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高参88 2023-02-14 发布于上海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大光明电影院,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盛名,它始建于1928年,由中国商人高永清与美国人亚伯特·华纳(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公司华纳兄弟的创始人)合资成立。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电影院的开张剪彩;1933年,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重建。大光明电影院是亚洲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和亚洲第一座立体声电影院。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大光明电影院始建于1928年。当时的潮州资本家高永清联合部分外资将静安寺路的卡尔登跳舞场改建为影院,命名为“大光明”。当时的大光明电影院设有茶室、酒排会室、吸烟室、等候室。在1933年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L.E.HUDEC)设计重建。重建后的大光明电影院凭借着自身豪华的设施成为了远东第一影院。1989年大光明电影院被评为上海重点保护文物。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卡尔登大戏院,位于上海黄河路21号。始建于民国12年(1923年)2月建成,由匈牙利设计师拉斯洛·邬达克设计,业主为英籍粤人卢根,首任经理聘英国人担任 。民国24~26年,话剧团体不断在此演出,被誉为“话剧大本营”。七七事变后,当时的经理曾焕堂积极参与话剧界抗日救亡活动,卡尔登大戏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支持话剧、电影界联合创作排练《保卫芦沟桥》的演出,民国26年8月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组建13个救亡演出队,20日在此召开大会,宣布各领队和队员名单,分赴各地。10月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成立大会在卡尔登大戏院召开。“孤岛”时期,周信芳领导的移风社在此上演进步京剧。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1959年复归市文化局领导,1985年起归市演出公司管辖,是上海话剧演出主要场所之一。剧场在解放后经多次大修,添置舞台设备,改造化妆间,更新冷暖设备,80年代设120回路柜式可控硅电脑总控调光设备,为上海首家。长江剧场历经70年,终因建筑陈旧于1993年4月停演,年底由市演出公司与香港鸿翔娱乐公司合作组建新长江文化娱乐公司,筹建新场,遂被拆除。2016年底,长江剧场启动装修工程,2018年底竣工,新生的长江剧场总建筑面积达为3055平方米,以“红匣子”和“黑匣子”两个小剧场的新生面孔焕发生机,观众容量分别为230和100人。全然一新的长江剧场创新、实验、先锋为宗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换。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大上海电影院位于西藏中路520号(原西藏中路500号大上海大戏院)开设在西藏路闹市中心,英文名Metropol乃大都会之意。与大光明新院同年建成,又相距不远,建筑华丽,时人谓可与大光明媲美,其设计由近代中国最大的华盖建筑事务所承担,主要建筑师有赵深、陈植、童集等,都是美国宾夕池尼亚大学的建筑硕士。而大上海的设计是由陈植所主持,这位建筑大师1998年96岁,是我国早期建筑设计师中硕果仅存的人物。华盖建筑事务所成立不久,就拿出被建筑界誉为“醒目绝伦”、“匠心独具”的作品,显示我国建筑师的力量。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大上海大戏院到1956年,改名为大上海电影院,“文革”时曾改名为“遵义电影院”,1972年仍恢复为大上海电影院。文化大革命后,在对这座第—流的影院建筑进行修缮时,对其局部改动很大,引起建筑界的不满,大家希望能恢复这幢优秀近代建筑的原貌。21世纪初,在原址上推倒重建,故而现已被上海市地方志列为上海湮没建筑名单中。在老建筑保护中又是件“乌龙”事。1989年列为优秀历史建筑,重建后又改变了原样。重建后的 大上海八根墨色玻璃方柱改为水泥柱。