国面临之问题,并保证要继续抗战。1938年11月28日,蒋在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开会训词:(敌人)乘虚在杭州金山卫登陆,这是由于我们对侧背的疏忽,且太轻视敌军。所以将该方面布防部队全部抽调到正面来,以致整个计划受了打击,国家受了很大的损失。这是我统帅应负最大的责任,实在对不起国家!

文章图片5

冯玉祥说:“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3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只援5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半,填进去就熔化了!”

除了军队的耗损以外,淞沪会战后期毫无章法的总撤退使整个战线完全溃散。11月10日早上,蒋急忙下令从上海撤退,整个撤退乱成一团,最后,撤退变成了“溃败”。日后创造长沙大捷的名将薛岳回忆11月11日傍晚,他正在安亭司令部与67师师长黄维通电话时,突遭日军攻击,通话中断。他急令特务营抵抗,同时率人员撤退,特务营全部牺牲。途中雪铁龙车又遭日军袭击,司机、副官和卫士全部中弹殉职。此时薛岳正感冒发烧,急忙打开车门,跳到路旁的稻田中,游过河沟幸免于难。薛岳爬上河对岸后,又乏又冻,加之重疾高烧,躺卧在公路边,幸好国军五十四军十四师一支部队恰好经过,被送至昆山疗养。

文章图片6

胡宗南随第一军撤退到青浦西北,司令部和警卫连几被全歼,牺牲巨大,身边只剩下几个人,他在11月20日致信戴笠说:“黄埔部队多已打完,无人撑持,其余当然望风而溃矣。”甚至有人指出10年后蒋在淮海战役惨败的影子,早在1937年岁末就曾在上海闪现过,“在同一地方连连摔倒,这是蒋中正军事上最拙劣之处”。随着战争进展,中国不得不得不从全国各地调集精兵来补充严重损失。

淞沪会战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及其军队崭新一面,使人们看到日本军事力量在有利战略形势下用三个月才占领上海。12月13日,日军打入南京,洗劫难民,奸淫掳掠;国军撤退时遭受损失,有些人来不及撤退。

中国工业实行军事管制,数十万人修建新军事公路连接苏联;立法院院长孙科前往苏联、英国和法国,争取支持中国长期抗战。从政治上来说,使国内动摇分子也有信心,认识中国力量。

文章图片7

对中国政治的长期影响

各种抗日政治派别代表在武汉商讨联合行动之措施[。1938年1月15日,根据中央政府特别授权,晋察冀边区政府在五台山正式成立,在山西、察哈尔及河北省共拥有10万游击队员[。淞沪会战后大量的游勇散兵,国民政府无力加以收编,因此成为各地土匪游击队造成后方百姓的困扰,或者被中国共产党加以吸收,使得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实力急速强化,到1940年7月7日时八路军、新四军已发展到五十万人。

阵亡将军

  1. 朱耀华中将。字强生,湖南长沙人,国军第78军第18师师长。1937年10月24日拂晓,日军在150架轰炸机,10余辆坦克掩护下,集中兵力猛攻18师驻守的大场镇,18师官兵苦战3日,万余官兵牺牲,大场镇失守,举枪自尽殉国。
  2. 吴克仁中将。字静山,黑龙江宁安人,满族,保定军官学校5期炮科毕业,国军第67军军长。所辖107 、108师是淞沪抗战中最后赶到战场的原东北军主力,1937年11月8日拂晓,日寇柳川第10军主力渡过黄埔江。9日,吴将军在掩护上海守军撤退时,在白鹤港遭到日军便衣队袭击,壮烈牺牲。
  3. 路景荣少将。江苏武进人,1902年生,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98师583团团长,师部少将参谋长。1937年9月10号在上海月浦与日军激战中牺牲,时年35岁。
  4. 李友梅少将。字竹三,广东五华人,1908年生,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1军第1师第4团团长。1937年9月18日,在淞沪会战顾家宅之役中牺牲,时年29岁。
  5. 杨杰少将。字子英,河北容城人,1895年生,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1军第1师第1旅副旅长。1937年10月11日,在淞沪会战顾家宅之役中牺牲,时年41岁。
  6. 庞汉祯少将。字胤宗,广西靖西县人,壮族,1899年生,广西陆军讲武堂及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毕业,国军第7军第21集团军第170师第510旅旅长。1937年10月23日下午3时,在陈家行指挥战斗中,被日军火炮击中牺牲,时年 38岁,后追晋陆军中将。
  7. 秦霖少将。字松涛,广西桂林人,1900年生,广西陆军讲武堂毕业,国军第7军第171师第511旅旅长。1937年10月23日,秦霖将军在日机轰炸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后追晋陆军中将。
  8. 黄梅兴少将。字敬中,广东梅县客家人,1897年生,黄埔一期毕业,国军第9集团军第88师第264旅少将旅长。8 月14日下午3时许,黄梅兴将军亲临前线指挥,在爱国女校附近被日军迫击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年40岁。一同殉国的还有旅部参谋主任邓洸中校及通讯排官兵30余人。黄梅兴将军是淞沪抗战国军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后追晋陆军中将。
文章图片8

黄梅兴少将

  1. 宫惠民少将。字剑豪,广东曲江人,黄埔四期毕业,国军第4军第90师第270旅旅长。1937年10月28日在嘉定清水显牺牲,时年31岁。
  2. 刘启文少将。河南南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国军第67军第108师第322旅旅长。1937年11月8日在石湖荡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3. 蔡炳炎少将。字洁宜,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毕业,国军第18军第67师第201旅少将旅长。淞沪抗战中有“血肉磨坊”之称的罗店争夺战中,8月27日晨,蔡炳炎将军亲率402团两个营攻击罗店日军,不幸中弹阵亡,时年35岁,后追晋陆军中将。
  4. 吴桐岗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参谋长,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5. 邓玉琢少将。辽宁东港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参谋长。1937年11月9日在上海松江与敌激战中牺牲。
  6. 朱之荣少将。辽宁人,国军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旅长。1937年11月10日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牺牲。
  7. 李伯蛟少将。湖南邵阳人,早年投军,国军第28军第63师第187旅旅长。1937年11月在上海金山卫阻击日军登陆部队,激战中牺牲。
  8. 吴继光少将。江苏盱眙人,1903年生,黄埔二期毕业,1937年11月11日在白鹤港与日军激战中牺牲,时年34岁,后追晋陆军中将
文章图片9

国防线的缺陷

国防线原是由德国顾问实地勘查所设计,但规模庞大非中国财政所能负担,于是参谋本部李青等人参照德国规划,拟定出折衷方案的国防线。国防线的工事掩体、交通壕多来不及完成,或找不到掩体、打不开暗锁,部分工事构筑位置、品质不符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