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痛悼念65军老前辈王维汉同志(原65军政治部主任)

 鲁梅鲁冰花 2023-02-15 发布于北京

沉痛悼念

65军老前辈王维汉同志

(原65军政治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原65军政治部主任王维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1日12时l0分逝世,享年97岁。

王维汉同志生平
王维汉同志,1925年11月12日出生于天津蓟县杨津庄乡韩家庄一个革命家庭,1940年3月参加革命,194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王维汉同志曾多次立功,先后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三级国旗勋章、朝鲜军功奖章、抗美援朝纪念章等。2015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抗日战争中,他的兄长被日寇杀害,国恨家仇让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汇入到民族解放伟大斗争的洪流中。他历任八路军冀东十三团一营战士、连队文书,十三团宣传队宣传员,后到挺进军政治部挺进剧团工作。其间,曾赴华北联大文学院学习。后任十一团宣传队长,冀东十五军分区长城剧社指导员、音乐队长,社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独立五师宣传科副科长,六十五军一九四师教导队教导员,一九四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抗美援朝时期任六十五军文工团团长。回国后历任六十五军一九三师政治部文化科科长,组织科科长,五七九团政治处主任,一九三师坦克团副政委、代政委,六十五军政治部宣传处处长,一九三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一九三师副政委,六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一九五师政委,六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84年离职休养。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王维汉同志对党忠诚,意志坚定,在战火硝烟中英勇奋斗,将个人生死置之于外。抗战时期,他参加了洪水庄、杨家峪等多次战斗,曾三次负伤。1945年7月,王维汉同志随队转移至遵化县杨家峪,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在带队领导和很多同志牺牲的情况下,他临危不惧,勇敢机智,带着大部分同志杀出重围,为党保留了两个剧社的骨干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新保安战斗以及解放太原,解放兰州等战役。1949年,他参加了对傅作义起义部队国民党十六军的改造工作。他充分发挥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在穷苦官兵中开展诉苦运动,同时分化瓦解抗拒改造分子、清理敌特分子,创造性地推进改造工作。在带领这支整编改造后的部队赴太原作战时,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感染教育了广大官兵。在改造工作中,他坚持政治上平等、态度上诚恳、思想上亲近、生活上关心,使这支旧军队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蜕变,成为听党指挥、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创造了六十五军对投诚部队进行政治、思想、作风改造的成功范例。后来,文艺工作者还将这一范例改编成了话剧进行宣传。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进入到战略转移的第二阶段,王维汉同志所在的军前指政工组,奉命率领政治部、文工团和二梯队等200多人紧急后撤。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道路被毁,情况不明的危急情况下,他临危不乱,果断改变原定路线,昼伏夜行,成功地在夜晚抢渡北汉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在革命战争年代,王维汉同志长期负责基层文艺队伍建设工作。为了把自已从外行变为内行,他努力学习党的文艺理论、政策,学习乐理乐器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熟悉地方戏曲、精通吹拉弹唱的行家里手。他组织并参与创作、演出的《地狱与人间》《血泪仇》《合流》《好八连》等剧目深受军民欢迎,一大批短小精悍、紧贴战斗生活实际的歌舞戏曲节目广为传唱。他带领部队文艺工作者到农村、下连队、进坑道演出,用特殊的形式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成为插入敌人心脏的文艺尖刀。1945年7月,杨家峪惨案发生后,在尖兵剧社许多同志牺牲、工作遭遇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他带领幸存同志强忍悲痛复排大型话剧《地狱与人间》,表达了继承死难同志遗志,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坚定决心,极大鼓舞了部队的士气,有力配合了冀东抗战斗争。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回国后,王维汉同志一直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用革命理论武装头脑并指导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出色能力,在各个岗位都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上级领导肯定和广大官兵认可。
1968年,根据组织安排,王维汉同志带队到文化部支左,后任周恩来总理的联络员长达三年之久。他十分珍惜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工作的宝贵机会,努力学习周总理的政治立场、崇高风范和工作方法,面对复杂的政治局面,在大是大非原则问题的考验面前,他以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守初心,不负使命,全力落实周总理的指示,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灵活的斗争策略,排除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尽最大可能维护文化系统的正常工作秩序,保护文化名家、学者不受、少受冲击。
与此同时,他紧抓部队思想政治和管理教育工作,确保政治上、思想上的稳定。期间,他经历了无数不眠之夜,遭受过无数次围攻和质疑,但他牢记总理的嘱托,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巨大的风险,同大家一道努力工作,使几十家文艺院团从乱到治,也保护和解放了大批文艺人才,使得大量珍贵的文化古籍免遭损毁。
圆满完成任务后,周恩来总理和军区领导亲自接见,给了他很高的赞誉。粉碎“四人帮”后,组织上曾要求所有参加支左的人员要"说清楚",军区领导表示:在文艺口支左的干部就不用说了,因为江青从反面给你们做了结论,说明你们做对了!
1981年,北京军区在张家口举行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八O二”实兵演习。王维汉同志时任65军政治部主任,既要参于演习中政工课题的编写和演练,又要负责做好参演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做好演习中的安全保卫和群众工作。他殚精竭虑、精心谋划,充分调动政治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特别是发现、指导、总结和推广了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经验,成为全军首创,获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的肯定,全国各大媒体予以报道。
离休以后,王维汉同志心系党和国家,关心时事政治,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为部队建设和驻地青少年国防教育贡献余热。他参与了《六十五军军史》的编撰工作,多次为集团军政工干部上党课,深入军营、学校为驻地官兵、中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和战斗经历。他还撰写并在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回忆文章,参加了保定电视台以杨家峪战斗故事为原型创作的电视片的拍摄。多次担任张家口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席、担任张家口市十余所中小学校校外辅导员。2015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王维汉同志一生清正廉洁,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和高级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不正之风。他注重家风家教,对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孩子们品行端正,都在各自岗位上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对此,张家口日报曾以大幅版面对王维汉同志的红色家风教育进行过报道。
王维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发展奋斗的一生。他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即使在蒙受不白之冤时,也信念坚定,相信组织、相信群众,初衷不改,负重前行;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品德高尚,勤勉敬业,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情怀和操守;他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团结同志,平易近人,深受广大官兵的敬重;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树立了党和军队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王维汉同志永垂不朽。
生平照片

王维汉和夫人靱兰

抗美援朝时期,王维汉和靱兰



王维汉和夫人靱兰

王维汉,靱兰和三个儿子合影
2015年9月3日,老八路王维汉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子弟后代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