5层改成8层。重建后的大上海电影院目前是一家五星级影院,位于该大楼的8楼,共有5个现代化影厅,可以容纳680个座位。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和平影院原名和平双厅电影院,是一座具有60年历史的知名影院,它的地理位置、软硬件设施在全国数一数二。影院有5个单厅,共七层,是座集休闲、娱乐、餐饮、观光为一体的高科技影城。第一层是设计前卫、精致典雅的圆形大厅,直接与来福士广场购物中心和快餐店;第二层是个可容纳400人的巨幕电影厅,从加拿大引进的IMAX巨型银幕宽20M(相当于六层住宅楼),高15M(相当于篮球场宽),极巨视觉冲击力,在上海众多的影院中独一无二;此外还有咖啡厅;环境幽雅,是休闲聚会的好去处。第五层是3.5毫米数码立体声电影院,声像效果具佳,可容纳观众400人;第六层有三个电影小厅,可以容纳200多人。层面上有80平方米的观光透明玻璃圆厅和屋顶花园。影院在西藏中路一侧设有两台进口观光电梯,可送观众直达屋顶的空中花园。一层至两层设有自动扶梯。建成后的这座高科技影城集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市民消费休闲的理想去处。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新开业的和平影都,由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全资倾力打造,与来福士广场购物中心相邻相通,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有5个电影厅,973个座位,是一家集电影、餐饮、购物、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和平影都定位时尚,主流观众多为都市白领和时尚年轻一族,现代的硬件设施和时尚化的服务成为上海电影市场一大亮点。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南京西路444号远东第一流的“仙乐舞宫”。仙乐斯舞厅建筑占地4亩多,还装了中央空调,号称是“上海500人的避暑胜地”——1936年,全上海仅有汇丰银行、大光明电影院和仙乐斯装了中央空调。1950年以后,仙乐斯兼营书场,“文革”期间,更名为风雷剧场,多演儿童木偶戏专场。1995年仙乐斯舞厅建筑拆除,而后的仙乐斯广场以前生之旧名维持着仙气。上海影剧院历史(一)自1950年6月起,仙乐斯兼营书场以维持开支,到1953年,舞厅宣告停业,改为“仙乐书场”。经过改造,设有座位612个。1960年改为木偶戏专用剧场时扩大了评弹演唱舞台,装上高3米、宽6米的活动台口供演出木偶戏用。剧场虽归属木偶剧团,仍兼供评弹演出。1964年,曾经的静安寺路444号,“仙乐斯宫”的所在地改头换面,这里成为老少皆知的看杂技表演的固定场所。1979年,杂技场重新翻建成圆形的上海杂技场,1995年这里建筑全部拆去,建仙乐斯广场(高层建筑)。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南京西路原上海美术馆.1978年12月,金山农民画第二次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上海影剧院历史(一)红旗电影院是新闻记录片专场影院,西藏書场位于上海西藏中路447号。前身为民国29年(1940年)建成的米高梅舞厅。1949年评弹进入,只唱日场,称米高梅舞厅书场;1954年1月舞厅停业,改为米高梅书场;1956年改名西藏书场,设座位750只,后扩大至910只。上海影剧院历史(一)中央大戏院是一座在时代脉搏上成长起来的剧场,从影院到影戏院兼营再到剧院,见证着现代艺术的发展。1922年,剧场的前身申江大戏院建成,中国第一部伦理电影《孤儿救祖记》曾创下了当时最高的票房纪录,成为上海影院史上第一家“国片之宫”,1925年明星公司联合五家戏院组成中央电影公司,专映国产电影,剧院遂更名为中央大戏院,到了1936年,一出《杨乃武与小白菜》又轰动上海滩,剧场门口“客满”招牌数月不摘。1970年转由上海市总工会运营管理,称上海工人文化宫剧场,并正式更名为茉莉花剧场。1978年,被誉为“新时期话剧发轫之作”的话剧《于无声处》在此演出一个多月,观众达六万多人。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茉莉花剧场的最近一次整修在2012年,被改造为音乐剧驻演剧场,也是中国最早的音乐剧驻演剧场之一。随着剧场设施的老化和环境的陈旧,2020年,茉莉花剧场在上海市总工会的牵头下开始进行改建,在修缮过程中,项目团队始终遵循着两个原则,一是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二是完善剧场的现代化设施,优化剧场使用体验。