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史:1687年,孝庄病逝 她一手带大的孙子:康熙哀嚎不已,捶胸

 wfchengyzzs 2023-02-16 发布于江苏
野史:1687年,孝庄病逝。她一手带大的孙子:康熙哀嚎不已,捶胸跳脚。谁知,走出孝庄的寝宫后,他就命令侍卫:拆掉祖母生前最喜欢的5间宫殿,棺椁也不要下葬。此后孝庄停灵三十七年。

为什么康熙会有如此命令?难道他对孝庄的孝心纯属作秀?其实不然。

康熙的生母是顺治的庶妃佟佳氏,并不得顺治喜欢。再加上彼时董鄂妃风头正盛,是以三皇子玄烨同样未能获得顺治的关心与在意。

很多年后,康熙仍对此事耿耿于怀,难以释怀。他说:“忆我年幼之时,尚未出痘,世祖章皇帝便命保姆带我居于紫禁城外,以至于我未曾承欢父母膝下一日,成为我60余年最大的遗憾。”

不过,对康熙来说,幸运的是,孝庄对他的祖孙情,弥补了他童年家庭方面的情感缺失,让他品尝到亲情的美好,有了足以依赖的长辈。

从康熙的回忆中可以看到,孝庄对他的关照从很早便开始,康熙初初学步能言时,孝庄便对他非常严格,完全按照帝王的培养方式管教康熙,叫他在饮食、言语及行动等方面,全部都要遵守宫廷规矩。

因那时康熙一个人居住,孝庄很怕孙子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同别人学坏,故常常训诫侍奉康熙的宫人,令他们不敢越矩半分。

偶尔,当康熙在政事上遇到难题,几乎很少干预朝政的孝庄就会及时出面向康熙出谋划策。

康熙14年,正逢三藩之乱,蒙古某部突然叛乱,使得康熙焦头烂额,不知该派谁去平叛。孝庄得知后,思索片刻,亲自至乾清宫,对康熙建议道:“图海正赋闲在京,皇帝不若派他去讨伐吧。”

康熙沉吟半晌,点了点头,一边感谢祖母的提议,一边当即下令让图海率军出征。事后证明,孝庄的决断没有错,图海的确很快平定蒙古部落乱局。

可以说,于康熙而言,孝庄即是他在世间唯一能相依为命、全心信赖的长辈,他很害怕某一天,孝庄会离他而去,所以他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孝庄的心愿,竭尽全力回报孝庄对他的关爱与照顾。

康熙26年11月,年老体弱的孝庄病重,康熙立马放下所有政务,赶到祖母病榻前,亲自侍奉祖母服药,日夜不肯离开孝庄半步。

期间,为了替老祖母祈福,康熙亲率群臣宗室,从紫禁城步行到天坛,祈求上天勿要夺走他的老祖母,他愿意用自己的寿命去换老祖母的痊愈。

但很可惜,康熙的虔诚并未“打动”上天,月余后,75岁的孝庄还是因病与世长辞。

孝庄去世后,康熙无比哀恸,不只不顾帝王威严,呼天抢地,痛哭流涕,而且连续3天没有吃饭,执意割掉发辫,亲自在孝庄停灵的宫殿外为老祖母守灵,哪怕过年,亦不回宫避忌。

康熙27年正月11日,康熙亲送孝庄棺木至殡宫。礼罢,朝臣恳请康熙回宫,但康熙拒不同意,坚持留在殡宫,为孝庄上食,举哀。

3天后,康熙架不住朝臣接连劝阻,到底回到紫禁城。但他没有回宫居住,而是在乾清宫前搭建一个帐篷,住了3天。之后,康熙重回殡宫,直至释服礼结束,才再次回归紫禁城,入住偏殿。

同年4月14日乃丙辰日。朝臣提前上奏帝王,说:“依照习俗,丙辰日停止奠酒,臣等恳求皇上依循规矩,于14日当天不去梓宫前。”

康熙毫不犹豫驳回:“朕素来无任何避忌;早先在紫禁城,皇太后屡次传谕,叫朕停止丙辰日奠酒,朕顾及太后面子,方勉强暂停;如今已将太皇太后梓宫送到此处,不只丙辰日,其余避忌,朕也不会在意。”

送葬完毕,回到宫中,康熙又想起老祖母生前叮嘱,未按照大臣们的提议,把孝庄棺木运回沈阳,同皇太极合葬,而是遵循孝庄遗愿,把她的梓宫停放在顺治皇陵附近,令孝庄如愿同儿子、孙子“同处”一个地方。

随即,如前文所言,康熙命人拆除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五间宫殿,原样运送到顺治皇陵附近,选择一处风水较好的位置,为孝庄修建一座停放棺木的暂安奉殿。

此后,一直到康熙去世,孝庄都未曾下葬。至于康熙不葬孝庄的理由,则有两点:
一是孝庄遗愿,她不想和皇太极合葬,想与儿子、孙子葬在一个地方,但顺治皇陵早建,风水乃此片地界最佳处,康熙不肯委屈老祖母,让她的陵墓居顺治之下,故没有安葬孝庄,等待后代子孙解决此问题;
二是皇太极为火葬,可康熙推崇汉族文化,采用土葬安葬孝庄,所以孝庄的棺木比皇太极的棺木要大很多,倘若与皇太极葬在一起,必然会显得太宗棺木过于寒碜,反而容易令孝庄和康熙背负骂名,还不如不葬孝庄。

而康熙苦恼的问题亦没有延续太久,他的儿子雍正继位,便直截了当解决父亲的危难,把孝庄安葬在了原地。#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分享历史五千年#

参考资料:
《清圣祖实录》
《清圣祖御制文二集》
《康熙起居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