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的冯太后,为了保证冯家势力经久不衰,送四个侄女进宫给孝文帝做妃子。 其中姐姐大冯叫冯润,妹妹小冯叫冯清。 冯太后哥哥冯熙,家族多子。大冯冯润出身北魏顶级外戚之家,姑妈是大名鼎鼎的文明太后。 父亲冯熙是太师,哥哥是孝文帝发小。 大冯的母亲常氏虽然出身卑微,但得冯熙偏爱,并且在正室夫人去世后,常氏是最大的话语权者。 进宫后,孝文帝与之一见钟情,这个伶俐可爱的女子,能歌善舞,深得心意。 忽然,有段时间大冯得了病,被冯太后一指送出宫外出家为尼。 孝文帝无奈,家族只好将小冯送上皇后宝座。 小冯性情平和,中正,按理说是最合适的人选,然而孝文帝对她情绪平常,并没有太大波澜。 几年后,冯太后死,垂帘听政终于结束,孝文帝施展拳脚的机会来了。 开始亲政,决定自己的人生,当然也想起宫外的大冯,她身体痊愈,可以回来了。 史上说,这中间,皇帝与大冯一直在暗中保有联系,并未断过。 做了没多久皇后的小冯,忽然有一天得知大冯要回来了,回宫后立刻册立为昭仪,只比自己的位置低一个品阶,感到有些压力。 回宫的大冯日渐受宠,自恃为姐姐,不愿向身为皇后的妹妹冯清行妾礼,皇后指责她不懂规矩。 冯润精于察言观色,也开始添油加醋地诬陷妹妹。 同为姐妹,共侍奉丈夫,但因为宠爱争夺,早已让二人的关系分崩离析。 孝文帝的心里,还是偏爱这个伶牙俐齿的大冯。 因为,这个女人的出现,能够满足童年时,不曾拥有的天真和骄横,人性,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想要什么。 这就要说明一个原因了。 北魏遵循的体制,一直是子贵母死,也就是说,如果谁生下了皇子,其母亲就要被处死,然后过继给掌权人。 孝文帝的生母李氏也是这样去世的,孝文帝从小就和祖母长大,十分乖顺,然而内心又不得不顺从这样的规定。 罗新在《漫长的余生》中讲述冯太后经常会处罚孝文帝: 绝其食、冻其身,管教十分严厉,也造成了童年的阴暗,一方面无能为力,一方面忍辱负重。 自小缺乏亲情温暖,有人对他好,就当成了宝。 然而,出生帝王之家,情是最不可拥有的东西。 那时,他的后宫,还有一个嫔妃林氏生下皇子元恂,刚一出生,母亲就被杀了,由冯太后抚养照顾。 照例,长子诞生,亲生母亲被杀了,小冯当上了皇后,顺利夺得抚养权。 孝文帝迷上了大冯,殊不知是冯太后布下的终局棋子。 大冯为了当皇后下了三步棋: 第一步,废掉小冯自己当皇后,让妹妹削发为尼。 本就不受宠爱的正宫,在皇帝推行汉化的改革中,在一次宴会上仍穿着胡服,让孝文帝不悦。 而大冯审时度势,时刻顺从、听命于改革,成为了其得力助手。 第二步,废掉从小已经和小冯培养了感情的皇子元恂。 孝文帝要迁都洛阳,朝中许多人与之意见不合,特别是昔日旧臣,皇帝想借此提拔自己的亲信。 元恂与谋反的臣子关系紧密,考虑到政权稳固以及大冯的枕边风,孝文帝把太子元恂废了,杀了。 第三步,抢别人的孩子,在从平城迁都到洛阳的路上,把孝文帝的贵人高氏的孩子抢走,杀死他的母亲。 改立贵人高照容所生的元恪为太子,由大冯抚养。 孝文帝爱她,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她,这一切也莫不是他允许下完成的。 此时,计已成,大冯做上皇后宝座。 后来,边关战乱,孝文帝在外征战,频繁外出。 他争取萧齐以北的南洋盆地,做到汉水分境,他用半年时间完成了这个目标。于是在他开始把魏境南扩展,夺取萧齐在这个地区的一个主要军镇。 然而,后院突然失火,且自己开始重病。 正值盛年的冯润不甘心独守空闺,竟豢养了多位男宠、寻欢作乐。 其中,有一位叫高菩萨的男医,曾给她问诊送药,渐渐二人生情。 当她听说皇上在边关打仗,患病的消息后,更加肆无忌惮。 最过分的是,逼迫年轻守寡的彭城公主嫁给她弟弟。 彭城公主心有他人,并不甘心,冒着大雨逃往边境,找她皇兄孝文帝告状。 孝文帝惊闻彭城公主所言,半信半疑,秘密派人查证。 大冯知道丑事泄露,与母亲搞起巫蛊之术诅咒皇帝早死,这样她就能当上皇太后,为所欲为。 等到回宫后,孝文帝伤心欲绝,但碍于冯氏家族的颜面,并没有褫夺皇后之位,而是把她幽禁了起来。 孝文帝去世时,赐给她一杯毒酒,要求陪葬,皇后只当了一年多。 孝文帝临死之前,已经对她心灰意冷,他叫她觐见,怕她身上带刀,由护卫搜身,可见悲凉至极。 他对几个兄妹说,此生再也不想见到她,她也不再是你们的嫂嫂了。 她嚣张跋扈,但他的确爱她。 只是未曾想到了这般境地,如果她的能力用在辅佐江山,是不是结局就不会这样惨淡,但她也不过是冯太后的延续罢了。 可这也是孝文帝爱她,护她,一路为她的欲望买单的结局,只是没想到,她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就像惯坏了孩子,以为这就是爱。 再爱一个人,也别纵容他,宠爱而不是纵容。 否则颠覆了一切一切,妥协了一切一切,就已经不是爱了,到头来,伤的只有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