经过两年的整修,最终形成了现在这座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现代剧场空间,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演出。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茉莉花剧场内共设618个座位,剧场将秉持和延续上话剧目“品质、创意、多元”的理念,以一季度一经典的戏剧舞台,呈现经典之作,以先锋性和多元性的戏剧作品为主,凸显城市文化的张力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新光大戏院,位于上海宁波路586号,民国19年(1930年)11月21日开幕,占地1160平方米。建筑参照西班牙、意大利中世纪歌德式,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2860平方米,设座1260只。初为首轮影院专映欧美新片,民国22年转为明星影片公司首映影院。民国25年开始改演京剧及沪剧。当年3月卓别林抵沪时,梅兰芳胡蝶陪同在此观看马连良的演出。抗日战争爆发一度作为难民收容所。“孤岛”时期每星期日上午为业余话剧演出基地,这种演出被称为“星期小剧场”。抗战胜利后恢复电影放映,上海解放后长期以演出沪剧为主。1952年改为地方国营新光剧场,1967年更名红卫剧场。1974年起划归市电影局,称新光影剧场,此时觅到这里的票子算路道粗,1989年大修后,更名新光观摩厅,专映电影,1994年改建竣工又改称新光影艺苑。上海影剧院历史(一)中国大戏院位于牛庄路704号,毗邻浙江中路、广西北路、芝罘路。原剧场于1930年建成开业,占地面积1340平方米。中国大戏院原名“三星舞台”,上世纪30~40年代,与文明大舞台(人民剧场)、天蟾舞台、共舞台一起被并称为“上海四大京剧舞台”。1929年,经营大世界游乐场的黄楚九,在浙江路牛庄路附近租下一块土地,除建造市房外,与赵如泉、周炳臣合资建造一座剧院。剧院于1930年初建成,位于牛庄路704号,原以三星大舞台为名,定于农历正月初一(1月30日)开幕。其时流氓大亨黄金荣派人前来告知:沪上只能有一个大舞台,即荣记大舞台,必须更名方可开张。为此几经求情,改名为三星舞台,才于2月5日开幕。修旧如初的中国大戏院,主体建筑面积达到5320平方米,拥有梯次观众席三层,座位数878座,达到中等专业剧场规模。正门大的大理石地坪上镶嵌着半幅太阳花三星图案,与建筑双塔正立面图案上下呼应,暗示着“中国大戏院”前身作为“三星大舞台”的历史文脉;各楼层休息厅的天花造型也延续了历史遗存的天花风格,营造着欧式古典的空间感;而最为美伦美奂的当属剧场观众厅穹顶,中心错落有致的两层共32瓣花瓣组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在灯光的烘托下,高浮雕莲花纹光影透叠,层次分明而又工整细腻,无处不彰显中国大戏院的魅力。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南京大戏院(上海音乐厅)位于上海延安东路523号,初名南京大戏院,由南怡怡公司创办,民国19年(1930年)3月开幕,建筑为西欧古典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观众厅上下2层,1500余座,首任院务经理俄籍维特姆斯基。1950年更名为北京电影院。1959年再更名为上海音乐厅至今。设计师范文照先生系广东顺德人,1918年由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主修建筑设计,学成返国后于1923年在上海四川北路开业,成立范文照设计事务所,先后设计了上海、丽都、南京、沪光和美琪五家剧院。其他作品还包括上海青年会宾馆等。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2002年9月1日音乐厅歇业,同年12月16日音乐厅的平移工程开始,经过近200个日日夜夜,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2003年6月17日,音乐厅向东南方向移动了66.46米,并抬高3.38米,抵达新址。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沪光大戏院是由苏州大光明戏院老板陶寿逊等三人发起建造的。1938年,陶老板等人来上海与地产商王梅等人,集资成立了一家中美公司,并以中美公司的名义,与英商怡和洋行买办潘志衡订约,由潘出资租下爱多亚路上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地皮,用来建造影戏院。他们聘请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并委托赵桂记营造厂承建,建筑式样中西合璧,富有宫廷情调。1939年初取名沪光大戏院(英文名为ASTOR)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沪光电影院占地967平方米,建筑面积1188平方米;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东边转角为大楼式,窗户成蜂窝式;正面以奶黄色耐火砖贴面,进门即见两根大红圆柱,天花板为宫殿式藻井图案;观众休息厅以仿古装饰,左首为立式玻璃灯滴水池,拾级而上,大扶梯右侧中部有观音龛;观众厅上下四壁有八仙嵌形图案,舞台上方为宫殿式彩檐,上立“海上银都”大匾,穿堂吊灯采用宫灯式样。由于装潢古色古香,因此深受观众赞赏。楼下观众厅地坪,座椅一反剧场前低后高式的惯例,首次采用前后高、中间低的元宝式,因银幕架较高,绝无被前排观众遮住视线之弊。楼上观众厅为红色丝绒地毯,楼下观众厅用亚麻纺织为地毯,上下二层观众厅共设1200余座位,地下室有锅炉房,可供场内暖气。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1984年7月20日,沪光电影院利用地下室,开设音乐茶座。以后各场所音乐茶座陆续开业,交谊舞活动也重现于市。初时仅允许非营业性舞厅存在,经办者采用出借场地或集体包场的方式。至1985年,国际、华侨及和平饭店试行经营性舞厅,对象为外宾、华侨和港澳台胞。以后又有多家兴办,这一时期有的舞厅、茶座曾出现秩序混乱,演唱节目低级庸俗和场内空气污浊等现象。1985年8月起,对舞厅、茶座的各种设施、设备、演唱台风和场内秩序的管理进行了全面整顿,对不合格者吊销执照。整顿前音乐茶座有19家,整顿后只批准11家。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九星大戏院地点上海市延安中路341号,观众厅2层,800余座。民国19年(1930年)1月开幕,初为电影院后几经易主,经营地方戏曲演出及放映电影。该场曾是越剧重要演出场所之一。1958年改红星电影院,1959年停业改作仓库。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福熙路444號麗華大戲院,1942年9月24日落成。吴景平主持的中中剧团进入丽华大戏院演出,首演《春江花月》(周贻白编剧,唐槐秋导演)。演至第9天,突遭禁演,只得临时改演《原野》。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光华大戏院位于延安东路1440号近成都路口,后改为黄浦区少年宫,1979年恢复为光华剧场;1985年停业。1987年改建为黄浦区图书馆。1995年因建造成都路高架道路而拆除。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延安中路555号儿童艺术剧场,民国28年,五福游艺有限公司吴茂葆等人创建,原名金门大戏院。1951年12月,改名延安电影院,曾演映话剧、电影。1958年,由中国福利会领导,成为少年儿童专业剧场,改今名。设1240座,主要演出儿童剧,兼映电影。培养儿童剧演员颇多。上海影剧院历史(一)瑞金剧场金都大戏院”,原是电影巨商柳中浩、柳中亮的产业。他们曾创办国泰、大同电影公司和不少戏院,“金都”即其中之一。上海影剧院历史(一)1947年7月27日,上海金都大戏院发生一起宪兵与警察之间的流血冲突。在这场近千名警察和数百名宪兵之间的火并事件中,双方都动用了武器。事件造成11人死亡,7人受伤。其中警察死亡7人、伤4人。市民死亡4人、伤2人。宪兵仅1人轻伤。上海影剧院历史(一)黄浦剧场位于北京东路贵州路口,坐北朝南。前身为金城大戏院,民国二十二年(1933)由国华影业公司经理柳中浩、柳中亮兄弟筹资建造,次年2月1日落成开业,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黄中杰任经理,专映电影。抗日战争时期影业萧条,民国三十一年由韩正平租借改演京剧,李万春、林树森等参加演出。上海影剧院历史(一)1954年6月3日市文化局接管,1957年批准其为人民淮剧团固定演出场所。周恩来总理提议改为黄浦剧场(因处于黄浦区),并亲笔题写场名。旋改建舞台,1958年2月16日春节首演淮剧《水漫泅州》,淮剧《海港的早晨》也首演于此。终因原舞台只适应放映电影,不久仍专映电影迄今。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一千零五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二干三百五十平方米。1974年剧场大修,拆去前舞台,现有舞台宽十三米,深七米,总高度十三米,无副台。有座位一千六百一十二个。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北京大戏院(丽都大戏院、贵州影剧场)位于上海市贵州路239号,初由怡怡公司投资兴建,民国15年(1926年)11月19日开幕,3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占地1382平方米,观众厅2层,设座位1058只,初名北京大戏院,民国24年改名丽都大戏院,专映电影。上海影剧院历史(一)1959年后由市文化局安排中小型剧团演出。1966年改名正红剧场。1972年更名贵州剧场。1977年大修后作为影剧两用场地,改称贵州影剧场,设座1100只。1982年因邻近工地打桩引起后台地面塌陷出现墙面裂迹,演出停止。1988年改为商场。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夏令配克影戏园(新华电影院)前世位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27号。由西班牙人雷玛斯投资建设,是上海近代早期较豪华的电影院之一。1914年9月8日开幕,以放映美国、法国影片为主。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1921年7月1日首映于此。上海影剧院历史(一)新华电影院1914年建,当年的静安寺路上建成了规模更大更豪华的夏令配克(Olympic)影戏院,设计都已经相当正规。不过,20年之后,这座盛极一时的著名电影院因年久失修停了业。1939年改建成大华大戏院,1951年改名新华电影院。位于在南京西路742号石门路旁边,后门是凤阳路。1994年拆去。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平安大戏院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193号)开幕,首映西片《玉楼金阙》。该院由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葛安农、勃力登投资,将安凯地商场改建而成。该院是一家小型的二轮影院,设座位504只,小巧而别具风格。1943年被日军管制,专映日本影片;1945年由国民政府接管;1946年改名为平安电影院;1989年改为平安艺术电影院;上海影剧院历史(一)1991年,又改名为平安迷你电影院,设有艺术沙龙、咖啡厅等设施,并被市电影局定为“三星级”电影院。1996年,花巨资3500万,从美国引进当今世界上一流的高科技设备,成为中国首家动感电影院。终因经营不景气于2006年停业。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北京西路1700号的云峰剧场,原为上海警备区军人俱乐部,1988年,军人俱乐部大礼堂改建为云峰剧院。上海影剧院历史(一)江宁路66号美琪大戏院,由联怡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创建于民国30年,建成之时,定名美琪,原是取其“美轮美奂,琪玉无瑕”之意。美国现代式样建筑,但有装饰艺术派的风格。占地面积2612平方米,建筑面积5416平方米,观众席2层1328座,舞台设施、冷暖空调齐全,80年代首家建造使用液压升降乐池70平方米,观众休息大厅采取一、二楼共用空间设计,高敞宽广、美观大方,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入口处前厅设计成大圆形门厅与内部休息厅、售票厅联系,建筑外立面做直线条长窗,休息厅宽敞,门厅、楼厅、楼梯、穿堂等各部门功能明确,布局合理。楼梯与地坪采用磨石子材料,柱子壁面设色新颖,表现了近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它典雅、独特的风格,融合现代与古典建筑美之精华,入口处圆形巨塔,气势磅礴,大型水晶吊灯灿烂缤纷,大、小两座灯光喷泉流光溢彩,青铜艺术雕塑造型典雅,观众休息大厅视觉富丽庄重,宏伟壮观。1954年公私合营,1958年直属市文化局,1966年更名北京影剧院,1985年恢复原名。被列为“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上海影剧院历史(一)淮海中路85号嵩山电影院,民国10年(1921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创设。是区境内最早影院,亦为上海早期戏院之一。1983年全面大修后,一度放映有争议的新片——“探索片”。1987年被评为全国电影院改造和建设先进单位,次年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简称广电部)所授先进集体称号。1994年5月拆除。上海影剧院历史(一)今名,“文化大革命”中曾易名红光新闻科技电影院,放映新闻纪录片和科教电影。建筑呈西班牙风格,建筑面积529平方米,观众厅楼下466座,楼上322座。解放前以上演地方戏为主,抗战期间,一度作难民收容所,孩子剧团即在该院成立,并上演《仁丹胡子》等剧目。初名恩派亚大戏院,1956年改电影院。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初名黄金大戏院,1951年3月改名华东大众剧院,1954年更今名。解放前主要上演京剧,解放后兼映电影。著名演员高庆奎、章遏云、马连良、张君秋等曾在此演出。民国22年9月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两周年,上海戏剧协社联合影界人士于此演出抗日救亡话剧《怒吼吧!中国》。七七事变后,周恩来在该场后台与救国会、文化界人士会晤。民国28年7月,上海业余话剧界于此举行大型慈善义演,为新四军募捐。民国35年3月至次年年底,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主演《徽钦二帝》等剧,亦颇具影响。民国36年纪念五四,郭沫若等文艺界人士近千人举行集会,会后由新中国剧社演出活报剧《万元大钞》。同年8月,袁雪芬等“越剧十姐妹”上演《山河恋》。上海影剧院历史(一)解放后,成为推动戏剧改革的主要演出场所。1954年9~11月华东戏曲观摩大会开幕式、报告会、主要演出,1965年1~2月华东六省戏曲革命现代戏汇演的主要演出,均在该场举行。“文化大革命”后,曾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成功地举办数十期“星期戏曲广播会”。1988~1989年,1991~1992年获市文化局所授先进剧场称号。1988~1992年度,被市文化局、财政局评为“以副养文、多业助文”先进单位。有1095座。1994年7月拆除。上海影剧院历史(一)淮海中路550号淮海电影院,民国15年5月29日丁润庠创建,初名东华大戏院。次年1月,租予孔雀影业公司,更名孔雀东华大戏院,民国19年1月,改巴黎大戏院,1951年,改今名。有1005座。早期放映无声电影和演出戏剧。据说当作危房拆了。上海影剧院历史(一)辣斐大戏院(今长城电影院)位于上海复兴中路323号,民国22年(1933年)9月开幕,原观众厅2层,设座712只。初放映电影,抗战胜利后,一度成为上海话剧演出的主要场所。先是姜衍、裘宗琳等合组雪怀公司支持演出话剧。民国35年2月起由苦干剧团上演《梁上君子》、《秋海棠》、《日出》、《山城故事》等剧。民国35年5月4日,上海文艺界千余人在此举行纪念五四文艺节盛会。是年9月观众演出公司连续上演话剧《清宫外史》、《天国春秋》、《女人与和平》、《丽人行》,至民国36年春接演《回魂记》、《棠棣之花》、《北京人》等剧。上海影剧院历史(一)民国35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10周年,上海12个文化团体在此联合举行纪念大会,周恩来在会上演讲,郭沫若、茅盾、叶圣陶、许广平等出席大会。1945年2月13日,苦干剧团在辣斐大戏院演出了第一出历史剧《美人计》,1951年改名长城电影院专营电影。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建国电影院 建国东路11号。民国19年黄金荣创建,民国22年开业。时名荣金大戏院,上映电影与演出戏剧。抗战初期,一度改设难民收容所。1957年元旦更今名。解放后几经大修,设869座,附设舞厅、卡拉OK厅、餐厅等。上海影剧院历史(一)时名荣金大戏院上海影剧院历史(一)顺昌路315号雅顺昌路315号雅庐书场,民国9年高志鹏、蒋一飞等创建,时址格江迭路(今柳林路48号)。为上海早期书场之一,1959年6月迁今址。一批评弹老艺人均曾在此书场演出,60年代《王杰》、《刘胡兰》等有影响新书亦于此推出。1993年12月,中共卢湾区委、区政府开会表彰其弘扬评弹艺术、坚持评弹演出70年及1993年演出评弹突破千场的业绩,市文化局颁发荣誉证书,并得到国家文化部领导题词和中共上海市委赞扬。同年,被评为市先进剧书场。有425座,除评弹外兼营录像。上海影剧院历史(一)淮海中路870号国泰电影院,民国21年美商创设,聘英国人白脱勒经管,与大光明电影院同属国光影业公司,是放映西片为主的首轮影院。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初名国泰大戏院,1954年公私合营后改今名,“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易名人民电影院。建筑面积2100余平方米、1010座。设备优良、布局合理、座椅宽敞、环境整洁、格调高雅,开业时每座装有译意风。1986年,更新放映和音响设备,装置4声道立体声音响,增设可放录像的咖啡厅等,为上海市首批特级电影院之一。上海影剧院历史(一)茂名南路57号兰心大戏院,曾名上海艺术剧场。位于锦江饭店北侧。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占地212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是英侨业余戏剧协会董事会自建的实验剧场。民国18年1月5日筹建,民国20年2月5日竣工启用。上海影剧院历史(一)其外貌和结构模仿美国近代形式,立面采用横轮廓线,镶砌棕色面砖;内墙和平顶的花纹线脚细巧,具有艺术宫殿质感,时被誉为远东剧场建筑的一颗明珠。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斜土路710号卢湾电影院,1984年3月动工,1986年元旦开业。建筑面积2755平方米,观众厅呈船底形造型,设1215座。为一家较现代化的影院,填补区境南部影院空白。1988年被评为市先进单位。进入新世纪斜土路打浦桥一带开发住宅用地,开拓斜土路,拆了短命的卢湾电影院。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延安东路433号共舞台,原址系大世界游乐场大门,建于1927年,1930年10月开幕后,大世界大门移至西藏路转角处,剧场独立经营,是上海流氓大亨黄金荣的私产。1933年更名为荣记共舞台,1954年改名共舞台,与人民大舞台、天蟾舞台、中国大戏院并称当时沪上“四大京剧舞台”,梅兰芳、言菊朋、孟小冬等京剧大师生前曾在此表演。喜剧大师卓别林曾专程到访,在梅兰芳陪同下看戏。解放前该剧场以机关布景和演出长篇连台本戏的海派京剧出名,如“火烧红莲寺”、“宏碧缘”和“太平天国”等,很受一批市民阶层观众的欢迎。解放后长期是黄浦区新华京剧团的演出场地。文化大革命后演出沪剧、越剧等各种戏曲。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1954年5月由市文化局接管,是年9月后台组建共舞台京剧团,1956年改名新华京剧团,与剧场脱钩。1958年交区文化局管理,除京剧外,各地方剧种,亦经常来此演出。1966年更名延安剧场,1986年恢复共舞台原名。1989年经大修后,观众席减至1207座。辟两个包厢,并新建戏曲录像厅等。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天蟾逸夫舞台是上海历时最为长久、最具规模的戏剧演出场所,前身为天蟾舞台,有“远东第一大剧场”之誉。在这之前还叫过新新舞台、醒舞台、竞舞台、迎仙新新舞台等名字。“天蟾”取神话月精蟾蜍折食月中桂枝的典故,蕴含有压倒丹桂第一台(当时的另一家知名舞台)的意思。1930年,“天蟾”之名号移至地处今福州路云南路的大新舞台。“天蟾”得名以来,南北名伶巨匠对这魅力无穷的舞台情有独钟。本世纪内,历代菊坛大师竞相粉墨登场于此,以至梨园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
上海影剧院历史(一)
解放后,天蟾舞台由军管会接管。1954年起,天蟾舞台归上海市文化局归辖,同年8月,班底团脱离“天蟾”独立,场团分开,成立天蟾实验京剧团,是为新民京剧团前身。“文革”开始后,天蟾舞台易名劳动剧场,直到1986年元旦恢复“天蟾”原名。上海影剧院历史(一)九江路663号人民大舞台百年历史,在原址重建竣工于2010年,人民大舞台主剧场位于九江路663号亚洲大厦裙楼,大楼立面具有欧洲巴洛克风韵,深受上海人民青睐!人民大舞台为上海最早的京剧演出场所。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当时任上海英租界巡捕房包探头目的童子卿,将营业了十年多开办群仙茶园(著名的京剧髦儿戏剧场)等积攒起来的钱,以协兴公司的名义向哈同洋行租地建造新式剧场,旧货商吴站清和商务印书馆也有股份。1909年12月30日(宣统元年11月18日)落成开业。取名文明大舞台,人们惯称大舞台。上海影剧院历史(一)1933年大舞台拆建停业,班底散伙。重建后正门改在二马路(今九江路663号),请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仿照纽约最新式舞台建造,观众席位号称30000实为2632个。1934年9月9日开幕,邀请梅兰芳、马连良两大剧团在此演出。1935年让与黄金荣徒弟沈长赓接办,此后多次转换,但都是黄金荣的徒子徒孙经营。大舞台成为海派京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地。1951年1月26日,大舞台由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局戏曲处购买接管,2月底改为国营人民大舞台。1966年曾改名人民大剧场,兼映电影。1976年翻修后恢复人民大舞台原名。1989年初在此举行“周信芳诞生九十周年纪念演出”。经上海诚亚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重建,2010年9月16日,人民大舞台开始重建后试运行。是为1909年人民大舞台首次开业后的第101年。2011年5月2日,重建后的人民大舞台正式开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